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馀年丨张清昌:我陪儿子贴春联

(0)

相关推荐

  • 青铜境:常见青铜境的种类及特征

    中国铜镜的制作和使用具有悠久的历史,根据考古发掘,年代最早的铜镜为4000多年前的齐家文化.从齐家文化至西周 末春秋早期制作的铜镜,多以纹饰简单.形体小.种类少.此一时期为中国铜镜制作早期阶段. 中国 ...

  • 中国历史上的尧舜禹不是东西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历史总共分为两种:一种是骗人的,用于当教科书用:一种是秘密的,用于看事情的真相",不过在品史君看来, ...

  • 铜境的绝世之美,值得收藏!

    铜镜以各种花纹图案和铭文作为主要装饰,是人们研究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铸造工艺.美术书法等方面的重要实物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因而成为人们争相收藏的物品.仿制古代铜镜 ...

  • 我们费尽心机,只想成为“自己”

    Aug. 28.2020 ▽ ▽ 上学的年纪,总想在生活里寻找到自己的角色,然而我看着身边的人与各自的生活交手,想去帮忙却被告知:"不用你,你去学习吧!"于是只占着一个学生的角色, ...

  • 【地评线】太阳鸟时评:历久弥新中国年,永远不变的“文化味”

    2021年02月08日 18:15:03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 潘铎印 编辑:蔡晓慧 "年"字,远在公元前十三至十一世纪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中已经出现.作为甲骨象形文字的"年 ...

  • 铜境艺术精品

    纹饰工艺,既反映了铜镜的主题内涵,也是铜镜最 具美学价值的部分.它涵括了各种几何.动植物.神兽仙人.民间故事.生活百态.祈愿祝福等,有些精美的可媲美画作,或映照出各种社会内容:如殷商时期多用叶脉纹.平 ...

  • 庆馀年丨赵自力:添香

    我家有个传统,新年的第一天,给孩子们的不是压岁钱,而是他们喜欢的书. 于是,每年的正月初一一大早,在孩子们的"新年好"的稚嫩声中,长辈们把提前准备好的各种书籍一一分发给孩子们.在书 ...

  • 庆馀年丨张丽娟:正月初三,回娘家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客厅里,儿子和小伙伴欢快的童谣伴着笑声传入了我的耳朵,开心的孩子们期盼着新年的美食.长者的红包,还有美 ...

  • 庆馀年丨任洪明:家乡的“熬年”

    在我的家乡笃马河下游一带,人们把除夕守岁叫"熬年".这一传统的地方年俗,由来已久,很有特色. 大年三十上午,家族中辈份最高的年长者便把又珍藏了一年的祖谱拿出来,郑重地悬挂于中堂.然 ...

  • 庆馀年丨张桂婷:年味升级,亲情愈浓

    临近春节,人们已经开始准备年货了. 大街上卖春联的.卖年画和灯笼的多了起来,街道道路两侧树干上,悬挂着密集的串灯.网灯.流星灯,各式造型的花灯格外引人注目,扮靓了城市街道,到处弥漫着年的气息,节日的气 ...

  • 庆馀年丨石绍辉:打灯笼

    小时候,天天盼过年,过年可以吃肉,吃白米.白面,吃点心.水果,穿新衣,放鞭炮,打灯笼-- 尤其是进了腊月,一天天地掰着手指头数,恨不得明天就过年. 嘴馋那是肯定的,至于放鞭炮我并不怎么感兴趣,对成帮结 ...

  • 庆馀年丨迟磊:上世纪七十年代这样过年

    我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在农村长大的,在那个物质并不丰裕的时代,过年对孩子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尽管到了上学的年龄就随父母到县城读书了,但是每到放了寒假,就早早地盼着他们把我送回老家去,一来是和一起长大的 ...

  • 庆馀年丨任洪明:口误

    拜年是家乡农村春节期间的一项传统习俗. 去年春节正月初一清晨,我和"亲门近枝"同一家族的一干人,也和村里其他晚辈一样,出了这家进那家,给庄乡院中长辈叩头请安.我们每到一家,一进院子 ...

  • 庆馀年丨王清福:小时候的年

    小时候就是盼过年.儿歌这样唱道:"绑天灯,采松凹,穿新衣,戴新帽.打灯笼,看庭照,吃饺子,放鞭炮." 那时候没有电灯,一到夜晚黑灯瞎火,小孩子晚上出门总是提心吊胆.只有过年了才能提 ...

  • 庆馀年丨张剑迟:“盖上帽”

    随着春节的临近,家乡的年味又一次浓了.这年味唤醒了我儿时的记忆--四十多年前,到姑奶奶家走亲戚的情形又一次浮现在眼前. 大年初三,吃罢早饭,爸爸推出那辆旧飞鸽牌自行车,收拾好提兜,然后驮着我去走亲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