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老师】 丁向红: 从鲁迅《秋夜》里的两棵枣树谈谈散文的核心意象
相关推荐
-
鲁迅“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简直堕入恶趣?
鲁 鲁迅先生文章<秋夜>:"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这句话总让人觉得哪里不对,既然两株都是枣树,一句话就能说完,何必再重复一 ...
-
文贵良 | 从“枣树语句”说起——论《秋夜》的白话诗学
文贵良 <野草>用最常用的字, 构造出奇崛不俗的语句.幽深广漠的意蕴, 使得<野草>成为现代白话文学的奇葩.根据<秋夜>的写作时间( 1924 年 9 月 15 日 ...
-
《黄河边的枣树林》
<黄河边的枣树林> 曾颖 摄影 张帆 配诗 在宁夏中宁 黄河一路小跑 跑向自己的大海 这个黄皮肤的汉子 跑出了多少信天游 跑 ...
-
读鲁迅《好的故事》《秋夜》
读<好的故事>(鲁迅) 一条小船经过山阴, 新禾野花鸡狗银杏, 枯树茅屋伽蓝倒影, 村妇农夫蓑笠天云, 打桨小河游鱼藻萍, 水银色焰诸物诸影, 丈红大红斑红红锦, 带织入狗狗织入云, 斑红 ...
-
以鲁迅的《秋夜》为例,浅析文学作品中的镜头感呈现
与电影相比,单纯的文字并不具有任何吸引力. 工业时代,电影的出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一次史无前例的艺术升级,融合了视觉跟听觉刺激的电影其吸引力远超文字,在电影面前,文学的死亡似乎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电影 ...
-
文艺批评 | 文贵良:从“枣树语句”说起——论《秋夜》的白话诗学
WENYIPIPING 编者按 <野草>一般被看作最能揭示鲁迅个人真实的生命状态的作品,它用最常用的字,构造出奇崛不俗的语句.幽深广漠的意蕴,是现代白话文学中不可多得的奇葩.其中,首篇&l ...
-
七个老师·丁向红 | 中考作文提分法宝:认清比喻和它的本质
你经常使用比喻,你知道比喻的本质吗? 丁向红 苏州市甪直甫里中学高级教师,语文教育硕士,教龄20余年.曾主持校文学社工作,现主持开展校教育科学研究活动.发表教学论文3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10多篇. 欢 ...
-
七个老师·丁向红 | 写作文也要货比三家——用对比让文章更出彩
七 个 老 师 中考加油 苏 州 老 师 丁 向 红 苏州市甪直甫里中学高级教师,语文教育硕士,教龄20余年.曾主持校文学社工作,现主持开展校教育科学研究活动.发表教学论文3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10多 ...
-
七个老师 | 丁向红:中考满分作文素材的应变之道
丁向红 苏州市甪直甫里中学高级教师,语文教育硕士,教龄20余年.曾主持校文学社工作,现主持开展校教育科学研究活动.发表教学论文3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10多篇.2014年.2015年给省级作文杂志< ...
-
七个老师 | 丁向红:记下独特生活体验——中考作文素材的加工之道
丁向红 苏州市甪直甫里中学高级教师,语文教育硕士,教龄20余年.曾主持校文学社工作,现主持开展校教育科学研究活动.发表教学论文3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10多篇.2014年.2015年给省级作文杂志< ...
-
七个老师 | 丁向红:通向诗意与远方,中考作文素材的选择之道
丁向红 苏州市甪直甫里中学高级教师,语文教育硕士,教龄20余年.曾主持校文学社工作,现主持开展校教育科学研究活动.发表教学论文3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10多篇.2014年.2015年给省级作文杂志< ...
-
七个老师 | 丁向红:1400字说透托物言志!(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答案)
概念要清楚 托物言志,顾名思义,它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被象征的本体). 首先 准确描写物性 写作对象的物性必须正面描写.海燕性 ...
-
七个老师 | 丁向红:联出生命力——例说作文“联”字诀
丁向红 苏州市甪直甫里中学高级教师,语文教育硕士,教龄20余年.曾主持校文学社工作,现主持开展校教育科学研究活动.发表教学论文3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10多篇.2014年.2015年给省级作文杂志< ...
-
七个老师 | 丁向红:变出无限风光——例说作文“变”字诀
运动变化是世界万物的规律.不变则是静止不动,世界将死一样沉寂.作文也要变,尺水兴澜,螺蛳壳里做道场,小篇章里见出大世界,得变出无限风光来. 同种内容可以有多种表现方式,或词或曲,或诗或文,或叙或描,或 ...
-
七个老师 | 丁向红:合成一个整体 ——例说作文技法“合”字诀
苏州市甪直甫里中学高级教师,语文教育硕士,教龄20余年.曾主持校文学社工作,现主持开展校教育科学研究活动.发表教学论文3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10多篇.2014年.2015年给省级作文杂志<创新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