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典诗歌的起承转合

  一、古典诗歌的起承转合

古人作诗,讲究章法、结构的严谨和法度,注重文章的起承转合(律诗是以“联”、绝句和词是以“句”、古体诗是以“偶句”为起承转合的常式单位的)。如果我们在引领学生鉴赏古典诗歌时,从诗歌的起承转合入手,通过对缜密的结构的梳理,就能实现对作品意旨“透过一层”的领悟。

起承转合,是我国古体诗传统的章法之一。

它讲究诗序的先后,注重诗意的分合,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注重表达的逻辑顺序。

起笔是起事,自然描述,或交代事情的起因、时间、地点等,可引出下文。

承笔是承接开头、或写景、或抒情、语气和缓,与上句自然衔接,不可松泛。

转笔是转折突起,陡生波澜,有起有伏,力免平铺直叙。转笔有三:进一层转,推开一层转和反转。总的要求是转笔要能与前后相呼,活泼而不板滞为佳。

合笔是前三点的诗意合成,概括感悟点,进而表达作者的见解和主张,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它是诗的精华所在。合笔往往有画龙点睛之妙。

1、绝句的起承转合

对于一首绝句,则第一句至第四句,必须依次序为起、承、转、合。

如:唐·李绅《悯农》(之一)

春种一粒粟,(起)   秋收万颗子。(承)

四海无闲田,(转)   农夫犹饿死。(合)

第一句是起,起事--春天种上一粒种子,交代了时间(也暗含地点)、事件。

第二句是承,承续首句写出:(在春天辛勤播下少数的种子),到秋天能收获很多很多像种子一样的粮食。一二两句的关系是顺承的,其顺序不能颠倒,其思想内容还是较为具体的话,那么,第三句就不再是一味地顺承下去,或具体实在地写来了。

第三句,作者的笔触开始转移,由眼前的一粒粟、万颗子,一垄田、一畦地的春耕秋收的“点”,联想到整个天下春耕秋收的“面”,使诗意由此及彼、推而广之,转向更为广阔的空间--“四海无闲田”是说:全天下的田地都耕种了,也都取得了种“一粒粟”得“万颗子”好收成。

第四句是合,就是把前三句的诗意合成、概括在某一方面或某一感悟点上,进而表达作者的见解和主张,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民以食为天。”前三句诗,春种也好,秋收也好,不使有“闲田”也好,夜以继日、辛辛苦苦的耕作,全是为了“盘中餐”这个“吃”的问题。然而,最终结果怎样呢?--“农夫犹饿死。”作者卒章显其志,和盘托出了诗的“悯农”主题。

 全诗共四句,起承转合,自然顺畅,清晰有序。一首小诗,起承转合,不仅表现了对广大农民的深切同情,更揭露了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

2、律诗的起承转合

 起笔宜开不宜合,或单刀直入、或启人思考、或引人注目,变化多端,以自然为佳;承接或正起反接,或正接反起,以顺畅为妙,承后之转折,或一转,或两转,或三转,或四转……迂回曲折,愈转愈厅,才是上乘;合即结尾,或明揭题旨,或耐人寻味,或启人遐想,以有力取胜。

 我国古律诗常运用起、承转、合。律诗“首联”也叫“起联”。“颔联”承笔衔接。承笔是承接开头、或写景、或抒情、语气和缓,与上联自然衔接,不可松泛。起笔一联只概括大概,承笔应点明题意,以开启下文转笔一联。我国元人杨戬《诗法家数》说:“颔联:或写意,或写景,或书事、用事、引证。此联要接破题,要如骊龙之珠,抱而不脱。”“颈联”起笔呼应,上承“颔联”,转折突起,陡生波澜,有起有伏,力免平铺直叙。杨戬《诗法家数》又说:“颈联,或写意、写景、书事、用事、引证。与前联之意相应相避,要变化,如疾雷破山,观者惊愕。”转笔有三:进一层转,推开一层转和反转。

  总的要求是转笔要能与前后相呼,活泼而不板滞为佳。例如杜甫的《春望》:

国破山河在,破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首联、颔联写安史之乱后春城败象,颈联运用进一层转,实仍写安史之乱严重后果尾联结以衰老,通体呼应,和谐一致。转笔推开一步,如王勃的《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句,胸襟开阔,遂成千古名句。尾联以劝慰杜少府作结。文气舒荡,活泼自然,转笔呼应,跌宕有致、珠联璧合。反转是从反面着笔,前后对比,产生反差,造成奇趣。如王安石的《示长字君》。尾联即合,方法多样,不不一一列举。

(0)

相关推荐

  • 律诗四联[律诗四联]

    律诗四联 律诗四联指的是律诗有四联,这四联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其中首联也叫起联,尾联也叫结联.其中"颈联""颔联"要对偶. 基本信息 拼音 lv sh ...

  • 初中语文最重要的四首古代诗歌详解

    诗歌的分类 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①古体诗(唐以前的诗歌)包括四古.五古.七古.楚辞.乐府诗等: ②近体诗(唐以后的诗歌)包括律诗(五言侓诗.七言律诗)和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其中,律诗从上 ...

  • 董元奔|比兴艺术手法在中国古典诗歌创作实践中的拓展

    原创文/董元奔(江苏宿迁) (<诗经>诗意图) 比兴是中国古典诗歌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什么是比兴呢?南宋朱熹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quo ...

  • 古典诗歌写景的七种角度

    中国古典诗歌"贵含蓄,忌直露",有情不直言情,有恨不直说恨,而是借助于外界事物来表达,诗人惯用的手法便是借景达情,于是就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写景诗.但写景因抒情的不同而方式各异,常用写 ...

  • 俄罗斯汉学 || 李逸津: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汉学界研究中国古典诗歌的力作——М·Е·克拉芙佐娃的《古代中国诗歌》

    与我们一起开启国际汉学研究之旅吧 1994年,俄罗斯圣·彼得堡"东方学中心"出版了女汉学家М·Е·克拉芙佐娃[1]的新著:<古代中国诗歌:文化逻辑分析的尝试:艺术译文选集&g ...

  • 李思弦丨又一个“小样”:中国古典诗歌评点用语

    又一个"小样":中国古典诗歌评点用语 李思弦 李思弦(1990- ),女,天津师范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与文论. "小样"一词在音 ...

  • 品鉴古典诗歌含蓄之美:言简意赅,语近情遥

    一 我国素有"诗国"之称,我们的祖先创作的诗歌精品已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许多脍炙人口的古典诗词,至今仍拨动着人们的心弦,受到读者的喜爱.有些青年读者说:"我 ...

  • 中国古典诗歌意象汇编大全(三)

    四.器物类 1.酒 ⊙欢悦得意失意 愁苦 中华民族自古就与酒结下不解之缘,上至帝王贵胄,下至平民百姓,祭天地鬼神要用酒,祭列祖列宗要用酒,庆丰收胜利要用酒,迎宾客交朋友要用酒,婚丧嫁娶.日常宴乐更离不 ...

  • 中国古典诗歌意象汇编大全(一)

    一.草木类 1.柳 ⊙惜别,留恋,祝愿. 古代诗歌中离情常常与柳相关合,以折柳表惜别,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同构"的关系,柔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能够传达出亲友离 ...

  • 古典诗歌常识问答(一)

    ⒈什么是灵感? 答:灵感是在文艺.科学活动中,由于有关事物的启发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是对作品的构思突然颖悟时所显现出的一种思维高度集中.情绪高度兴奋的心理状态. ⒉诗的灵感有哪几个基本特点? ...

  • 潘静如|互文与再生:古典诗歌中的塔影书写

    潘静如 汉魏以降,佛教艺术东传,其中就包括了佛塔.佛塔形制的原型大都可以追溯到印度桑奇大窣堵坡,中国本土则有亭阁式塔.楼阁式塔.密檐式塔等诸多类型.除此而外,尚有金刚宝座塔,今天留存的还有不少.验之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