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在创作的时候,通常会想到是什么?可能大多时候是一种自发性的思考,同时运用在自己的某种特定方式去制造出各种“惊喜”。至于使用什么媒介,可能也无法离开创作逻辑和理念的独特。
现在居住在伦敦的智利艺术家利维亚·马林(Livia Marin)的角度从材质出发,发出与众不同的声音。
马林的作品令人深刻的原因是转化材质的特点,让作品自己产生和观者的对话。那些破碎的精美餐具用最直观的方式表现融化的状态,淌下来的部分保留住充满诗意的表面花纹。她对日常生活的兴趣,从作品中就能看出是真切的。什么是她洞察到的?在每日的家具用品中,一种流动性应运而生,作品将已有的物品状态进行转换。她通过不同方式寻找陶瓷的语言,虽然载体仍然是普通的厨房用具,但是巧妙之处在于介于两种使用状态的瞬间。这种混合物的表现方式可以看出马林对于生活的细腻和奇思妙想。而陶瓷这种特质更好地表达出马林拿捏物质的平衡状态。正是这种特殊性,马林的作品得到了更多人的赞同和认可。她作为智利的雕塑家,不仅在智利展出作品,还在阿根廷、巴西、瑞典、美国各地进行展出。而在伦敦的金史密斯学院的博士学习过程中,她更是深度研究她所关注的课题。她不断寻找的表达方式在《破碎的东西》这一系列上有所体现,是耗时两年一直在构思和建构的一个项目。经过反复的质疑破碎和恢复的问题,马林的作品才有高度的完整性。除了日常事物,她还通过采用了博物馆修复的方式,将已有的碎片与空白部分拼凑在一起,达到恢复原始的完整形式。马林感兴趣的是对熟悉事物的序列、重复和疏离。日常物品是她作品中常见的,因为蕴含着人类的痕迹,且又能在艺术中脱颖而出。这些痕迹涵盖了它们的制造或构造过程,人们与之建立的日常使用关系。损坏的形状取决于这种关系:当损坏的东西不再使用时,人们可以将其丢弃,但是如果它的所有者对它有强烈的依恋,它可能会进入一个新阶段的表现形式。正是果断决定或犹豫不决的瞬间让马林产生兴趣,ta 试图通过将对象构建为模棱两可的状态来重新创造。这些大量生产出来的产品,并不贵重,而且最初也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这些看似不重要的量产化产品现在具有某种价值和意义,是因为人们赋予它们的情感和已有的依恋,改变它们本身的属性。当人们长年累月地使用它们,与之建立联系,这些日常用品并非那么普通化。马林用特殊的方式去表达“普通”一词,所以这些瓷器才能有用安静的方式表达出动态和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