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粿:一味艾草寄乡愁

清明粿:一味艾蒿寄乡愁

文 / 悠悠我心

乡愁有时很宏大,宏大得“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乡愁有时又很微观,微观到是一棵树、一片田、一间老屋、一味小吃。

每个地方,都有充盈着节日色彩、代表着区域特色的小吃美味,在节日的上空袅袅飘荡,吸引着游子的味蕾,指引着回乡的归途。这是祖上传下的规矩,也是节日文化的印迹。

清明节,除了漫山遍野结伴而行、扫墓踏青的人们,还有一味融入舌尖的乡愁——清明粿,带给我们许多难忘的记忆。

雨水一过,清明渐近。一夜春风吹透,野地里的艾草泛出最鲜最嫩的绿色。它的使命,在于将携带着春天气息的鲜嫩艾汁,融入粘稠的糯米食材中,形成具有浓郁特色的风味小吃。

这味小吃,各地叫法不同,有的叫青团,有的叫清明粿,制法却大同小异。袁枚在《随园食单》这样描述:“青糕、青团。捣青草为汁,和粉作糕团。色如碧玉”。趁着和煦春光,采来野生艾草,挤出汁液,拌入糯米粉,或制成圆饼状,或包成饺子样,喜甜食的加入芝麻红糖豆沙,吃咸味的包入春笋腌菜香菇肉丝,而后放入笼屉中蒸煮。

等到出锅,玲珑剔透,其色翠绿,其味清香,豆沙馅甜而不腻、咸馅肥而不腴。咬上一口,一股神奇的油润和鲜香扑面而来;细嚼之下,有如惠风徐来,万物新绿,仿佛把整个春天都吃进了肚子里。

清明粿最初的功能是用作祭祀。“相传百五禁烟厨,红藕青团各祭先。”这首《吴门竹枝词》,说的就是人们在清明节吃冷食青团,并用红藕、青团祭祀祖先。清代《清嘉录》有更明确的解释:“市上卖青团熟藕,为祀先之品,皆可冷食。”

流传千百年,清明粿虽形制未变,但作为祭祀品的功能已日益淡化,现在人们更多的是时令尝新,寄托思念。

清明粿必须手工制作,方能保证它的品质。从艾草到馅料,没有一种是可以用半成品替代的;从采摘到包馅,没有一项是可以用机器完成的。馅料的搭配咸度,外皮的硬度质感,艾草的香气味道,以及锁边形状和颜值精美,都能影响吃货们对清明粿的评价。正因为手工制作中融入浓浓的情感,所以才显得那么的新鲜欲滴、香气四溢。

这不是机器所能够完成的,它需要精巧的制作手法和严密的传授体系。作为从寒食节衍生后发展为清明节的传统食物,恰恰是对祖先的悼念,使得这项手艺从祖辈流传下来,一代点化一代,从未失传或断档。

在中国文化里,不同时节的食物诸如粽子、清明粿等,一直以祭祀祖先、家庭传授的形式得以延续。这款传统的清明粿,代表了老一辈人对天时节令、食物原料、制作手法的固执讲究。也正是因为保持着那份仪式般的敬畏与虔诚,才使得清明粿这一美食经典永流传。纵使食物丰盈的现在,也能轻易勾起我们的舌尖记忆。

每当想起那青青绿绿的清明粿,心底里便会涌起淡淡的乡愁。“寒食青团店,春低杨柳枝。酒香留客在,莺语和人诗。”小小清明粿,散发着芳草香味,渗透出儿时回忆,蕴含着家的味道,交叠着各种怀旧情感,也是对大好春光的极力挽留。

清明粿,如同春日的江南烟雨一般,早已成为深植入心的味道。也许,清明粿让人怀念的,不仅仅是它的舌尖美味,还有家家户户营造出的节日氛围——提醒我们认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来处。

(0)

相关推荐

  • 清明前宁可不吃肉,也要吃它!香而不腻,随手一蒸,10分钟出锅

    清明前宁可不吃肉,也要吃它!香而不腻,随手一蒸,10分钟出锅

  • 青团,难以忘怀的春之味

    山的味道,风的味道,阳光的味道:这也是时间的味道,人情的味道. 这些味道,已经在漫长的时光中,和故土乡情.勤俭坚忍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间,让我们几乎分不清哪一个是滋味,哪一种是情怀 ...

  • 清明话青团

    清明作为一个节日由来已久,它与古代的寒食节渊源极深,以至于有观点认为"清明节脱胎于寒食节,如今已大抵成为学界的共识."(仲富兰<节日里的中国>)由于清明节和古代的寒食节 ...

  • 好物推荐 | 想要自制青团?艾草榨汁太麻烦?那就试试它吧

    捣青草为汁,和粉做粉团,色如碧玉,如果说只能选一样代表春天的食物,非青团莫属,它为春天而生,染绿江南~ 网红青团横空出世,咸蛋黄青团.鲜奶青团.榴莲青团等,内陷的猎奇口味让人眼花缭乱,不变的,唯有外层 ...

  • 渔隐山房 茶点 | 青团

    在城市,似乎什么东西都需要购买,哪怕是一点点野菜.住在山里,城市里形成的一些生活习惯在这里不太适用.荠菜.艾蒿之类的都是可以在田野里采到的.清明前后,刚刚吃完荠菜煮鸡蛋,这不又到了吃艾蒿的时候了. 清 ...

  • 【艾草青团】又软又糯,凉了也好吃,2种口味,咋吃都不腻!

    传统特色美食,外皮柔软馅料解馋,越吃越香,多吃不腻

  • 清明过后找艾草,全家健康疾病少!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清明前后气温起伏多变,适当固护正气有助于驱邪防病. 而艾草,就是此时最佳的选择. 常言道:"清明食艾,无灾无难". 因此,清明时节,人们 ...

  • 艾草飘香又清明---青团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艾草清明团的风俗习惯,它是祭祀祖先的必备食品,尤以上海和江浙地区特别重视. 相传它始创于宋代,为清明 ...

  • 富春三小 马浩源 《剪艾草》《清明果子》

    清明节习作二篇 富春三小 三(3)班 马浩源 郁达夫少年文学院会员优秀习作选刊 剪艾草 富春三小 三(3)班   马浩源 富阳有一个传统节日,就是清明节.清明节前夕要做清明果,做清明果需要用到的主要材 ...

  • 别再用艾草做团子啦,加红糖水煮鸡蛋清明风味一绝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当清明节快到时,大街小巷摊贩售卖青团. 青团是艾草做的,长在清明时节,其实是一种中草药,味苦燥辛散,主要功能是调理气血,散寒止痛,外敷祛湿止痒 ...

  • 【清明】艾草的好处竟然这么多?

    清 明 今日清明. 随着气温的不断攀升,草木青青.天气清彻明朗,万物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因此,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清明,是一年一度追思故人.感悟生命的日子,也是亲近自然.陶冶身心的踏青好时节. 清 ...

  • 清明识“艾草”,食用、药用有不同!一起来看看吧

    人民资讯 2021/04/03 19:16 又是一年清明时节.说到清明节,人们往往想到的是扫墓祭祖,踏春出游.当然,糯韧绵软,清香爽口的清明粿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 清明前后,很多杭州人都会着手制作清明 ...

  • 清明,艾草青团祭拜祖先~

    清明,艾草青团祭拜祖先~ 很多朋友亲人问我:疫情中清明,怎样祭拜祖先和先人? 我只好讲述一个我经历的故事: 少年时,每次"清明时节",师爷.师父都要讲些故事给我听. 记忆中,有一次 ...

  • 清明前后,要抓紧吃艾草,用来煮鸡蛋汤,女人体寒可时常多吃

    嗨喽,大家好!我是舌尖尝美食,"尝遍人间百味,每样都很对胃",每天亲手为家人做美食,享受健康美味的食物,今天分享给大家的是"艾草鸡蛋汤",喜欢这道菜的朋友欢迎关 ...

  • 山里的嫩叶随风拂面而来,艾草煎蛋、网红青团、咸艾粿,都是春天的菜

    图文原创/寸草天心·天心草 春天到了,小草发芽了,燕子飞回来了...... 小时候的作文是不是都这样写? 春天,孩子们在老师的教导下,眼里尽是花花草草.鹦鹦鸟鸟. 长大了,人变实惠了,花草都变得可以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