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荣说酒:茅台人曾经写不出来的chuàn酒、kun沙、chao沙,请这么写……

这是周山荣公众号的第783篇原创文章

大家好,我是周要火。

近期微信平台改变了推送规则,并不是按照时间先后来排序。

想要第一时间看到周要火的推文

可以把【山荣说酒】标为星标,每次读完后点个【在看

这样我们就不会走散了。


昨天下午,突然接到市政府领导电话……
我顿时紧张起来!最近,我没有乱写乱说啊?这是哪儿出问题了吗?
领导和颜悦色地说道,『仁怀天天说chuàn酒/cuàn酒,究竟该写着串香还是窜酒呢?』
我的专业是说酒。领导如此垂询,我说我不知道也不合适啊。
问题是,这事三言两语也说不清楚。倘若说不清楚,不如不说。万一领导不高兴呢,那个咋办?
所以,我决定写篇文章,谈一谈那些写不出来的酱酒名词。以及为什么我说,这是仁怀人的耻辱?
1.仁怀产区尴尬之一:究竟是窜酒还是串酒?
chuàn酒/cuàn酒,不止是酱酒,而是中国白酒公开的秘密。
但是,chuàn酒/cuàn酒真正进入公众视野,还是仁怀产区2020年6月『刀刃向内』,当地酒业协会一纸整治chuàn酒/cuàn酒的通知,才把它推向了前台。
随后,仁怀官方下发文件,将整治chuàn酒/cuàn酒列入扫黑除恶治乱的范畴,予以重拳打击。
在官方的文件中,一般写着『窜酒』,也有写着『串酒』——这是中国白酒行业见所未见的词汇。
2020年在北京,中国酒业协会时任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宋书玉先生当面问我:
『你们的那个「窜酒」,是怎么回事?是串香酒的话,为什么非要把它写成「窜酒」呢?』
诚如宋书玉先生所言,『窜酒』就是『串香酒』。
这种工艺,完全不用高粱,而是用食用酒精跟酱酒丢弃的糟醅混合蒸馏,让酒精沾点酱酒糟子的味道。时间成本,可以直接忽略。
我这么跟你说吧:在酒糟里加100斤食用酒精进去,加热便把酒『吼』出来了;100斤加50斤食用酒精,『窜』出来;连酒甑盖子都不用揭直接将酒精灌进酒甑,『串』出来……
我猜测,今天领导所以垂询,恐怕也是遭遇了我在北京的困惑。
2.仁怀产区尴尬之二:坤沙是金三角那个毒枭吗?
飞天茅台酒工艺——在仁怀产区,大曲酱香酒工艺俗称kun沙。
沙,指沙粒状的高粱。kun沙,即颗粒完整的高粱用于酿酒。采用完整高粱颗粒准酿造的酱酒,就是kun沙酱酒。
我翻遍了茅台股份的相关文献,有碎沙酒、翻沙酒、生沙酒,就是没有kǔn沙酒。
随着电话营销、电视购物和电商、社群等新兴营销方式的推广,kun沙正在成为传统酱酒消费者的公众认知。
但是,kun沙一般写着坤沙。
多数人看了『坤沙』二字,估计立马懵圈。坤沙是什么鬼?是金三角的那个毒枭吗?他和贵州茅台镇的酱酒有神马关系?
可见,坤沙这种写法,并不能承载kun沙原来的含义。
也有写着『捆沙』的。捆,指用绳子等把物体缠紧、并打上结,如捆绑、捆扎、把麦子捆起来,等等。显然,这与『颗粒完整』的意思相去甚远。
有人找到一个看似两全齐美的字:『囵沙』。『囫囵吞枣』,意思是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
从字义上有点那个意思了。『囫囵吞枣』四个字挨一块,你可能认得;要分开来正确拼读,就有点难为人了。
而『稇沙』,如果你不查字典就能正确读出来,那我马上包邮送一本《聊聊酱酒》给你!
3.仁怀产区尴尬之三:zao沙/chao沙怎么写?
每年『重阳下沙』之后1-2个月,茅台镇便开始了轰轰烈烈的酱酒大生产运动——zao沙/chao沙。
什么是zao沙/chao沙呢?沙,就是酿酒原料高粱,这个刚才说过了。zao沙/chao沙,火星文么?
根据茅台酒厂《常用生产术语》的解释,zao沙/chao沙即:
『每年生产的第二次投料,时间在下沙后一个月。用一半的生沙,取一半第一轮窖内发酵好的熟沙拌和蒸馏,开始第二轮操作。』
茅台《常用生产术语》把zao沙/chao沙写着『造沙』。见诸媒体的公开报道,也有《茅台酒造沙第一天凌晨4点,集团高管下车间调研并参加生产实践》,等等。
造,制作。茅台酒这是要『制作高粱』吗?
哪怕我再跟你解释59分钟,你也未必明白茅台酒想表达的意思。也难怪,光看文字,『造沙』实在有些烧脑。
也有写着『糙沙』。据说,茅台前领导人曾在其内部会议上明确:zao沙/chao沙要写作『糙沙』。
通过网络检索,『糙沙』与茅台、与酱香的关联度,比『造沙』明显更多、更高一些。
正如你看到的,这事茅台前领导人说了也不算数
——糙的意思,是米脱壳而未舂的状态,或不细致、不光滑,如粗糙。『糙沙』,反而把人绕晕了。
4.仁怀产区尴尬之四:文化自信原来如此重要!
chuàn酒/cuàn酒、kun沙、zao沙/chao沙究竟怎么写,有那么重要吗?
互联网时代来了这么多年,难道你还想靠自己动嘴,一对一跟消费者说清楚什么是chuàn酒/cuàn酒、什么是kun沙、什么是zao沙/chao沙吗?
今天的传播,主要靠文字、语音去扩散。因此,不搞清楚怎么写,就会制约传播和传播的扩散。
这些字都是仁怀方言、酱酒术语。
过去,酿酒、卖酒的人多半文化水平不高,写不出来很正常啊。
问题是,现在茅台总工程师都成中国工程院院士推荐候选人了,几个汉字,还要难倒飞天的茅台、牛逼的酱酒么?不应该啊!
说穿了,一个产区、一个品类的文化自信,其实就是从一个又一个的写法、说法开始的。
比如,西方侍酒师的标识——试酒碟,挂在胸前像挂了个烟灰缸,有什么用呢?是没什么用,侍酒师并不会真拿那个『烟灰缸』去试酒了。
通过这么多年的文化输出,那个『烟灰缸』成为了西方酒文化的象征。
对酱酒、对仁怀来说,重点不是chuàn酒/cuàn酒、kun沙、zao沙/chao沙究竟怎么写,而是我们认为应该怎么写,并且持之以恒地去传播它。
这事关一种酒、一群人、一个地域的文化自信!
5.中国酱酒别尴尬:这三字我推荐这么写……
我的推荐写法是:
『chuàn酒/cuàn酒』写着窜酒。
《白酒工业术语》中的『串香』,指『在甑中以含有乙醇的蒸汽穿过固态发酵的酒醅或特制的香醅,使馏出的酒中增加香气和香味的操作』。
仁怀人口中的『窜酒』,就是串香工艺白酒。但『串香』是合法、合规的白酒生产工艺,为了以示区别,不如写着『窜酒』——窜,匿也,就像一只老鼠在洞穴里。
在称『串香』时,规范称为『串香酒』;在称『chuàn酒/cuàn酒』时,则称为『窜酒』。如此,意、形更加贴切!
『kun沙』写着浑沙。
浑,比如『浑身』,即全身。比如《西游记》第七十五回有:『那老魔闻此言,浑身是汗。』浑字的基本含义也是整个的、满的。也有『完全地』『非常地』两个义项,比如浑圆。
『浑沙』,既有方言的意境,更显词意的精确。
『zao沙/chao沙』写着耖沙。
耖是一种农具,在耕、耙地以后,用耖把土弄得更细。所以,北方有『耖田』『耖土』的说法。
『耖沙』,耖在这里作动词,指翻搅均匀。耖字拆开看,左边像耙子(工具、农具),右边通过工具减小,谓之少。又有象形之意。
『耖沙』的字面意思和语境,精准无误地传递了『将高粱(沙)翻搅均匀』的意思。
周山荣,持续研究酱香型白酒及茅台近20年,贵州省白酒特邀评委、国家一级品酒师、独立酒评人。著有《茅台酒文化笔记》《人文茅台》《山荣说酒》《山荣说透酱酒》等100余万字。自称『仁怀酱酒的服务员』,人称『中国酱酒的愚公』、『酱酒产业的活地图』。交流、转载、合作请联系:18985217499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