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馀年丨任洪明:口误
相关推荐
-
【佳作欣赏】| 归途作品:烙印之童趣
童趣 我家和祖爷爷二爷三爷三祖爷几家在同一个院子里居住,大五门家的三个爷爷从前也在这个院子里住,后来人多了住不下,他们在隔一道土圪梁的前湾里新打了三孔土窑洞,搬到那里去了.但是家里的大小事务都在一起过 ...
-
卷耳 | 收破烂的大爷和开焊的电脑椅子
我把收破烂的大爷迎进院子,大爷就开始抖落他的笑容和各种废品的收购价格,一边围着院子脚步飞快地走着,一边嘴里呶呶不休,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忽然心里一凛,觉得我的废品恐怕是再也难以保全了,失去的痛苦让 ...
-
方子蝶方言小说‖唇齿相依
唇齿相依 文/方子蝶 勾天这订酒的人噶离得远,绿瑶送酒回来,天已擦黑.偌大的杏花村空落落的没个人影了,有点不同寻常.终于碰到村里卖豆腐的祝大爷,绿瑶热情招呼:"祝大爷,明儿个走嗯噶送两斤豆腐 ...
-
庆馀年丨任洪明:家乡的“熬年”
在我的家乡笃马河下游一带,人们把除夕守岁叫"熬年".这一传统的地方年俗,由来已久,很有特色. 大年三十上午,家族中辈份最高的年长者便把又珍藏了一年的祖谱拿出来,郑重地悬挂于中堂.然 ...
-
庆馀年丨赵自力:添香
我家有个传统,新年的第一天,给孩子们的不是压岁钱,而是他们喜欢的书. 于是,每年的正月初一一大早,在孩子们的"新年好"的稚嫩声中,长辈们把提前准备好的各种书籍一一分发给孩子们.在书 ...
-
庆馀年丨张丽娟:正月初三,回娘家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客厅里,儿子和小伙伴欢快的童谣伴着笑声传入了我的耳朵,开心的孩子们期盼着新年的美食.长者的红包,还有美 ...
-
庆馀年丨张桂婷:年味升级,亲情愈浓
临近春节,人们已经开始准备年货了. 大街上卖春联的.卖年画和灯笼的多了起来,街道道路两侧树干上,悬挂着密集的串灯.网灯.流星灯,各式造型的花灯格外引人注目,扮靓了城市街道,到处弥漫着年的气息,节日的气 ...
-
庆馀年丨石绍辉:打灯笼
小时候,天天盼过年,过年可以吃肉,吃白米.白面,吃点心.水果,穿新衣,放鞭炮,打灯笼-- 尤其是进了腊月,一天天地掰着手指头数,恨不得明天就过年. 嘴馋那是肯定的,至于放鞭炮我并不怎么感兴趣,对成帮结 ...
-
庆馀年丨迟磊:上世纪七十年代这样过年
我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在农村长大的,在那个物质并不丰裕的时代,过年对孩子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尽管到了上学的年龄就随父母到县城读书了,但是每到放了寒假,就早早地盼着他们把我送回老家去,一来是和一起长大的 ...
-
庆馀年丨王清福:小时候的年
小时候就是盼过年.儿歌这样唱道:"绑天灯,采松凹,穿新衣,戴新帽.打灯笼,看庭照,吃饺子,放鞭炮." 那时候没有电灯,一到夜晚黑灯瞎火,小孩子晚上出门总是提心吊胆.只有过年了才能提 ...
-
庆馀年丨张清昌:我陪儿子贴春联
贴春联是中华民族欢度春节的传统习俗.因此,每年春节前,我都会陪儿子把旧春联去掉,贴上新的春联,以辞旧迎新,祈福纳祥,表达心愿. 今年和往年不同,贴的都是自己亲手用毛笔写的春联.儿子问我:人家贴的春联都 ...
-
庆馀年丨张剑迟:“盖上帽”
随着春节的临近,家乡的年味又一次浓了.这年味唤醒了我儿时的记忆--四十多年前,到姑奶奶家走亲戚的情形又一次浮现在眼前. 大年初三,吃罢早饭,爸爸推出那辆旧飞鸽牌自行车,收拾好提兜,然后驮着我去走亲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