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馀年丨迟磊:上世纪七十年代这样过年
相关推荐
-
到这儿了我才真正感觉到有点熟悉的年味了
今天是农历的腊月二十七了,乡里人家别有的一个自然而然的规律,就是我们附近几个村里的人都会去"中心村子"设置的集市里"赶集",今天我们全家人也都去赶集了,一时间太 ...
-
生活轶事 | 丁酉春节之放鞭炮
丁酉春节之放鞭炮 春节用老百姓的话叫"过年",过年的风俗有很多,其中有一项就是放鞭炮.近些年来,为了生活环境,为了减少污染,为了减少雾霾,城市中到处在禁炮,没有了鞭炮 ...
-
过年为什么要放爆竹
除夕的夜间,人们通宵不睡,说是叫"守岁".待到半夜零点时,大家一齐燃放爆竹,辞旧迎新. 过年为什么要放鞭炮,民间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传说:很久以前,有一种叫"年"的 ...
-
聆听 | 余道金:鞭炮声里过大年
鞭炮声里过大年 文:余道金 / 配画:堆糖 / 主播:魏小裴 五〇至八〇后的人小时候过年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放爆竹!不求穿戴新鞋帽,不要压岁钱,也要买鞭炮来放.对男孩子来说,过大年没有什么比燃放鞭炮更 ...
-
自然笔记67丨年味与放爆竹
放鞭炮/胡子不瘦 常常在听人们在说年味越来越淡了,那什么是年味呢?年味是妈妈忙碌半天,摆满一桌的美味佳肴:年味是一年未见的亲朋好友之间的欢歌笑语:年味是大红灯笼高高挂,红红对联贴门上的景象:年味是小孩 ...
-
童年的我们,都是玩“军火”的!
童年的我们,都是玩"军火"的! HAPPY NEW YEAR 过年了,现在的孩子们连个炮都不能放,想想都悲哀! 作为过来人,聊聊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时,农村孩子过年时,都怎么玩 ...
-
乡愁难叙乡土文学的主页
乡情散文:那些年,充满年味的岁月 文:菩提树下的沉思 还有几天就是除夕了,可街上却没有见到一点春节的气氛,人们还是那样匆匆忙忙地上班下班,大街上还是车来车往一片繁忙,就连大商场里面也不见人潮涌动抢购年 ...
-
庆馀年丨张剑迟:“盖上帽”
随着春节的临近,家乡的年味又一次浓了.这年味唤醒了我儿时的记忆--四十多年前,到姑奶奶家走亲戚的情形又一次浮现在眼前. 大年初三,吃罢早饭,爸爸推出那辆旧飞鸽牌自行车,收拾好提兜,然后驮着我去走亲戚. ...
-
何海荣丨题上世纪七十年代老照片三首
西江水月 江月 西江水月第465期 作者 简介 何海荣,笔名孤棹摇风,海歌,号梦荷斋主人.1974年生,广西藤县人.现任梧州晨鸡国学社社长.藤县濛江诗社副社长.藤县浔江诗社副社长,烟雨楼诗社副社长.& ...
-
何海荣丨题上世纪七十年代旧照片诗三首
作者简介 何海荣,笔名孤棹摇风,海歌,号梦荷斋主人.1974年生,广西藤县人.现任晨鸡国学社社长.藤县濛江诗社副社长.藤县浔江诗社副社长,烟雨楼诗社副社长.<浔风>副总编.曾任<藤县 ...
-
庆馀年丨赵自力:添香
我家有个传统,新年的第一天,给孩子们的不是压岁钱,而是他们喜欢的书. 于是,每年的正月初一一大早,在孩子们的"新年好"的稚嫩声中,长辈们把提前准备好的各种书籍一一分发给孩子们.在书 ...
-
庆馀年丨张丽娟:正月初三,回娘家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客厅里,儿子和小伙伴欢快的童谣伴着笑声传入了我的耳朵,开心的孩子们期盼着新年的美食.长者的红包,还有美 ...
-
庆馀年丨任洪明:家乡的“熬年”
在我的家乡笃马河下游一带,人们把除夕守岁叫"熬年".这一传统的地方年俗,由来已久,很有特色. 大年三十上午,家族中辈份最高的年长者便把又珍藏了一年的祖谱拿出来,郑重地悬挂于中堂.然 ...
-
庆馀年丨张桂婷:年味升级,亲情愈浓
临近春节,人们已经开始准备年货了. 大街上卖春联的.卖年画和灯笼的多了起来,街道道路两侧树干上,悬挂着密集的串灯.网灯.流星灯,各式造型的花灯格外引人注目,扮靓了城市街道,到处弥漫着年的气息,节日的气 ...
-
庆馀年丨石绍辉:打灯笼
小时候,天天盼过年,过年可以吃肉,吃白米.白面,吃点心.水果,穿新衣,放鞭炮,打灯笼-- 尤其是进了腊月,一天天地掰着手指头数,恨不得明天就过年. 嘴馋那是肯定的,至于放鞭炮我并不怎么感兴趣,对成帮结 ...
-
庆馀年丨任洪明:口误
拜年是家乡农村春节期间的一项传统习俗. 去年春节正月初一清晨,我和"亲门近枝"同一家族的一干人,也和村里其他晚辈一样,出了这家进那家,给庄乡院中长辈叩头请安.我们每到一家,一进院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