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界首民间故事丨城隍爷与城隍奶奶的传说

(0)

相关推荐

  • 守望系列之九:暗香

    山东省滨州市作家协会 文学作品展示平台 - 前情回顾 接龙小说<守望>  点击标题阅读 第一集:<杏花雨>(作者:孙燕) 第二集:<守望>(作者:张立志) 第三集: ...

  • 陌上杏花开!闵庄等你,在杏花微雨里......

    温馨提示 无论您在哪里,只要您姓"閔",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閔氏家族文化" 再点击"关注",即可加入闵氏家族大家庭,和世界各地闵氏宗亲交 ...

  • 【中州作家】张家生:政银嫂子的罗曼史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839] 政银嫂子的罗曼史 河南邓州        张家生 在他们中三一班四十几个男同学里边,何心丽最佩服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王政印.王政印是他们中三一班的班长,在他 ...

  • 新编小放牛(微电影剧本)

    新编小放牛(微电影剧本) 文/程守业 人物:牧童(简称牧) 村姑(简称姑) 牧:二老爹娘在世 ,我只学会个打山雀儿,骂犵狑,二老爹娘去世,才学了个烧滚水,馏冰凌.唉,生在这山庄窝铺.七十二行没师傅,只 ...

  • 裙子

    嫂子第一次进门穿的是长裙,洁白无瑕,翩若惊鸿. 然后,她的皮箱里拿出来的都是长裙,挂在衣橱里,五颜六色,特别漂亮.娘说,真好看,人漂亮,身材也好,这裙子,做工无可挑剔--我娘永远用裁缝专业的眼光看衣服 ...

  • 西山坡下有个地方叫柳庄

    西山坡下有个地方叫柳庄

  • 骑上白马上娘家 ||采录:白素平

    民谣三首   一 骑上白马上娘家 [歌谣] 黄瓜架架黄瓜 骑上白马上娘家 爹看见接包袱 娘看见接娃娃 哥哥看见接白马 嫂子看见一扭搭 嫂子嫂子你嫑扭 不吃你家饭 不喝你家酒 前晌来哩后晌走 一走走到柳 ...

  • 飞鸿/瘸八(小小说)

      立足河南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作品发布平台 瘸 八 飞鸿 俺庄惯偷瘸八不知去向. 说瘸八偷,还得从我十七岁前在老家说起. 离开老家后,我也听老家人说谁谁家的东西少了,被人偷了. 谁也没看见瘸八偷,但大 ...

  • 安徽界首民间故事丨不见黄鹤心不死(下)

    不见黄鹤心不死(下) 赵安  搜集整理 老和尚化缘到黄家庄,黄员外又请他吹笛子.那位黄鹤姑娘自小和尚走后,就盼他早日再来.这天她正在绣楼上拿着木鱼玩,听说和尚来了,便忙将木鱼往枕边一放,朝后花园走去. ...

  • 安徽界首民间故事丨不见黄鹤心不死(上)

    不见黄鹤心不死(上) 赵安  搜集整理   大家都知道"不见黄河心不死"这句俗语,可是,却不知道这句话传错了一个字,把"鹤"字传成"河"字了 ...

  • 安徽界首民间故事丨鸡冠花

    鸡 冠 花 于中举整理   很早以前,李家庄有兄妹二人,哥哥叫李友,妹妹叫佩兰,父母早亡,兄妹俩相依为命,苦度时光. 李友长到了二十三四岁了还没有说着媳妇,心里有点着急. 这一天,太阳晒红了东山墙,李 ...

  • 安徽界首民间故事丨当归的传说

    当归的传说 赵同心 口述 于中举 整理 传说晋国有个叫鲍兴的青年,父亲早故,家中只有老母妻子三人,小俩口恩恩爱爱,生活过得很安乐.这一年,鲍兴被晋惠公征集戍边打仗,临行时他想,近些年来秦晋两国战火不熄 ...

  • 安徽界首民间故事丨人言和乌虫

    人言和乌虫 于中举整理 相传在淮北一个山脚下,有一青年农夫,名叫信实.因为家境贫困,常到山上打柴,卖了买些油盐米面度日. 有一天,信实在山下草棵里见到了一条受伤的小黑花长虫,看它可怜就揣在怀里带回家来 ...

  • 安徽界首民间故事丨田麻搂柴火

    田麻搂柴火 ○张王氏口述 张子训整理 田麻的爹死得早,撇下他跟他娘过苦寒日子.娘纺花,田麻就扛着一把耙子,天天到那寥湖里搂柴火.说话间,田麻就成了十七八的大小伙子了. 这一天,正碰上人家割荟草,乱柴火 ...

  • 安徽界首民间故事丨傻子学舌

    傻子学舌 范子林 口述 范子东 整理   从前,有个王员外,四十五岁才得了个儿子,叫傻蛋.说他傻,也并非真傻,就是有点半傻不精的,脑子不灵活,心眼不够罢了. 傻蛋长到十七八岁时,仍是傻乎乎的满口傻话. ...

  • 安徽界首民间故事丨车前草

    车前草 郭洪斌 口述 于中举 整理 传说春秋时期,齐恒公抢得了国君之位.听了谋士鲍叔牙的劝告,拜了跟自己有一箭之仇的管仲为相,就想跟鲁国干一仗,一来显显齐国威风,二来报报抢位之仇.因为鲁国曾帮着外甥公 ...

  • 安徽界首民间故事丨

    长工巧打官司 段兴智 搜集整理 刘智广是个很有才干的人,一贯济贫抗暴,主持公道,四邻乡亲无论有什么难事总要找他出个主意. 一天,有个财主克扣工钱,长工一怒把财主的门牙打掉了几个.财主万分恼火,立即到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