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无客不思家”——古诗词欣赏

一天一首古诗词

1070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

在仲春与暮春之交,

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

是中国传统节日,

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

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

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节对于中国人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今天带大家读几首古诗词中的传世经典之作,

一起感受一下古人面对清明节时的心境。

清 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时节本该与亲友结伴踏青、祭祖扫墓,诗人却独自奔波在漫长的旅途上,孤单凄凉的感受可想而知。又遇春雨绵绵不绝,更增添了诗人的焦虑和惆怅,遂向牧童打听酒家的所在,牧童便指点着远处的杏花村。前两句令人愁肠寸断心神恻然,后两句则开拓出广阔的想象空间。全诗意境悠远、清新明快,留韵邈然、耐人寻味。

寒食野望吟

唐·白居易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这是一首记述寒食节的由来的诗,关于介子推与晋文公的故事。寒食清明尤为崇尚的风俗是扫墓。寒食清明扫墓之风在唐代十分盛行。白居易的这首诗描写了扫墓的情形。从诗中不仅可以看出扫墓的凄凉悲惨情景,也可以看出唐代扫墓习俗中寒食与清明是一回事。每当此时,一些漂泊异乡的诗人墨客,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这首诗讲述了清明日外出踏青游玩的习俗。在古代,踏青又称“寻春”、“春禊”,晋代已盛。清明时节也是人们春游的大好时光,在春光明媚的清明前后,尽情地亲近自然,到郊外踏青游玩,这是清明节俗的另一项重要活动。
目前普遍认为,这一项清明节俗是继承了形成于春秋末期的三月上巳节传统。上巳节的一项重要内容便是男女青年到野外踏青,自由择偶。但这首诗妙在自成一格,未写清明的清冷。虽有清明,却意在纸外,写出怀春少女的幽情,一句“又是清明过了”,不禁让人要笑问:“可是愁嫁?”

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此诗精妙之句是“清明几处有新烟”,清明之前是寒食,民间不用火,清明之后本应“处处有新烟”,现在却因战乱农民都被召去打仗,大片土地都荒芜了,只有寥寥几处的人家燃起新烟,一片凄凉。

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其诗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写下的山水行旅诗,也有他在登临游览家乡一带的万山、岘山和鹿门山时所写的遣兴之作。还有少数诗篇是写田园村居生活的。诗中取材的地域范围相当广大。

长安清明

唐·韦庄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由于多年兵荒马乱,战乱频繁,人们连个清明节都很少安安宁宁、欢欢喜喜地度过。而对太平盛世时的状况,人们记忆犹新;今年的清明节像似昔年,但人们心里却高兴不起来,明年还不知是个什么世道呢!唐王朝的盛衰,通过清明节这个侧面显现出来,今不如昔的伤痛之情了然于斯。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这是一首唐代诗人宋之问的五言律诗,是诗人被贬到泷洲后,次年春秘密逃还洛阳探知友人所作的诗。前两句写寒食景象,为下面的抒情做铺垫。后两句直接抒情,抒发失去家园之痛。在路途中,正是寒食节,在阳春三月年,作者借用途中遇到的景物抒发对故国的怀念之情,对君主的惦念。

寒 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是一首讽刺诗。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者,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诗是讥讽宦者的得宠。因此,蘅塘退士批注:“唐代宦者之盛,不减于桓灵。诗比讽深远。”首二句写仲春景色;后二句暗寓讽喻之情。诗不直接讽刺,而只描摹生活上的特权阶层,含隐巧妙,入木三分。

清江引 清明日出游

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

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自古清明是亲近自然游山玩水的日子,如今清明节已至,看着窗外的春色满园,不禁顿生感慨。然而凭栏而望却不知哪处风景最佳。有朋友告诉我晴空万里下碧绿的原野尽头,便是一处绝妙的游玩胜地。穿过蓊蓊郁郁的杨柳丛,紧收马缰,马儿一声嘶鸣,抬头望去,佳人斜倚秋千,回眸一笑,连带啼叫的黄莺、漂亮的花朵,灿烂明媚的春光似要将人迷醉。
清明节到了,
别忘了去祭奠逝去的亲人。
除此之外,如果春光正好,
可以邀上几位好友外出踏青,
效仿古人喝上两杯薄酒,
写生画画或吟几首诗,
都不失为一种特别的体验。
END

——————————----------------

(0)

相关推荐

  • 清明古诗词里的两大绝世神作,都是不容错过的千古绝唱

    第一首是晚唐大诗人杜牧的<清明>,写的是诗人清明节那天在春雨中见到的情景.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时期正值春天中期,下雨是常态.杜牧的这个 ...

  • 清明时节,带你看看古人都在做什么

    今日诗语: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 杨烁 - 杨烁唱唐诗 清明是一个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人间四月,清明将至. <岁时百问& ...

  • 诗话泰州 | 甲寅寒食过岳墩

    唐诗宋词古诗词唐诗宋词查询,古诗词分享! 甲寅寒食过岳墩 清·高凤翰 寒食西城见物华,岳王祠外烂晴霞. 荒台游侣兼僧侣,茅屋桃花夹菜花. 树解画情偏傍水,人忘胜地久居家. 我来为爱农桑好,不逐春风问若 ...

  • 从唐代诗人杜牧的七绝小诗《清明》说开去

    今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在这个既是节气也是节日的特殊日子,举行追思活动,为已逝的亲人.祖先和英烈庄重地送上我们的思念和敬意是所有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和俗定做法. 说到清明节,祭祀的古诗词非常之多,但 ...

  • 《清明》杜牧

    陆游才说'犹及清明可到家',转眼就要到清明了,那么就来聊一聊杜牧的那首千古名作<清明>.诗云: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现在每到清明节,人们都会 ...

  • 【清明专刊】方良/清明无客不思家

    "党在我心中"特刊征稿启事 清明无客不思家 作者:方良 "春雨惊春清谷天",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之称与这一天的物候有关.[淮南子·天文训]中说:" ...

  • 【时令文化】清明丨清明无客不思家

    暮春时节已至,万物生长此时. 草木青青向荣,惠风和畅气清. 今日清明.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与春节.端午 ...

  • 《华中文学》古诗词欣赏 ‖ 浴血开天一百年 清明盛世史无前

    目录 1.建党百年华诞盛况无前/徐虎本 2.夏致/南浦云 3.六一光棍节/河洛书剑 4.仲夏晨起郊游记/樊旭东 5.梦恋/张志 6.蜀行/天涯觅梦 7.折翼天使(外一首)/醉满秋笺 8.咏马毛姐/赵仁 ...

  • 两处春光同日尽, 居人思客客思家。

    望驿台 [唐・白居易] 靖安宅里当窗柳, 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 居人思客客思家. 加入古诗词圈子: 为方便大家交流诗词,我创建了一个古诗词圈子,欢迎大家加入.(点击链接加入) 注释: 1 ...

  • 林静:客心生素怨,无月到君家。

    作者 -- 简介 林静    中学语文教师,热爱传统诗词文化,少小时不知诗,及至中年,化育桃李,方知诗之文情韵思之妙,乃积极学习并创作,乃更知诗歌文化之博大精深,欲将以毕生余力投身传统文化和诗歌创作实 ...

  • 「千家·清明诗会·二群」乡音入骨更思家(第95期)

    千家诗会(第95期) 本期编辑:胡敏.王惠玲 浣溪沙·观小儿吹泡泡 刘莲芳 剔透晶莹七色光,云中仙子妒衣裳.天生当是美才王. 谁与阵风旁近过,可怜薄命瞬间殇.幻躯虚腹怎逞强? . 春月 李尚一 床前霜 ...

  • 【每日古诗】​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第91期)

    望驿台 [唐·白居易]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注释: ⑴望驿台:在今四川广元.驿:旧时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 ⑵当窗柳:意即怀人.唐人风俗, ...

  •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今年春节,一部分人因各种原因,无法实现这个团圆的愿望,只能在遥远的他乡,眺望着故乡的方向,将浓浓的思念都埋藏起来. 此种遗憾,绝非今日独有,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留下了思乡.思亲的诗词歌赋,他们的思念 ...

  • 倦客思家忙赶路,车灯雪亮照归程|诗词同题第33期

    你配图,我题诗 第33期 感谢所有参与.围观本次活动的文友们! 精彩,我们一起制造! 以下作品,排序不分先后 别格.出律作品,一律归为自由派 格律派 说明:格律校对为目测,如有误判,请留言指正,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