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琐忆:外婆

(0)

相关推荐

  • 二舅爷

    ◆ ◆ ◆ 文 | 梅保国 二舅爷个不高,是个胖子,一口纯正的汉腔,仅此三点,在我当时的见识里,就很不凡. 外公和叔舅爷的同辈人里,基本都是大高个,二舅爷算是个例外.那个年代,胖人不多,尤其在农村.二 ...

  • 外婆在哪里?(散文)

    外婆在哪里?(散文) 飞翔 记得点击蓝字关注我! 我出生以后没有见过外婆,她长什么模样?我一慨不知. 当我懂事后,母亲告诉我:"你的外婆早不在人世了,我1岁那年,你外公贪赌,把家里钱输光了, ...

  • 罗向东:回忆我的外公

    顾问钟石山  主编何俊良13517392853 投稿邮箱 203666763@qq.com 回忆我的外公 罗向东 前言:生活中总有一些人.一些事在脑海中难以忘怀.离开故乡28年了,故乡的亲人,故乡的一 ...

  • 忆 故 乡

    昨天 此心安处是吾乡 忆故乡 刘春雪 夕阳在山,落日的余晖洒在田间的麦穗上,微风拂过,形成片片金黄的麦浪,不远处,伴着麦穗的香气,袅袅炊烟徐徐升起,阡陌交通的石子路上,几位老人在悠闲的散着步,唠着家常 ...

  • 平凡:忆外婆

    平凡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欢迎指导,期待赐稿,体裁不限.诉说灵魂情感,传播社会万象,品论人生得失,关注百姓喜乐,倡导原创, ...

  • 相 悦︱外 婆

    点击上方"窗外的白杨"关注我们,一起分享精彩人生- 外     婆 娘生我那年18岁,自己还是个孩子,在上海也没有房,我便随娘住在外婆家,那年外婆38岁. 外婆常逗我:弄堂里这个摇 ...

  • 再回首‖楚留香:七月半,我无法安放的相思(散文)

    又到农历七月了,市里街道上一些香火店已经开始摞一沓沓的纸纸,待家家户户买回去慰藉在天之灵,期盼逝去的故人在另外一个世界能过的好一些. 每年此时,我便更加得怀念我的外公,他的音容相貌仍旧清晰地印刻在我的 ...

  • 记忆的滤镜

    朋友的外公外婆是一對恩爱的老夫妻,平时几乎形影不离.她的外公不止一次自豪地对她说:"我和你外婆这辈子没红过一次脸." 不过我朋友说,这不是真相.据她小时候亲眼所见,外公外婆平时拌嘴 ...

  • 闫建军||故乡琐忆之二——柴米油盐酱醋事记

    人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细细想来,这七事于百姓大众实在密切相关,谁也脱俗不得.你不得不折服先民对生活的高度概括力.现如今,这司空见惯的寻常事已不再为人所津津乐道,很有一批年轻人 ...

  • 故乡琐忆——深夜故事系列之二

    故 乡 琐 忆 --深夜故事系列之二 幼年在乡下,每到夜晚就极不愿出门.即便有大人陪同,也绝不肯落在后边,每每走在大人前面或身旁,生怕有什么东西会悄悄跟上来把我拽住.后来到了城市,即使在夜晚也仍是灯火 ...

  • 故乡琐忆:老屋的变迁

    9.老屋的变迁 我曾祖弟兄五人分家时,都只有几间茅草屋.除了我祖母在原来茅草屋的基础上改建成瓦房,其他四房中,还有一房奋斗成了地主建了瓦房,另三房将茅草屋保持到了解放,得到了贫下中农的好成分.那几房的 ...

  • 故乡琐忆:那本《唐诗三百首》

    这一辑<故乡琐忆>主要是写的1964年夏我高中毕业回到故乡至1968年夏离开故乡去新疆谋生这阶段的经历和见闻.1964年已经大力实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了,我没能和同学们一起去大巴山中插队,而 ...

  • 故乡琐忆:过年

    我的故乡,原本树木繁茂,最多的是柏树和桐子树.大炼钢铁的时候,满山的柏树被砍光了,只有桐子树因为火力不猛,侥幸留下一些.每年开春,荒山坡上,乱石岗里,坡地边边,一树树白里透红的桐子花,就为贫瘠的山乡装 ...

  • 故乡琐忆:仲秋

    五 五.仲秋 1966年,我在九大队做民小教师时,认识了仲秋.他当时是一个十六岁的少年,他的一个十二三岁的妹妹.十来岁的弟弟,都是我的学生.他们就住在学校所在的院子里,是住的院主人的房子.他对我自我介 ...

  • 故乡琐忆 小罗表叔

    在我的家乡,对异姓乡邻,皆以表亲相称.我们那个生产队十八户人家,只有小罗表叔一家是异姓,我从小称他表叔.小罗表叔弟兄九人,他最年幼,小名罗九娃.他的大哥就是我在<关于土改的回忆>中提到的, ...

  • 故乡琐忆:祖母(三、四)

    祖母 三   1964年夏天,我再次回到故乡时,祖母比较十年前已苍老了许多,头发全白了,稀稀疏疏的,在脑后挽一个小小的髻.穿一件洗得发白打着补丁的老蓝布褂子,系着一条旧围裙.到家那天,她站在生产队一群 ...

  • 故乡琐忆:祖母(一、二)

    一 这里的故乡,狭义,特指生我于斯的那个小山乡.从尚不记事离开她以后,与她有四次"亲密接触":1954年春节跟父亲回去住过几天(那是父亲参加工作后唯一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回他的老家,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