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月亮上市在即,这三大硬伤却暴露无遗

12月4日,蓝月亮集团在港交所发布招股书并正式招股,9日上午截止公开认购。据富途证券数据显示,蓝月亮最终融资认购额达707.17亿港元,孖展倍数(融资认购倍数)71.92倍。预计12月16日,蓝月亮将正式登陆港交所。

敲钟上市指日可待,这不仅代表蓝月亮获得了资本市场的认可,取得阶段性成功,也意味着消费者对蓝月亮品牌和产品的认可。
十多年前,中国的衣物洗护领域还是外资品牌的天下。然而得益于本土日化的崛起,凭借过硬的研发技术以及人海战术的商场促销和广告轰炸,蓝月亮一路驰骋日化界,以“洗手液”、“洗衣液”迅速成长为“液界一哥”。到目前,蓝月亮业务已经涵盖了衣物清洁护理、个人清洁护理及家居清洁护理三大品类。
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蓝月亮自2009至2019年连续11年在洗衣液市场占据首位,洗手液的市场份额则连续8年位居第一。2019年,以零售销售价值计,蓝月亮在中国洗衣液市场、浓缩洗衣液市场及洗手液市场均名列第一。
在蓝月亮招股书中显示,2017至2019年,蓝月亮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6.36亿港元、67.69亿港元、70.61亿港元;毛利率分别为53.18%、57.42%、64.16%;净利率分别为1.53%、8.18%、15.29%。虽然2020年上半年业绩受到疫情影响略有下滑,但其盈利能力依然亮眼。

在线上,得益于蓝月亮对电商平台的关注和布局,2019年蓝月亮线上零售销售额排名第一,市场份额占比达到33.6%,收益占比也达到了47.2%,2020年上半年更是达到了58.8%。
从蓝月亮所处的家庭清洁护理行业来看,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和市场潜力。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家庭清洁护理市场之一,预计中国家庭清洁护理市场的市场规模将由2019年的人民币1,10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人民币1,677亿元。另外,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和消费水平的提高、电子商务的快速增长,洗衣液及浓缩洗衣液等优质产品渗透率将不断提升。
这对上市后的蓝月亮来说,无疑是非常有利的,但这也意味着尚有短板的蓝月亮面临的竞争挑战也十分严峻。
在洗衣液市场,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2019年,按零售销售价值计算,蓝月亮占国内洗衣液整体市场份额的24.4%,第二名纳爱斯占比为23.5%,二者相差仅有0.9%;在中国衣物清洁护理市场及个人清洁护理市场零售额排名中,蓝月亮均排名第四,在家居清洁护理市场中则排名第五。此外,另一家公司尼尔森数据则显示,2019年度,立白的市场占比21.4%、纳爱斯21.2%、蓝月亮则为18.1%,奥妙16.3%、宝洁12%。
由此可见,蓝月亮“第一名”的宝座其实并不牢固。

一方面,蓝月亮与其他竞争对手相比,品牌过于单一。
可以看到蓝月亮几乎所有品类、产品都在“蓝月亮”这一品牌之下,而反观宝洁、联合利华、立白、纳爱斯等,在产品和品类上均建立了多元化的品牌矩阵,以细分市场。过度依赖“蓝月亮”单一品牌就会导致,一旦其在某一环节出了问题,牵连的便是整个蓝月亮。
如何建立多元化的品牌矩阵,提升市场竞争力,这是蓝月亮上市后面临的挑战之一。
另一方面,蓝月亮在新品类的创新上,似乎也没跟上领先的步伐。
以衣物洗护品类来说,随着更多品牌、商家入局,并越来越多地加码线上渠道,如何抓住消费者需求,进行产品和品类的创新,成为各品牌抢夺市场的关键。比如,将洗衣液升级成浓缩洗衣液、洗衣凝珠等,成为一大趋势。
蓝月亮虽然早在五年前就推出的浓缩洗衣液产品,但因没有抓住消费者痛点、宣传上不够深入且操作繁琐,市场反响并不如预期。另外,因为方便省事而备受消费者喜爱的洗衣凝珠,在近年成为各大厂商争相推出的新产品,但蓝月亮至今也没有在洗衣凝珠产品上有所行动。
蓝月亮在洗衣液以及线上渠道创造的红利正在逐渐萎缩,如何继续扩大产品和品类的优势,也是摆在蓝月亮面前的难题。
除此之外,蓝月亮在劳资关系上也存在一定风险。
据相关数据显示,蓝月亮所涉司法诉讼中,劳工关系纠纷颇多,包括劳动争议、劳动合同纠纷、福利待遇纠纷、追索劳动报酬纠纷、社保纠纷等。今年以来,蓝月亮作为被告方的劳动纠纷案已有14条,作为原告的劳工关系纠纷案有9条。
在网络上,也有很多针对蓝月亮拖欠工资、压迫员工的舆论。在今年疫情期间,多名蓝月亮员工声称,公司出现克扣工资、逼迫员工离职的情况。
外有强敌,内有忧患。在看重回报与短期利益的资本面前,上市后的蓝月亮能否抓住机遇,补齐短板,仍需存疑。
-完-
更多热文,点击下方图片阅读
战者刘晓坤
拼多多撕下中国化妆品行业最后一块遮羞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