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王世襄老先生 看看老北京的饽饽铺和萨其马

北京的“饽饽铺”正明斋(佚名 摄于1948年)
北京的老饽饽铺,时常引起我的怀念,因为从店铺外貌到柜内食品都很有特点,民族风味很浓,堪称中国文化的象征。
饽饽铺字号多以斋名,金匾大字,铺面装修极为考究,如果不是牌楼高耸,挑头远跳,就是屋顶三面曲尺栏杆,下有镂刻很精的挂檐板,用卷草、香莲、螭龙、花鸟等作纹饰,悬着“大小八件”、“百果花糕”、“中秋月饼”、“八宝南糖” 等招幌。从金碧辉煌、细雕巧琢的铺面,已经使人联想到店内的糕点也一定是精心制作,味佳色美的。老饽饽铺还有一个特点:即店内不设货品柜、玻璃橱,因而连一块点心也看不到。以当年开设在东四八条口外的瑞芳斋为例,三间门面,店堂颇深,糕点都放在朱漆木箱内,贴着后墙一字儿排开。箱盖虽有竿支起,惟箱深壁高,距柜台又有一两丈远,顾客即使踮起脚也看不到糕点的踪影,只能“隔山买老牛”,说出名称,任凭店伙去取。但顾客却个个放心,因为货真价实,久已有口皆碑。
藤萝饼
饽饽铺的糕点,名目繁多,有大八件、小八件,又各有翻毛、起酥、提浆、酒皮等不同做法。属于蛋糕一类有油糕、槽糕。起酥一类有桃酥、状元饼、枣泥酥、棋子。应时糕点有藤萝饼、月饼、重阳花糕、元宵等。有各色缸炉,包括物美价廉用点心渣回炉烤成的螺蛳缸炉。还有蜜供、小茶食、小炸食、鸡蛋卷等,不胜备述。其中我最爱吃的是萨其马。
“萨其马”本系满语。据元白尊兄(启功教授)见教:《清文鉴》有此名物,释为“狗奶子糖蘸”。萨其马用鸡蛋、油脂和面,细切后油炸,再用饴糖、蜂蜜搅拌沁透,故日“糖蘸”。唯于狗奶子则殊费解。如果真是狗奶,需养多少条狗才够用?原来东北有一种野生浆果,以形似狗奶子得名,最初即用它作萨其马的果料,入关以后,逐渐被葡萄干、山楂糕、青梅、瓜子仁等所取代,而狗奶子也鲜为人知了。
萨其马
当年我最爱吃的萨其马用奶油和面制成。奶油产自内蒙,装在牛肚子内运来北京,经过一番发酵,已成为一种酪(cheese),和现在西式糕点通用的鲜奶油、黄油迥不相同。这一特殊风味并非人人都能受用,但爱吃它的则感到非此不足以大快朵颐。过去瑞芳斋主要供应京华的官宦土绅,就备有一般和奶油两种萨其马。前者切长方块,后者则作条形。开设在北新桥的泰华斋,蒙藏喇嘛是他们的主要顾客,所以萨其马的奶油味格外浓。地安门的桂英斋,离紫禁城不远,为了适合太监们的口味,较多保留宫廷点心房的传统,故各家自具特色。惟萨其马柔软香甜,入口即化则是一致的,因为这是最起码的标准。
北京的中式糕点,六十年代以来真是每况愈下。开始是干而不酥,后来发展到硬不可当,而且东西南北城所售几乎都一样,似一手所制。因此社会上流传着一个笑话:汽车把桃酥轧进了沥青马路,用棍子去撬,没有撬动,棍子却折了。幸亏也买了中果条,用它一撬,桃酥出来了。这未免有些夸张,不过点心确实够硬的,吃起来不留神,很可能硌疼了上膛。说起萨其马,连我花钱买的人都感到羞愧,从东北传至关内,已有三百多年,北京虽不是发源地,也是它的老家了,为什么很长一段时间北京能买到的萨其马还不如天津清真字号桂顺斋的。就是上海、广州市上所谓的萨其马,切得方方正正,用透明纸包着,从味到形已非萨其马,而是另一种点心,但也比北京萨其马要软一些,可口一些。已有不少次当我想起瑞芳斋的奶油萨其马,真恍如隔世,觉得此味只应天上有,而要吃到它,恐怕是“他生未卜此生休”了。
可喜的是近两年来北京的中式糕点有所好转。记得1989年之初, 已能在东单祥泰益买到软而不粘牙的萨其马。今年元月,《北京晚报》两次报导东直门外十字坡开设了一家由四个老字号(宝兰斋、桂福斋、致兰斋、聚庆斋)联合组成的荟萃园,力求恢复传统风味中式糕点。我特意前往观光品尝,品种相当齐全,味道也很不错,翻毛和酒皮的大小八件、油糕、穰饼、状元饼、桃酥等应有尽有,连过去桂福斋九月才应时的花糕也能买到,而且依然是老味。萨其马色泽浅黄,果料齐全,入口即化,全无渣滓,只有调料、炸条、拌糖每道工序都掌握得很好才能做出来。我一时欣喜,主动地为荟萃园做了一副对联写在一个小条幅上,其文如下:
王世襄手记
附带提一下,今年祥泰益出售的萨其马,又胜去年,色泽较深,不及荟萃园的漂亮,柔软相等,油味则较纯正,故可谓各有所长,据说是安利糕点厂一位老师傅做的。
北京糕点的老传统正在恢复,我真高兴,预祝糕点业的同志做出更大的成绩,取得更大的胜利!
(0)

相关推荐

  • 杜德春

    杜德春: 中国首席焙烤食品工程博士 中国焙烤食品营养博士 杜德春焙烤食品工程研发机构 创始人 啤酒花面包创始人 天然老面包创始人 低糖低油桃酥创始人 苏派 粤派 京派糕饼资深工匠 焙烤食品.糕点面包. ...

  • 川渝糕点流派:

    川渝糕点流派: 杜老师匠心挖掘.整理.以弘扬川渝天府之传统糕点流派! 执笔:杜德春传统糕点文化研究 ①:糕食类 合川桃片 北碚桃片 仁寿芝麻糕 新都桂花糕 白米酥 百花糕 绿豆糕 花生烘糕 核桃夹心糕 ...

  • 王世襄:收藏的乐趣在于获得知识和欣赏

    (1914-2009),号畅安,1914年生于北京,祖籍福建福州.小学.中学就读北京美国学校,燕京大学文学学士.硕士.曾任中国营造学社助理研究员,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平津区助理代表,故宫博物院古物馆 ...

  • 同古堂 | 王世襄家族的人脉关系网究竟有多庞大?

    ▲中国嘉德2021春季拍卖会 艺术自媒体/ 同古堂. 撰稿人/ 林妹妹.图/ 中国嘉德 「一门鼎盛亲风雅」 西清王家,诗梦暖于春 一门风雅,诗书绵延. 西清王氏的祖宅,至今尚存,在福州津泰路灯笼巷7号 ...

  • 鉴定的最高境界——王世襄的“望气” ! 

    气韵和器型是时代的反映,人脱离不了时代的大背景,只要你把握住时代气息,再有能力.再狡诡的造假者,也难以超越历史,完整复现当年的气韵."望气"之准,道理即在于此. 王先生评价艺术品, ...

  • 京城第一玩家王世襄,无所不玩无所不藏,沈从文启功都爱他家小院

    "我自幼及壮,从小学到大学,始终是玩物丧志,业荒于嬉.秋斗蟋蟀,冬怀鸣虫,鞲鹰逐兔,挈狗捉獾,皆乐之不疲."--王世襄 被称为'京城第一玩家'的王世襄花费半生,让自家小院堆满了珍贵 ...

  • 我所知道的王世襄先生 | 学海遗珍

    - 学海遗珍 · 第六十五期 - 我所知道的王世襄先生 文 / 朱传荣 原载 <人物>杂志,2004年第2期 01 百年通家之好 王世襄先生和我家是世交,太老伯和我的祖父都是故宫博物院马衡 ...

  • 王世襄家族的人脉关系网究竟有多庞大?

    ▲中国嘉德2021春季拍卖会 艺术自媒体/ 同古堂. 撰稿人/ 林妹妹.图/ 中国嘉德 「一门鼎盛亲风雅」 西清王家,诗梦暖于春 一门风雅,诗书绵延. 西清王氏的祖宅,至今尚存,在福州津泰路灯笼巷7号 ...

  • 六百年故宫鉴赏②|祈愿平复,曾缝入张伯驹棉衣的《平复帖》|王世襄|草书|隶书|张大千

    今年是故宫600年诞辰."澎湃新闻·古代艺术"(www.thepaper.cn)推出的"600年故宫鉴赏"系列本期关注的是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我国古代存世最早名人法 ...

  • 马未都:我收藏了王世襄的“天下第一”

    和王先生在一起 不聊收藏 由于年轻时酷爱古家具,马未都结识了王先生, 但见面聊的净是家长里短的平常事, 聊专业都是一句半句的,全靠心领神会. 那些日子,王先生给他的感觉是文物伤着他了, 少说为佳. 一 ...

  • 王世襄:关于家具的年代鉴定问题

    鉴定家具年代早晚,有时可凭某些构件的造法作出判断,当然,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宜只凭某一构件作出判断,而应结合其整体造型和其他构件的造法来判断其时代. 一.搭脑 靠背椅和木梳背椅的搭脑中部,有一段高起的要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