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良渚文化中的鸟形器
相关推荐
-
一对齐家文化时期的玉质神人兽面纹——论良渚文化神人兽面纹到商周兽面纹的过渡
晒晒我的藏品 从先秦文献及正规考古出土和民间收藏玉器判断分析,在玉器出现之前,应当存在一个玉石分化及玉被认定的长期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玉的质地.色泽逐渐被原始人所识别,形成一种美的感觉.随着社会的发展 ...
-
稻米和玉器:良渚文明的双翼
在诸多中国史前考古学文化中,分布于环太湖地区的良渚文化是耀眼的星辰.近年来一系列重要的考古新发现,使良渚文化所反映的社会组织形态.文明程度引发了新一轮讨论热潮.考古学界普遍认为,良渚文化已进入了早期国 ...
-
李新伟:良渚文化“神人兽面”图像的内涵及演变
一 良渚文化反山墓地M12:98玉琮上精雕细刻的羽冠方面人和环眼獠牙兽合体的图像通常被称作"神人兽面"图像.良渚遗址群范围内的最高等级玉器上常见这样的完整图像,被称作良渚文化的&q ...
-
神人龙凤玉柄形器
韩城梁带村出土.屈伸蹲距神人,身躯藏伏卧龙,上部为左望的凤鸟,纹饰构图巧妙精准,其中神人圆目,眼线清晰,发细如丝,下肢蹲立,足如鸟爪.在西周的用玉制玉背景下,每一件古玉都堪称古代工艺大师的艺术作品结晶 ...
-
五千年前旧冠冕:良渚文化中独特的三叉形玉器
在中国历史上,不论是夏商周时期的天子还是秦汉之后的皇帝,为了彰显他们天下第一人的地位,都有专门的服装.配饰以及称呼,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既然是皇帝就必须穿龙袍.戴皇冠.但是有史可考的最早的皇冠长什么样? ...
-
解读 | 中国文化中的黄与黑: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二)
中国的人文初祖为「黄帝」,华夏文化的发源地为「黄土高原」,中华民族的摇篮为「黄河」,炎黄之孙的肤色为「黄皮肤」,黄色自古以来就和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不解之缘. 我们中国人对于黄色当然有着非常浓烈的情感. ...
-
文物中的东夷文化符号—济南市考古研究所藏鸟形纹饰欣赏
东汉许慎在<说文>中说:"夷,东方之人也." 据<竹书纪年>和<后汉书>中<东夷传>记载,夷 有九种.用最大的数字九来表示说明夷人数 ...
-
谁看懂了良渚文化里的玉三叉形器?
玉三叉形器(图1) 通高4.8厘米,宽8.5厘米,厚0.8厘米,1987年浙江省余杭县安溪乡下溪湾村瑶山墓地出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玉器呈白色,有黄斑.左右两叉平齐,各刻侧面相向的神人头像.中叉 ...
-
古玉界:良渚文化—玉三叉形器
玉三叉形器(图1) 通高4.8厘米,宽8.5厘米,厚0.8厘米,1987年浙江省余杭县安溪乡下溪湾村瑶山墓地出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玉器呈白色,有黄斑.左右两叉平齐,各刻侧面相向的神人头像.中叉 ...
-
赏石文化中的“形”与“意”
中国的赏石文化起源很早,但真正赋予文化内涵的赏石活动则兴起于唐代,虽然经过了千百年来文人雅士的膜拜.研究.推崇,到今天为止却好像仍困惑对于艺术品来说石头是什么,或者说石头到底是不是艺术品,石头的艺术性 ...
-
【辽】四件红山文化勾云形器细节图览牛河梁出土
前几天,结合国博红山中国展和辽博又见红山展,整理出了牛河梁遗址第二地点冢一出土的四件勾云形器的一些细节图片以飨读者,闲话少说上图. N2Z1C:7,1983年10月28日发现于N2Z1南侧墓群上部的黑 ...
-
收藏殿堂 | 远古文明中的良渚文化因素之谜
良渚文化在今天的收藏者圈子里已经不是神秘的收藏范围了,由于良渚文化具有鲜明的造形艺术和纹饰风格以及加工工艺的特征,因此藏家们对于良渚文化造形艺术的认知.欣赏.识别都已经达到了普及的程度了,尽管还有许许 ...
-
器以载道:良渚文化玉琮意蕴的考古学观察
本文以良渚文化玉琮的形制.纹饰和出土情况为中心,结合文献史料.考古发现.文物图像进行考古学类比观察,企图揭示良渚国家权贵阶层的天地八方.祖先崇拜观念和权力.信仰追求. 一.玉琮的形制与功用 就目前的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