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缺爱的人,对婚姻有什么影响

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自己的童年。

美国著名“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认为,
每个人都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将会影响他的一生。

在谈到一个人的性格,以及一段爱情、婚姻里双方的状态,永远都离不开他们背后原生家庭的影响以及个人童年的成长的经历。

原生家庭缺少爱的滋养,就像小树不能接受足够的阳光雨露,长成苍天大树的可能性极低,要么是中途半路折了夭,要么是长得歪歪扭扭。

01

你的婚姻会重复你与父母的关系

案例一:

一位咨客在后台留言:

“我父亲是军人,当年退伍成了地方官员,母亲一夜之间,从棉纺厂职工摇身一变成了官太太。身份的改变使得父母自我膨胀、完全飘飘然,周围瞬间多了许多阿谀奉承的人。

我自小是由保姆带大的,在我的记忆中,父亲经常出差、喝酒,母亲一天到晚打麻将。我十岁那年,父母因为想要儿子,便动了生二胎的心思,由于当时所处大环境的限制,父母经过商量达成一致,对外宣称我得了怪病,智力低下。

从此,父母公开制造舆论,见人就说我有病,不仅如此,还动用社会关系找医生给我开具了诊断证明。我从十岁到十五岁都生活在父母编造的谎言之中,它让我见证了人性的丑陋与罪恶,我无法释怀,更无法原谅!

大学毕业后,我在一所中学当老师,没有什么知心朋友。后经人介绍,找了一个在教育局工作的男人,谈了两个月恋爱就“闪婚”了。孩子出生后,老公忙于工作,隔三差五应酬、加班。

为此,我俩频繁争吵、矛盾不断。每次吵架,我们都面目狰狞、恶语相向,我硬要逼着他说出难听的话才肯罢休。婚后四年,我们都无法忍受这段婚姻,我主动提出离婚,独自抚养儿子。

我想知道我的婚姻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我在一个极度缺爱的环境下长大的吗?”

每一个成人的“亲密关系”与“原生家庭”都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因为父母是与你“亲密相处”的最初的二人。

这位咨客的童年虽有父母,甚至拥有那个年代很多孩子梦寐以求的富裕生活,但她的内心因为缺乏爱,所以没有家——

自幼被保姆带大的她,几乎没有躺在母亲的怀中感受过母亲的体温,更没有机会被父亲温柔以待。

在一个孩子人格形成的关键期,父亲的严重缺位,母亲的麻木不仁,让她感觉不到丝毫的温暖。

在她的记忆中家是一个冰窖,她只体会到彻骨的刺痛,没有温暖。

十岁的她经历了更大的“不幸”,父母想生儿子。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他们的所作所为再一次将她推下了深渊。这一次,家从冰窖升级为地狱。

她小时候在与父母的关系中,体会到的只有打压、冷漠、疏离、和被遗弃。这种原始的关系模式,在她成年后的关系中不断复制:婚姻外她没有知心朋友,婚姻中只有被遗忘和争吵。

她本能地选择了这种或疏离或敌对的亲密关系。甚至将亲密爱人塑造成童年“恶毒”的父母,逼他说出对自己的恶言恶语来加深“仇恨”。

曾经她对父母的恨,背后藏着她对父母的爱,以及被巨大爱填满的渴望。当怨气无法被容纳,渴望被爱又无法说出口时,她站在这条路的中间地带,无法向任何一边迈出,也无法获得任何一种快感。

她是憋死了自己,更憋坏了婚姻。

02

婚后还是一个女儿,却不是一个妻子

案例二:

我的一位前同事丽丽,目前经营着一家培训机构年入百万,一头整齐的短发、干练、周到、稳妥。起初,我以为她是一个自信、果敢的女人。

慢慢熟络起来后,才得知她自幼家贫,她是家中长女,父母偏爱最小的弟弟。她从小就会帮父母洗衣、做饭、照顾弟妹,甚至地里的农活偶尔也要帮父母分担。

有一次,她在外面砍了一大筐猪草回家,进院门儿时不小心绊了一跤,猪草散落了一地,她的嘴唇和鼻子都磕破了,满脸是血。父母看到这一幕,心疼的不是她,反而是那些散落在地上的“猪食料”,两人合起伙来骂她“没用”。

从那一刻起,她便开始怀疑自己到底是不是父母亲生的。

后来,她发奋读书,婚后开始创业,生活富裕起来。父母看到她过上了好日子,便提出让丽丽帮儿子还欠下的十万赌债,并搬过来同住的要求。

丽丽虽感到为难,但觉得自己不能袖手旁观,想办法帮弟弟还清了赌债,并把父母接到了家中照料。

但丽丽的生活也因此遭遇重创,她无底线“贴补”娘家的行为彻底激怒了老公,两人开始频繁发生争执,儿子更是一度患上抑郁辍学,婚姻“摇摇欲坠”。高压之下,她旧病复发倒下了,在医院躺了整整一个月才回家。

她不由的感叹:“这一辈子我从不是为自己活!”

她的父母不仅没有给予她爱,反而要她提前“反哺”——做家务、照顾弟妹、甚至干繁重的农活儿。在她的生命中我看到的不是一个成熟个体,而是一个背负着“父母”前行的孩子。

父母口中的“没用”成了她的心理暗示时刻提醒她:“我在父母心里是无足轻重,我的命还抵不过一筐猪草。”

所以,成年后的L想要努力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她辛苦打拼,成就了一番事业,建立了自己的家庭。

似乎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完美。那个小时候缺钱、缺爱的小女孩历经岁月的洗礼,终于站起来,变得高大。

然而,现实的婚姻需要两个独立的人彼此给予。她却还活在原生家庭中“女儿”的角色里,没有进入一个“妻子”和“母亲”的身份中。

03

婚姻幸福是舍得让对方快乐

对于从小在“爱”中没吃饱的孩子,长大后更渴望美满的婚姻,和能充当自己理想父母的伴侣。希望通过亲密关系弥补内在的缺失。

但是,多数人的婚姻生活只不过是柴米油盐的日常琐碎,这样的日子久了,随之而来的就是理想化破灭引发的冲突。

如何获得爱又获得平静?

不是因为你做错事,父母才不给你爱,而是他们不懂什么是爱,所以才难以爱你。

你对得到爱的执念越重,你对他人的失望越多。失望不是因为他人不爱你,而是你需要更多的爱来填满你早年的匮乏。

你可能伪装成各种样子实现得到爱的目的——比如你伪装得暴怒、优秀、乖巧,但你骗得了别人却骗不了自己。

你最终的目的地也并非得到爱,而是有人能接受真实的你。

你可以寻求帮助,找一个咨询师来拥有一段好的关系,借由新的关系体验,进一步在你的生活中实现“理想的关系”形式。

婚姻是一场修行,能否赢得幸福,说到底取决于我们是否具备“舍得让自己、让对方快乐”

顺序是你先得舍得让自己快乐。

记得,童年缺爱不是你的错,只是你父母不懂爱。

“命运”帮助你更深入了解自己的匮乏,探索如何爱自己,如何爱他人的一个生命的礼物。

(0)

相关推荐

  • 孩子不是夫妻关系的替罪羊,更不是婚姻问题的解药

    发布时间:2020-10-19  看完电影<囧妈>,梳理了一下故事情节.主线是囧妈卢小花和儿子徐伊万之间的亲子矛盾,分支则是两段问题重重的婚姻关系,一段是卢小花和丈夫的婚姻,一段则是徐伊万 ...

  • 爸爸见了奶奶五次,打了妈妈三次丨原生家庭的不幸其实源自“爱”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来访者柳小亚(化名)离婚了,她终于对改变丈夫死心了. 柳小亚和丈夫相识于校园,于2015年结婚,原本郎有情妾有意好不幸福.可自从结婚以后,婆婆掺和进他们的生活,他们两家 ...

  • 被偏爱的苏明成,为什么反而过不好这一生?

    <都挺好>家庭教育问题探讨 专栏内容 针对前段时间热播大剧<都挺好>,青青莲子家庭教育的老师们在刷剧同时发现了很多家庭问题. 所以特别开展了<都挺好>原生家庭教育问 ...

  • 【心理学科】小时候缺爱的人,对婚姻有什么影响?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心理学科] 小时候缺爱的人,对婚姻有什么影响? 文/赵岑岑     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自己的童年.      美国著名&quo ...

  • 小时候缺爱的人长大后有什么特征?

    心理学家阿德勒曾说,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小时候缺爱的孩子,是不幸的人,他们一生都在填补创伤. 从小缺爱的孩子,长大后会有以下特征: 第一,低价值感. 低价值感,指 ...

  • 小时候缺爱的人,成年后真的很难幸福吗?

    更多音频可在喜马拉雅搜索:张德芬空间 你是否也曾为了一段感情,选择压抑自己的需求? 你是否也曾经历过,总是吸引来"不对"的人? 在现实里,似乎我们经常能够看到这样的事情. 一些姑娘 ...

  • 缺爱的人,恋爱婚姻咋就这么难?

    我的朋友W小姐最近又双叒叕和男朋友分手了,她哭诉道,为什么长这么大,就没遇到一个真正爱她的人. 小时候父母只顾着他们的工作,对她除了忽视就是责备,后来长大了,想有一个能疼她爱她的男朋友,可是他们都是刚 ...

  • 太宰治:缺爱的人,应该如何拯救自己?

    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说: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古往今来,每个人对这一灵魂拷问都有自己的取舍和回答. 一样的斗转星移.日月变幻,不一样的境遇体验.领悟选择. 热烈者火炉 ...

  • 童年缺爱的人喜欢做空?

    一晃又一周过去了. 周五照例扯扯淡.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感觉有点意思,拿出来分享一下.大概是说,哈佛有个研究:他们对很多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的交易偏好,与其人生履历做了一些关联研究.发现,童年经历比较 ...

  • 缺爱的人该如何自救:

    缺爱的人该如何自救:

  • 找个缺爱的男朋友危害 两个缺爱的人在一起会怎么样

    想要在恋爱中找对合适的人,有一些基础常识是可以了解一下的.找个缺爱的男朋友危害有哪些?两个缺爱的人在一起会怎么样?答案就在文中啦. 一.找个缺爱的男朋友危害 1.一个从小比较缺爱的男生,首先性格上可能 ...

  • 一个长期缺爱的人,会有的几种表现,你中了几个

    文/墨然 在这个社会里,每个人生长的环境和感受到的情感都不一样. 有的人,可能一直生活在充满爱的世界里,而有的人可能一生都感受不到爱,会异常地羡慕别人所拥有的爱. 那么每个人得到的不一样,自然表现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