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安顺》乡人乡贤 生与死,各有境界 2019年第99期(总454期)

生与死,各有境界

——悼念老友邓克贤

肖光豁

邓克贤走了,走在这个仲秋的日子,走在他生日的一周之后。

人们对邓克贤,有一个称呼是——老克贤,我不知道这个称呼的来由,但是,我明白,这个称呼其实是暗含着尊重的。因为我二十多岁时,就曾经享受过一个称呼——老革命,那是我的同龄晚辈送给我的。

我和老克贤认识已经三十多年,只是以前没有深交,直到我退休之后,来往才逐渐多起来。

邓克贤(左二)先生与戴安澜将军之子(中穿白衣者)

那些年,我在企业界,他在文化界,工作上互不相干,偶尔,文化界开会,我因为发表过一些小诗文,也会被通知参会,也就和老克贤有了点头之交。

文化界的人,大都有些个性,爱酒的爱烟的,甚至还有个别爱发牢骚爱较真闹别扭的。和所有的群体一样,也会有些小矛盾。但我从来没有看见老克贤参与过任何矛盾,他的言行举止,全是和谐,全是满脸淡淡的笑容。

我对老克贤的评价是:贤良,善良。古话说,宋江难结万人缘。我们的老克贤,人缘好得很。

老克贤的生日是中秋节,这是一年之中最为祥和的节日,天上一轮圆月,人间阖家团聚。我们的老克贤,大约就是上天派来的祥和使者。

老克贤诗文小说都写,吹拉弹唱都会,还有一手好书法。宋茨林对他的评价最为妥帖:艺术风格大俗大雅,为人处世小心小意。

邓克贤先生书法创作

我退休之后,与老克贤的交往逐渐多起来,他的文化活动比较多,有时也拉上我同行,他总是喜欢叫我撰写对联,他挥毫书写,我也乐此不疲。

向他索要墨宝的人很多,他从不拒绝,有求必应,有人认为他这样会破坏了文化的行情,让人认为文化不值一文,他也只是淡淡地笑一笑。

他的朋友,有达官贵人,也有乡野村夫,有白发翁媪、青壮男女,也有少年学生、僧侣墨客……

老克贤死得很明白,七月初,我去看他,那时,他已经沉疴在身,尚能勉强行走,他轻言细语地告诉我,他大概是要老回家去了。我安慰着,说不至于的,疾病嘛,过几天就会好起来的。

邓克贤先生书法创作

那天,我们摆谈了几个小时,也谈到我写过的一副对联。没想到,过几天再去看他时,他竟然抱病将我那副对联书写出来了!虽然交往多,可我从来没有开口向他索要过他的墨宝。这是第一副,当然也是最后一副,我的老克贤啊,我会好好珍惜这副墨宝,它浸透着你的真情实意。

老克贤真的不同寻常,他坦然面对着死亡,居然自撰了挽联,表达了对家人的安慰,对人世的眷恋,甚至不失诙谐地写道:若轮回非假,暂歇几年又回来!

对工作,他坦然;对朋友,他坦然;对死亡,他仍然坦然。他实实在在地活出了一种境界。

邓克贤先生(右一)参加"老安顺聊安顺文化",左起:袁本良先生、戴明贤先生、帅学剑先生

听到他的噩耗,他的各路朋友纷纷赶来祭奠,灵堂里,堆满了花圈,挂满了诗联,挤满了人。他虽然死去,却也死出了另一种境界。

反思一下,我似乎明白了一个道理:有人斗天斗地,可以赢在生前,一定会输在死后。我们的老克贤,和和气气,不争不斗,生前受人喜欢,死去也受人尊敬,真正是我们的楷模。

这几天,风清气朗,老天也愿意眷顾好人。看着进进出出的人们,我和老友潘玉陶、彭新悄悄地感慨着:只怕是好多达官贵人也难能有这等待遇。这是老克贤当之无愧的光荣。

老克贤,你一路走好。

2019年9月24日

· 作者简介

肖光豁:男,贵州开阳人,现居安顺。当过泥水匠、铁匠、翻砂匠、皮匠、教书匠,从事过企业管理。发表过诗歌、小说、散文。长篇小说《湘黔路》2013年由团结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居士堡》2016年《黔中早报》连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