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赏析||《孟子》选读之五十:孔子集三圣之大成
相关推荐
-
孟子论“君子之仕”与“君子之廉”
世人喜欢孔.孟并举,更以"亚圣"称誉孟子,意在强调孟子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对儒家道统的维护.但是,在探索孟子关于政治的观点与实践时,更应该关注孟子对孔子思想继承之外的独特性,例如,孟 ...
-
《孟子》卷3公孙丑章句上诗解4孔子时中义得天下
题文诗: 公孙丑曰:昔者窃闻:子夏子游,子张皆有, 圣人一体,冉牛闵子,颜渊其则,具体而微, 敢问所安?曰姑舍是.问曰伯夷,伊尹何如? 曰不同道;伯夷也非,其君不事,其民不使; 治进乱退.伊尹也者,何 ...
-
薛永武:【国学智慧·论语】孔子的“无可无不可”
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孔子作为集大成者,不但具有高远的政治理想,而且还具有极高的情商,大丈夫能屈能伸,进可以攻,退可以守,做到张弛有度,进退自如,能够达到"随心所欲不逾矩"的人生至高 ...
-
语音版《孟子》赏析(51)孔子集三圣之大成
<孟子>赏析(51)孔子集三圣之大成 --第七单元 尚论古人 第四节 各位网友,今天,我们讲<孟子>系列第七单元的第四节,也就是本讲座的最后一节,节选自<万章下>, ...
-
经典赏析||《孟子》选读之四十九:禹稷颜回同道
[原文] 禹.稷当平世(平世:承平有道的时代),三过其门而不入(本指大禹治水时的勤于国政.稷并无三过其门而不入之事,此乃古人行文时连类而及),孔子贤之.颜子当乱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 ...
-
经典赏析||《孟子》选读之四十八:五圣之德
[原文] 孟子曰:"禹恶旨酒(旨酒:美酒.旨,甘美),而好善言.汤执中(执中:执守中正之道,无过无不及),立贤无方(举拔贤才,不论其出身品类.方,品类).文王视民如伤(视民如伤:民已安足,觉 ...
-
经典赏析||《孟子》选读之四十六:上恤下亲
[原文] 邹与鲁哄(邹国与鲁国交战.哄,争吵,冲突,交战).穆公(邹穆公)问曰:"吾有司(有司:指官吏)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但是民众没有人为他们而死."莫之死",& ...
-
经典赏析||《孟子》选读之四十五:不为与不能(节选)
[原文] ( 孟子)曰:"有复(复:报告)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百钧:三千斤,极言其至重难举.古代以三十斤为一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秋毫之末:指细微难见的东西),而不 ...
-
经典赏析||《孟子》选读之四十四:王道之始
[原文] 梁惠王(即魏惠王,名罃(ying).他在位时,把国都由安邑(今山西运城西)迁到大梁(今河南开封市),故魏国又称梁国,魏王又称梁王)曰:"寡人(寡德之人,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之于国 ...
-
经典赏析||《孟子》选读之四十二:贵德尊士
[原文] 孟子曰:"仁则荣(施行仁政国家就兴隆,民生就安足,就可得其光荣),不仁则辱(辱:指国家衰亡,遭受耻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居下:处于卑湿的地方)也. "如恶 ...
-
经典赏析||《孟子》选读之四十:得道者多助
[原文] 孟子曰:"天时(指阴晴寒暑宜于作战的气候与时机)不如地利(地利:指山川险阻,高城深池),地利不如人和(人和:指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内城叫&quo ...
-
经典赏析||《孟子》选读之三十九: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原文]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国家.社,土神.稷,谷神.古代帝王诸侯建国,要立坛以祭祀"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次之,君为轻.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