黄水泉、梁德新‖八次更变校名的“城内小学”

(0)

相关推荐

  • 襄阳中小学取名爱傍历史名人:米芾中学诸葛亮中学

    原标题:米芾中学.诸葛亮中学.荆州街小学都是新校名 襄阳中小学掀起更名潮 11月7日,市第二十八中学正式更名为"襄阳米芾中学".继诸葛亮中学之后,襄阳再添一所以历史文化名人为名的中 ...

  • 这所小学坚持悬挂学生书法校牌,值得点赞!

    111 编者按:近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明确提出,2035年要实现建成文化强国.先前,人民日报曾点名表扬由学生题写校名的学校,对此,实验小学校长.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张基广表示,湖北省 ...

  • 梁德新║回忆20世纪80年代的中专生

    回忆20世纪80年代的中专生 梁德新 20世纪80年代的中专生是社会的人才 1985年前后,不用说考上大学,就是考上个中专,十里八村也是凤毛麟角的新鲜事.那时因为大学.中专招生人数少,有些高中毕业生要 ...

  • 青岛二中轶事

    这就是我们几代人都忘不了的青岛二中,岂不知青岛二中的发展也屡经周折. 1925年,青岛二中始建于一所小学(后称江苏路小学.现为青岛市实验小学),是由该小学内设的女子中学班发展而来的.第一批录取的学生共 ...

  • 从“凌氏家祠”到百年名校,镇江敏成小学近百年的传奇(珍贵老照片)

    在镇江,曾有一座著名的私家园林叫"凌氏家祠",让了让镇江能培养出更多的当地人才,这座家祠的主人将它建造成一座学校.即将走过百年,感恩这座学校的创办人凌敏成先生,和那些为镇江教育作出 ...

  • 黄水泉 梁德新‖旧时的客家衣着服饰

    旧时的衣着服饰 黄水泉.梁德新整理 客家先民来自中原,素有勤劳俭朴之美德,平日虽讲究服饰穿戴,但不求华丽,只求朴素大方,整齐清洁.梅州客家人与其他客地人们服饰穿戴几乎一致. 在过去,梅县客家人的祖先由 ...

  • 黄水泉 梁德新‖老梅城的城墙

    老梅城的城墙 黄水泉.梁德新整理 梅州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建城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在梅城纵横交错的街道里巷,处处都有道不完的历史故事与动人传说. 梅州何时建城墙,据地方史志记载:在没有筑城墙之前,隋代 ...

  • 梁德新 余焱昌║侨乡学校官坪小学

    千年古镇松口是世界客都梅州市的著名侨乡,华侨足迹遍布东南亚和世界各国.客家人历史上农耕重教.学风兴盛.虽处偏僻山区.经济落后却人才辈出.海外华侨一贯秉承祖上遗风,尤为重视支持乡梓教育,举家中财力捐建学 ...

  • 梁德新、黄水泉║漫话老梅城

    老梅城城市范围很小,有5座城门,东至水巷,东门塘在城外,西门在仲元西路中段西箭角.南门有两个,上南门和下南门西临程江河,北门在元城路北端杨屋附近.在老梅城内,有三山.七海.一坵田,这是老梅城的持色之一 ...

  • 梁德新、黄水泉║义盗夏阿陋的故事

    义盗夏阿陋的故事 梁德新.黄水泉 收集 夏阿陋是嘉应程江乡人夏姓人,父亲早逝,母亲是个流民.他的屋面向梅江,门前是一片沙坝.他的母亲武功不凡,夏阿陋十岁时,就教他习武,每天早上则要他到沙坝跑步,跑了一 ...

  • 梁德新‖略谈中国的老人教育

    略谈中国的老人教育 梁德新 辑录 "老年学"是研究人的寿命和人的老龄化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老年学的渊源久远,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的炼丹术对人的长寿研究.西方古代许多医学家如希腊的希波格 ...

  • 梁德新‖回忆我看“禁书”的经历

    回忆我看"禁书"的经历 文/梁德新 1966年秋至1968年秋是中国的文化大革命的初期.全国学生停课闹革命,破四旧,揪斗资产阶级当权派,红卫兵大串联,有些地方还发生武斗,全国乱哄哄 ...

  • 梁德新‖山村学校二三事

    山村学校二三事 文/梁德新 20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福建省永安县曹远公社岩头村岩头村小学只有一.二年级十多个学生.三年级以上的学生要到约2公里的下早小学读书.那时学校只有一位老师.老师姓钟是二十余岁的上 ...

  • 梁德新║老人有事做日子快过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老年社会,老年人口2亿多是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大国.现在的老人有如下现象,他们在家除了看书.看报.看电视外,似乎与社会半隔离,产生了失落感和孤独感.有的老人住在家里,深居简出,生活单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