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 五苓散方(123)
相关推荐
-
经方百案研读 案020:眩晕(二)泽泻汤
二〇 眩晕(二) [原文] 朱某,男,50岁.湖北潜江县人.头目冒眩,终日昏昏沉沉,如在云雾之中.两眼懒睁,双手颤抖,不能握笔写字.迭经中西医治疗,病无起色,颇以为苦.视其舌肥大异常,苔呈白滑而根部略 ...
-
《伤寒论》学习第67天——大陷胸汤证与大柴胡汤证的区别
[原文]傷寒十餘日,熱結在裏,復往來寒熱者,與大柴胡湯:但結胸,無无熱者,此爲水结在胸脇也,但頭微汗出者,大陷胸湯主之.(136) [提要]论大陷胸汤证与大柴胡汤证的区别. [解析]伤寒十余日,表邪入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八)
伤寒论第74条辨原文: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原文解释:太阳中风症,经过六七天而不解除,既有发热.畏寒.头痛等表症,又有心烦.小便不利等症,若 ...
-
【每天学伤寒】肠胃温度下降,会导致便秘
一六三:『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鞭,脉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细,病在里也:头汗出,病在表也,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 ...
-
善治黄疸之茵陈
原创 曹俣 曹俣的岐黄之术 善治黄疸之茵陈 茵陈又名因陈,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秋后叶枯,茎梗不凋,经寒冬不死,因旧苗陈根至春即勃然生发,春三月谓发陈致新,故名. <神农本草经>谓茵陈主风湿 ...
-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旋覆花及接骨方(13)
旋覆花及接骨方 那这个大补汤,<辅行诀>里面那个大五脏汤跟大泻五脏汤哦,它的药味并不是大泻汤都是泻药,不是哦.有时候大泻汤也是补药,只是能够让它安定下来的补药.但是,大补汤比大泻汤一定多出 ...
-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 葶苈大枣泻肺汤小半夏汤方(225)
葶苈大枣泻肺汤 小半夏汤等方 葶苈大枣泻肺汤,这个肺里头的压力太高的时候,就是水压太高就用这个方,"支饮不得息",整个人的胸口撑胀的.塞满的,简直是喘不过气,呼吸困难的,有痰.有咳 ...
-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 泻心汤类方(177)
三黄泻心汤证 我们如果不说这个三黄泻心汤跟附子泻心汤的话,半夏.生姜.甘草三个泻心汤呢,它的主服法都是要先用比较多的水煮到差不多六碗,然后把渣渣捞掉,然后再光煮那个汤,把它收到三碗.那这样的一种煮法, ...
-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 历史名方逍遥散(144)
历史名方逍遥散 逍遥散,它是一开始是宋朝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后来有一些人把它做了一些加味,加了这个栀子跟牡丹皮这两个清郁火,凉血热的药,它就变成所谓的加味逍遥散.我们学逍遥散,它前面讲 ...
-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 五苓散 简谈调胃承气汤(122)
简谈调胃承气汤 [7.41]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 它说:"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 ...
-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五苓散(124)
[8.38] 伤寒,服汤药下之,利不止,心下痞鞕,服泻心汤不已,复以他药下之,利益甚,医以理中与之,利仍不止: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故也,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复不止者,当利其小便. 拉肚子VS泻心 ...
-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仲景方之术与桂及方药(117)
苓桂术甘汤它是一个比较治痰饮,就是中焦的痰饮,可是我今天不太能够在课堂上面把这个汤讲得很透,因为我没有办法把所有其他的汤一起拿来做非常详细的比对.也就是说,张仲景的书里讲痰饮,有的时候你真的要用力的去 ...
-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 桂枝甘草汤及加味方(113)
桂枝甘草汤 [7.33]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桂枝甘草汤方 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我们在<咳嗽篇> ...
-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麦门冬汤等数方(82)
[14.19] 咳而上气,咽喉不利,脉数者,麦门冬汤主之. 麦门冬汤方 麦门冬七升 半夏一升 人参二两 甘草二两(炙) 粳米三合 大枣十二枚 右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