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各位同学问】寿康之道,教育为先
你有意向先教想学中医的人医德吗?
答,是啊!用药来医治病人,是浅层次的治标。
用德来教化,才是深层次的治本。
所以医病,是善巧方便,启发民智,才是王道正道。
医学是是世出世间法之间最好的一道桥梁。

一个真正的名医,特别是历史名医,大家去发现,他的人生都是三步圆满的。
第一步是读书临床,解救病苦。
第二步是著书立说,总结经验。
第三步是教育子弟,传承薪火。
一个人要能够教育子弟,必须自己先受教育,先做到。
先受什么教育,先做到什么?
先受的是圣贤教育,先做到的是德啊!
有些人把德跟术分开来,其实德术是不能强分开来的。
德为根,树为枝叶花果,只爱看上面的枝叶花果,不爱下面的根基土壤,就像放在花盆里的花一样,三日它就枯萎了,所以古人讲术非德不久。
我们并没有说要先教什么,后教什么,都是按照《黄帝内经》上的教法来的。

《黄帝内经》讲,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
大家看,《黄帝内经》开篇不是跟你讲怎么用药治病,都是跟你讲教育。
寿康之道,教育为先啊!
那么上古圣人教下教的是什么?
这是《黄帝内经》开篇上古天真论里头的眼目跟灵魂,就四个字——德全不危。
上古圣人能够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为什么呢?
以其德全不危也。
换句话说,现在的人很多年半百动作就衰了,瘫痪中风,坐轮椅,为什么呢?

德危不全啊!
当道德出现危机的时候,不要说名誉难保,就连自己生命健康都很难得到保全啊!
所以我们大家都说《黄帝内经》很重要,而且《黄帝内经》第一篇更是首篇,重中之重,可有多少人能从中读到教育的重要呢?又有多少人读完后,立马变化气质,先从教育自己下手呢?
所以说,读《黄帝内经》,如果你读完后,没有那种幡然警醒的感觉,那即使已经读过好几年了,其实跟没有读都差不多啊!
读书要贵在变化气质,而变化气质,却在于不断地接受德化教育啊!

所以说教育是一味药,它医治的是愚痴、愤怒、贪婪等常见疾病。
我们中医普及学堂为什么要回归传统文化教育,因为中医是传统国学土壤上面开出来的一朵奇葩。
如果花在盆中,它就像盆那么大。
如果花在大地土壤上,它得地气了,就能香飘四野。
所以我们也是在边学习,边普及。
我们要分为两个步骤来走。
一个是普及中医常识。
一个是普及国学常识。
这就是为何我们现在的早课是《朱子治家格言》。
接下来要开讲《朱子治家格言》的学习心得体会(又名朱子家训对家庭健康的启示)了。
学生们每天都有写总结笔记,叠起来也有厚厚的一打。
我们现在是忙于整理,希望接下来发表出去,对大家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