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受欺负的创伤能否治愈?

摄影师:王新月
儿时受欺负的创伤能否治愈?
同伴侵害会降低自尊还是低自尊会导致同伴侵害?
韩悦、雷雳
同伴侵害(peer victimization)是儿童受到其他儿童侵犯和伤害的经历,是儿童成为其他儿童攻击对象的现象。同伴侵害是个体同伴经历的一种,这种经历是消极的,属于儿童同伴关系的范畴。
同伴侵害会导致许多负面结果。比如,研究发现,因为侵害传达着一种同伴的负面评价,儿童会内化这种负面评价,进而发展低水平的自尊。
同伴侵害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在年幼孩子中更糟糕。同伴侵害在年轻群体中更普遍。这种普遍性不仅表明受侵害的程度,而且还表明受侵害的严重程度及其持续的时间。它可能影响了同伴侵害和年幼儿童不良健康结果之间关系的强度。
同伴侵害与抑郁症状的关系随着时间变弱。在较长的时间内,过去的受害者可能不再是受害者,并有机会处理他们的创伤性经历。尽管如此,同伴侵害可能会对心理健康造成长期的负面影响,甚至会持续到40年后。对一些孩子来说,他们一旦受到侵害,之后就总是受到攻击侵害,成为受害者就像是一种一直伴随着他们的人格特征。尽管平均来说,随着时间的延长,侵害的不良后果会减少,但同伴侵害的危害会持续多久的问题仍然需探究。
研究者Mitch等人(2018)通过对纵向研究的元分析发现,不仅同伴侵害会导致低水平的自尊,自尊水平也可以预测未来的同伴侵害。低自尊个体表示自己在受到同伴侵害时,不会自我保护,因此这也就增加了他们未来再次受到侵害的可能性。因此,同伴侵害与自尊之间是一种相互增强的关系。
元分析也发现,同伴侵害与自尊的关系会随着时间而减弱。同伴侵害的经历越近,自尊水平越低。因此从同伴侵害经历中治愈是有可能的,但这需要至少一年及更长的时间。
最后,作者提出,我们可以通过提高儿童自尊水平来避免同伴侵害。自信心训练就是一个有效的干预措施。但我们要针对班级干预而非单独的脆弱个体干预。因为在班级大环境下进行的干预会促进同学之间的自我保护行为,并可能帮助低自尊的脆弱儿童学会为自己说话,潜在地打破同伴侵害和自尊之间的恶性循环。
资料来源:
Mitch, V. G. , Anouk, G. , Wendy, Z. , Gianluca, G. , & Paul, V. . (2018). Does peer victimization predict low self-esteem, or does low self-esteem predict peer victimization? meta-analyses on longitudinal studies. Developmental Review, 49,3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