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名碗,碗中深藏宇宙,如今只能在日本看到!

曜变天目,

宋代建阳窑烧制的黑釉窑变瓷器,

宋人斗茶所用的一种珍贵茶具。

在光照下,

瓷器上的灰色或漆黑小斑点周围

泛起一圈银蓝色的晕环,

犹如在宇宙夜空中观看闪现的繁星。

世界上仅存三件曜变天目盏,

目前都在日本,

分别藏于藤田美术馆、

大德寺龙光院和静嘉堂文库美术馆。

日本藏国宝曜变天目盏影像

其中,

静嘉堂藏的曜变天目盏尤为瞩目,

曾被国际陶艺界公认为“碗中宇宙”

“天下第一名碗”,

并誉为“陶瓷艺术的珠穆朗玛峰”!

小贴士:曜变天目盏为何会流落到日本?

曜变天目盏在明代因明太祖朱元璋废止抹茶而停烧,数量急剧下滑。而此时的日本,由于深受中国茶文化的影响,上层贵族们对曜变天目盏情有独钟,日本商人嗅得商机便在中国大量重金收购,于是顶级的茶碗就都被卖到了日本。日本人对于曜变天目茶碗推崇至极,他们认为这只小小的碗中好像深藏着广阔的宇宙,于是将其奉为“国宝”,历代传承。

静嘉堂藏稻叶曜变天目

静嘉堂馆藏的这只曜变天目盏有着颇为传奇的身世,据记载的流传经历大约如下:

美浓稻叶家的秘藏——德川将军家藏——再回稻叶家——1918年(大正七年)入小野哲郎之手——1924年(昭和九年)岩崎家购入后置于岩琦家所建的静嘉堂文库美术馆。

静嘉堂藏 稻叶曜变天目

稻叶家藏

美浓稻叶家,指的是生活在美浓平原稻叶山城的稻叶家族,曜变天目盏最初就是这个家族的传家之宝,本以为宝贝会这样平稳地一代传一代,可是当传到稻叶通明这一代时,不幸发生了。 

当时正值日本的战国时代,各领主之间兼并经常发生,战乱中,稻叶家族的男丁差不多都战死沙场,稻叶家族也随之没落,家中财富集中到了稻叶通明外孙女阿福手中。后来,稻叶家族后人被不断追杀。逃亡中,阿福听到京都德川家在召募乳母,决定前往应聘。

德川将军家藏

日本史学家一直有个疑问,阿福相貌平平,脸有麻子,又是没落家族的后代,为什么她能顺利的被录用为乳母?很可能是阿福把稻叶家家传的宝贝——曜变天目盏送给了德川家。

静嘉堂藏 稻叶曜变天目

重回稻叶家

阿福在成为德川家的乳母后,不仅仅兢兢业业的尽全力哺育德川家长孙德川家光长大成人,还做成了两件大事,为德川家立下了天大的功劳。

第一件:由于德川家光自小由阿福领大,与其亲生母亲反而不亲。其母亲后来又得一子,自己领养,十分亲近,所以到了立嗣之时,母亲想让小儿子继承,这样就威胁到了德川家光的地位。 阿福在这个时候秘密觐见当时还大权在握的德川家康,说动了德川家康,由德川家康亲自做主,定下了由长孙德川家光继承的决定。

第二件:日本皇族非常重视血统的纯洁,因为中宫皇后是德川和子(德川家康的孙女,德川家光的妹妹),所以皇族不愿意这个皇后生下的儿子继承天皇皇位,认为这将玷污皇族血统。出于这个想法,皇室竟然迫使德川皇后刚产下的男性新生婴儿夭折。阿福获悉此事后闯入朝廷,觐见后水尾天皇与他的中宫皇后德川和子。

日本皇室对阿福的觐见十分恼火,因为不管怎么说阿福都不属于贵族,她是根本不能进入皇宫的。无奈之下天皇只得赐名给她「春日局」之号,并从三品之官职,让她取得一个说得过去的身份。

阿福闯王宫,表面上是对皇后德川和子予以安慰,实质上是表示德川幕府对王室残酷虐杀德川和子儿子的极大愤怒。最后的结果是,后水尾天皇被迫提前让位给德川和子幸存的女儿,日本第109位天皇,也是日本历史上的第八位女天皇。

这两件事以后,为了奖励阿福的功劳,德川家将曜变天目盏还赠给了阿福,至此,也算是物归原主。

小野哲郎藏

1918年,幕府时代结束,稻叶家历代相传的曜变天目盏不知何原因流到了小野哲郎手里。

静嘉堂文库美术馆

静嘉堂文库美术馆

1924年,小野哲郎将此盏送入拍卖行。最终,日本三菱集团的创始人岩崎弥太郎以16.7万日元的价格成功竞拍,并将其放置于他的私人美术馆——静嘉堂文库美术馆。

当时的日本,120日元可以在东京购买一处小别墅,16.7万日元差不多能买一千三百栋左右!

建窑曜变天目小碗

曜变天目盏为何高价成交?

物以稀为贵,曜变天目盏能拍得如此高价,与它极低的产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曜变天目的烧制难度极高,成品率极低,要从上百万件、乃至更多的建盏里才能偶然发现。以宋朝当时的条件,很难复制,完全不能大量生产。因此,曜变天目盏变得“一盏难求,珍稀非凡”。

宋 吉州窑曜变天目茶盏

传说十三世纪中叶,建窑有位师傅无意间烧出了曜变盏,惊奇之余,略一沉咛,没有立即上报,而是叫他的徒弟赶紧扔进河里。原因是怕万一被皇帝看见而要求继续上贡,如果烧不出来,一定会因犯欺君之罪而招惹杀身之祸。所以,宁可毁弃,也不愿意上报朝廷。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流传至今的曜变建盏之所以少之又少,是因为其异常耀眼的蓝色,在审美观偏于保守、内敛的宋朝人看来,十分不稳重,甚至一度被认为是“妖物”,是次品,均做打碎处理。北宋时期,曾经有一些被进口到朝廷的曜变盏被称为“异毫盏”,皇家认为其自带靡靡之音,均被丢弃,并明令禁止入宫。

南宋 建窑 “油滴天目”茶盏

且不论这两个传说的真实度有多高,至少它说明了一个道理:尽管如今建盏烧制技术如此发达,可工匠们无论如何研究、实验,也很难完美复制南宋时期的曜变盏,原因在于曜变盏根本没有套路可琢磨,一切都源于偶然。其珍贵之处,便在于曜变中的“变”字,偶然才是最难复原的。

独特的曜变,

超高的烧制难度,

辗转曲折的流传经历,

以上种种,

都赋予了稻叶曜变天目

独一无二的传奇色彩,

为后世所瞻仰!

可惜,本是源自中国的奇珍,

却因历史的变革而流落他乡,

如今只能在日本看到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