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的两首禅诗,静穆里显雄浑,淳厚中见安谧
相关推荐
-
青山不改诗三首
青山诗三首 作者:云南省昆明市王留平. "一生" 看一根蜡烛燃尽 便知我的心 也似这烛光 在这漆黑的夜 一动,一动 蜡烛就要燃尽 连天上的星星 都一颗颗划落在 凝视它们的眼睛里 而 ...
-
谁解青山意,向晚遇和风。
物象为何,便是车窗之外的绵绵青山,似是常见的景色,在诗词中,也有它的美感与内涵.便也随着旅行途中,绵延的青山景象,似再过普通与寻常,也找到它的品质于内涵,于诗文之中细赏.愿这和煦之风吹过,你我在路上, ...
-
黄元元:天鹅(附:蔚文立平的诗评)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欢迎指导,期待赐稿,体裁不限.诉说灵魂情感,传播社会万象,品论人生得失,关注百姓喜乐,倡导原创,感谢 ...
-
朱熹年轻时写的一首诗,淡泊洒然,最后5字意味深长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诗人,他胸怀大志,勤奋好学,从小接受儒家传统文化的熏陶.儒家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朱熹也又提出正心诚意.格物致知的主张,对后世影响极大. 魏晋之后,道教和佛教兴起,追求个人精神 ...
-
王安石的两首禅诗,心无牵挂,更彰显了隐居生活的洒脱和从容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可是草木凋零,还可再生,人死之后却不能复生.面对这样简单而又深刻的问题,人们总是会在心里追问自己,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自己日夜忙碌,四处奔波,到底又是为了什么? 天地.山川都可永恒存 ...
-
王安石的两首禅诗《梦》《游钟山》,心无牵挂,更彰显了隐居生活的洒脱和从容【一点资讯】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可是草木凋零,还可再生,人死之后却不能复生.面对这样简单而又深刻的问题,人们总是会在心里追问自己,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自己日夜忙碌,四处奔波,到底又是为了什么? 天地.山川都可永恒存 ...
-
朱熹的两首诗,清词丽句,秀美如画,更彰显出百折不挠的豪迈襟怀
宋高宗建炎四年,朱熹在福建龙溪城外毓秀峰下的一个小馆舍中出生,当时窗外风雨交加.电闪雷鸣:屋内灯火昏暗,婴儿呱呱坠地.谁也无法猜到,就是这样一个十分弱小的生灵,竟然影响了后世几百年. 朱熹13岁丧父, ...
-
十首禅诗,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神秀 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菩提本无树,明 ...
-
UC头条:王安石的一首禅诗, 山花落尽山长在, 山水空流山自闲
佛教从传入中国开始,经过唐代的大力发展,到了宋代时其世俗化更为加深.很多士大夫深受禅宗心性之学的影响,参禅论道.游山访寺,好像成为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事情.比如苏轼喜欢交结僧道,诗词中常蕴含佛禅思想: ...
-
唐代这两首蔷薇诗,一首是杜牧的,一首是李商隐的,谁写得更好?
诗词大会群 公众号 欢迎您 进入诗词群 杜牧(803年-852年),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字牧之.杜佑之孙,大和进士.历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监察御史.宣州团练判官.殿中侍御史.内供奉.左补阙.史 ...
-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十首禅诗,参透受益一生!
一.<示法诗> 唐 .六祖惠能禅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二.<颂古五十五首其一> 宋 .无门慧开禅师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 ...
-
弟子不开窍高僧心烦,见一啄木鸟后大彻大悟,写首禅诗流传800年
从小就听老人们讲了不少老和尚和小和尚的故事,在这些故事里为了让小和尚开悟,老和尚是没少费心思.但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孙悟空一样,在他头上敲三下就能明白师父的意思,所以故事里的老和尚总是万般无奈.本期要 ...
-
黄庭坚的一首禅诗,鱼游悟世网,鸟语入禅味
原创 云水 云水心语 3月19日 人生是一次艰难的跋涉,其间会经过修行道场,也会路遇灵魂驿站.生活如此匆忙.工作这样紧张,有时候人们竟然忘记了自己还需要休息和娱乐.只有在寂寥之处.或者生病之时,才会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