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学文研】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相关推荐
-
李中华:中国哲学的早期启蒙与历史挫折
两千多年来,中国哲学一直以比较稳定的形态存在和发展着.其间虽然也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但都是在其稳定的经学形式下,随着诠释者所处时代的不同,对其内容稍加改变,而其本质却始终未变.这种局面一直保持到明末清初 ...
-
《易经思维概要》
内容摘要: 天人关系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也是历代圣哲孜孜以求的重大哲学问题,它贯穿于中国哲学的其他所有问题之中,是中国哲学的学术宗旨.从先秦时代到明清时期,历代的哲学家都有自己的对天人关系的理解 ...
-
《问题探讨》儒家天人之学为人类解决生态生存危机贡献了哪些智慧?
儒家天人之学为人类解决生态生存危机贡献了哪些智慧? 贾陆英 人类文明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三个阶段,正在向生态文明过渡. 工业文明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巨大发展.但是,以人类征服自然为主要特征的 ...
-
《原著连载》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融合(58)
原著连载(58) 第七章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性特征 (一)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融合,体现在哲学世界观上,主要是围绕人与世界的关系展开的.这里选择天人合一.矛盾分析.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知行统一.实事 ...
-
【关学文研】林雄洲:宋以后“天人合一”之理路演化
宋以后"天人合一"之理路演化 林雄洲 厦门大学哲学系 摘 要:天人合一命题在宋以后经历了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以辟佛为目的, 张载力主"明诚并进"的德修工夫 ...
-
【关学文研】张载“天人合一思想”的特殊进路及意义(二)
文/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关学研究院院长丁为祥 从"参天地"到"与天为一" 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张载首次将<中庸>的"自诚明" ...
-
【关学文研】丁为祥|张载“天人合一”思想的特殊进路及意义(一)
作者:丁为祥 "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中一个最古老的观念,几乎与中国文化的形成相同步,从一定意义上说,"天人合一"观念本身就代表着中国文化的形成.而在以后的发展 ...
-
【关学文研】肖永明 王志华:明代儒学气学传统的回归及走向——以“太虚”诠释为中心
明代儒学气学传统的回归及走向 --以"太虚"诠释为中心 肖永明 王志华 来源:<哲学研究>2019年第10期 内容提要:明代学者对"太虚"的诠释, ...
-
【关学文研】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横渠四句教”的文化理想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横渠四句教"的文化理想 来源:<中国文化> 2010年01期 作者:刘梦溪 我们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术厅,一面墙壁上镶 ...
-
【关学文研】陕西师范大学刘学智教授:关学及二十世纪大陆关学研究的辨析与前瞻
刘学智 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系 教授 摘 要:该文对关学由来做了必要的历史勾勒, 对20世纪大陆的关学研究方法进行了回顾和检讨, 对未来关学研究的前景作了前瞻性思考.认为20世纪大陆的关学研究, 经历 ...
-
【关学文研】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学智:张载“和”论探微
张载"和"论探微 刘学智 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系 摘 要:张载是宋儒中讲"和"最多.有着关于"和"的丰富思想的理学家之一.其"和 ...
-
【关学文研】张载论人格境界论
张载论[人格境界论] 文/ 韩 星 ○ ○ 儒家传统非常注重人格境界的提升.中国现代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根据人对于宇宙人生觉悟的程度不同,把人生境界由低到高分为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 ...
-
【关学文研】横渠四句教,影响中国历史千年
横渠四句教 叶老亲笔题写横渠四句 两宋道学家焕然大明中华文化的道统,正如<道学传>所言:"凡<诗>.<书>.六艺之文,与夫孟孔之遗言,颠错于秦火,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