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民国时期全国灯谜形势
相关推荐
-
河南省地方志古代县志393种
河南省地方志0095淮宁县志道光卷19-27 河南省地方志0004宝丰县志道光 河南省地方志0387重修襄城县志民国卷26-50 河南省地方志0072河南通志康熙9年卷26-38 河南省地方志0324 ...
-
康熙《杏花村志》对名村志编纂的借鉴
如何考证 "地方志质量是地方志事业发展的根基所在,活力所在,价值所在."③名村志是一个村地情的综合载体,承载着一个村的历史和智慧,客观真实地记述本村历史和现状,是村志价值所在.存真 ...
-
清代民国时期“活化石”灯谜——武强古版灯方年画
灯谜,最初是指"灯"与"谜"的结合,宋代<武林旧事>.明代<吴江县志>等书中有文字记载.至于"灯"与"谜& ...
-
清代民国时期灯谜流派——北派
我国明代贺从善<千文虎>书序中提到"独脚虎",为古代灯谜创作之一法.其主要特色是自撰七言句为面,讲究平仄协律而富有文采.但此法运用较少.到清代中叶,北京谜人为了避免谜作 ...
-
清代民国时期灯谜流派——南派
长期以来,灯谜并无宗派之说,自从北派谜形成后,相对而言,灯谜界就把使用传统制谜手法的灯谜统称为南派谜,又称南宗谜.南派谜的基本风格是:谜面多采用现成的古文句.古诗词句或其他面句,在扣合文字的机巧上下功 ...
-
清代民国时期灯谜流派——双谜
双谜即指福州双谜,流行于福建省福州地区.双谜源于清中叶诗钟的分咏,也吸收了对联的特点.清政治家.思想家.诗人林则徐作了一则双谜: 心欲春风还李者,眼穿秋水种杨人(古人二)桃应.柳盼(<中华灯谜纵 ...
-
清代民国时期灯谜与其他文学作品交相辉映
清代民国期间灯谜兴盛的重要特征之一是灯谜被小说.戏剧.笔记等文学作品广泛运用,猜谜赏谜融入故事情节,既体现出灯谜的文学才艺,又使灯谜得以广泛传播,深入民众之中,由此亦可见证制谜猜谜已成为当时比较普遍的 ...
-
清代民国时期的钱币《银元》
银元俗称"大洋"."洋钱"或"花边钱".银元起源于15世纪的欧洲,是银本位制国家的主要流通货币. 大约在明万历年间银元流入中国.清乾隆五十八 ...
-
清代民国时期粮食产量探讨(您能想象当时亩产只有一百斤左右吗)
古代粮食产量多少?一亩地多大面积? 古代各地因为气候.土壤.年成等各种原因,各地平均亩产有很大的差异.麦子是古代基本全国都有种植,南方主要是稻麦连作的耕作形式,北方旱作区,则是以豆麦为主. 小麦亩产量 ...
-
民国时期全国各县划分的等级
北京政府时期,县已划分为若干等级.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各省县等划分极不一致,有分为一.二.三等者,有分为甲.乙.丙.丁 戊5等者.为改变这种混乱局面,民国十九年(1930年)7月7日,南京国民政府公布 ...
-
万良华:清代民国时期川盐运销云南路线考证
摘要:清代川盐运销云南始于清代初年.云南食用川盐与贵州.湖北有所不同,贵州.湖北无盐,而云南有盐,这是川盐入滇的一个特点."其有盐而犹借食邻省者,一以盐细故:一以改隶故."川盐入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