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但头汗出”病机有五
相关推荐
-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 五苓散方(123)
五苓散主证VS日本人抓主证的方法 我们要接续上个礼拜的课,把五苓散的条文把它带完.因为五苓散这个方子,用途算得上是很广,所以要把所有的主症稍微过一下,让同学比较好在临床上面能抓主症.我们上一次说到五苓 ...
-
《伤寒论》第11条
第11条: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讲解:此条言某些疾病外表看似热,体内反而是真寒,外表看似寒,体内反而是真热.如病大 ...
-
张仲景论治项强探析
李传成 邱朝阳 等 山东中医杂志 2021-05-29编辑推荐语 打破了关于项强"诸痉项强,皆属于湿"的单一认识,丰富了项强的临床辨证思路. [摘要]通过对<伤寒杂病论> ...
-
头上总出汗是什么出问题?医圣张仲景这样治
小编导读 今天说的头上出汗,不是运动或者天热时的正常出汗,而是头部的异常汗出,且出汗部位只有头部.在<伤寒论>中,对于这种情况细分为"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q ...
-
【娄绍昆】解构四逆汤(下)
[娄绍昆]解构四逆汤(下) 接上期: [娄绍昆]解构四逆汤(上) [娄绍昆]解构四逆汤(中) 四.四逆汤类方的形成过程 1.四逆汤 我第一次对四逆汤引起高度兴趣是读了恽铁樵用一剂四逆汤治愈同事小孩伤寒 ...
-
卷四121,订正伤寒论注阳明病篇
惟手足濈然汗出,与上条饱则微烦.头眩不同,彼 欲作谷疸,此欲作固瘕,皆胃中寒冷.一以微烦头 眩,阳在中上,故不病泻而病疸:一以手足汗出,阳 在四肢,故不病疸而病泻也.再 ...
-
《伤寒论》中“但头汗出”的四个病机
<素问·阴阳别论>云:"阳加于阴谓之汗."汗出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反映着人体阴阳的盛衰和病邪的性质,在<伤寒论>中对辨汗之法有着非常详尽的论述,尤其是对&q ...
-
灵素听雨:《伤寒论》中“但头汗出”的四个病机
<素问·阴阳别论>云:"阳加于阴谓之汗."汗出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反映着人体阴阳的盛衰和病邪的性质,在<伤寒论>中对辨汗之法有着非常详尽的论述,尤其是对&q ...
-
《伤寒论》 中“但头汗出”的病机及辨证思路
种树人种下的第695棵树 全文2800个字,阅读时间大约8分钟 培根铸魂,启智增慧. 大家好我是培根,青年中医师,业余种树. ■ <伤寒论>中"但头汗出"的病机及辨证思 ...
-
试论《伤寒论》头部汗出之病机
关键词:<伤寒论>头部汗出 病机 <伤寒论>关于汗证的论述十分丰富,其中论及头部汗出的条文就多达10条,涉及"但头汗出"."但头微汗出" ...
-
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黄芩、桂枝、干姜、瓜蒌根、牡蛎、炙甘草及其运用:剂量比值为8:3:3:2:4:2:2。“伤寒五六日,已发汗.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
原载于<北京中医>第4期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在仲景书中凡两见: 一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的第147条, 二是<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第四>的"附& ...
-
《伤寒论》“但头汗出”归纳简析
汗症在临床上非常多见,有自汗,盗汗,进食饮水出汗,动则汗出,局部出汗等,内经讲"阳加于阴为之汗",有种更多见的汗症"头汗"临床上诊治不少,回顾<伤寒论&g ...
-
十一、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腹)〔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原文147
十一.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腹)[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原文147 [郑论] 按少阳证,法当和解,汗.下皆在所禁之 ...
-
《伤寒论》中“但头汗出,身无汗”条文总结
<伤寒论>中"但头汗出,身无汗"条文总结 [一]火邪伤阴内热证 [原文]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阳盛则欲衄,阴虚小 ...
-
[转载]但头汗出,需要怎么考虑下?
原文地址:但头汗出,需要怎么考虑下? 原文作者:胡希恕经方医学 问:马老师,遇到病人但头汗出,需要怎么考虑下? 答:还是那句话,如果从六经分析,汗出多见于三阳,故而伤寒论148条曰:伤寒五六日,头汗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