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堂李鸿章之死~淮军
相关推荐
-
上海士绅出巨资请湘军前来助战,为何反而催生出李鸿章淮军一脉
▲<太平天国>剧照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聚集2万余人在广西金田村正式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并将起义部队称为"太平军".随后,其与杨秀清 ...
-
他先后参与平定太平军和捻军叛乱,最后沦为袁世凯发达的垫脚石
[太平天国系列342,小佛说史原创作品,请勿转载] 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清政府为了镇压太平军大力支持地方发展团练,在这期间,清军涌现出了很多能征善战的将领,更有一些人清朝末年成为朝廷的肱骨之臣,有大家所 ...
-
手下爱将被李鸿章欺负,曾国藩不伸手援助,反而落井下石
曾国藩手下有一名爱将,叫鲍超. 鲍超,字春霆,夔州安坪藕塘(今重庆市奉节县)人,生于1828年.1854年,曾国藩在湖南创建湘军后,鲍超加入湘军.从1854年到1867年,13年间,鲍超参加了大小战役 ...
-
他承袭父爵入仕途,协助李鸿章创办淮军,终成一代儒将
[太平天国系列341,小佛说史原创作品,请勿转载] 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改变了还很多人的命运,有人如草芥一般连苟活的机会都没有,有人投机混得十数载的荣华富贵,有人从一介书生成为武将并且战死沙场为子孙留下 ...
-
数万大军一朝瓦解——惨烈的东捻军覆灭之战
数万大军一朝瓦解--惨烈的东捻军覆灭之战 原创2021-09-08 15:34·四野后人论历史 捻军起义发生在太平天国定都定都天京之时.受太平天国运动之影响,原本活动于皖北的大小股捻军便联合起来同太平 ...
-
不迂腐,历史就不好笑了
文/唐俑 01 咸丰六(1856)七年之交,太平天国运动,已呈星火燎原之势,官军则相反,在下坡路上,走得不亦乐乎. 最高领导咸丰帝动摇不定,各方面大帅互相猜忌,加上军需缺乏,主管钱粮的官员一筹莫展,各 ...
-
李鸿章创建的淮军,走出了多少个总督和巡抚?
1862年,曾经在曾国藩手下做过4年幕僚的李鸿章,带着一支从安徽老家招募的队伍,奉曾国藩之命从安庆奔赴上海.由于这支队伍主要来自于安徽江淮一带,被称为"淮军". 淮军脱胎于湘军.在 ...
-
中堂李鸿章之死~乱命不从(终)
1900年6月,外国联军攻陷了大清北方海岸门户大沽口炮台,三天后,天津沦陷,联军以保护京师各国使馆为名,向京郊通州进发,21日,大清国宣布与各国进入战争状态,朝廷的电报一封接一封发往南方,要求各省封疆 ...
-
中堂李鸿章之死~《中俄密约》
因为<马关条约>的签订,清廷为了向国人有个交代,免去了李鸿章的所有实职,只留在军机处行走的闲职,李鸿章赋闲京城贤良寺. 1896年,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各国派员祝贺,俄国人特别提到代表 ...
-
从清朝李鸿章的淮军装备来看,组建一个师需要多少银子?
我是天刑17,多谢邀请,这个事儿我还真研究过,应该可以回答的比较全面了. 首先一个,李鸿章的淮军没有师这个编制,它是军-营制.基础单位是500人左右的"营",然后以2-17营为一军 ...
-
李鸿章的淮军公所,荒废的文物让人惋惜
走在恒祥南大街就看到了这座外环以五米高的青灰色陡砖墙,围墙中端有一座三开间硬山式的饱经沧桑建筑-淮军公所西门. 淮军公所气魄壮观,具有明显的江淮建筑风格,有四个高大的院落,是李鸿章为纪念淮军在镇压太平 ...
-
赣榆大战:刘铭传被困时,捻军中一叛徒刺死鲁王,淮军反败为胜
[太平天国系列296,小佛说史原创作品,请勿转载] 1864年6月,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一命呜呼,月余后,曾国荃率湘军攻破天京,幼主仓皇逃走,李秀成兵败被捕,后幼主去无可去亦被清军所执,太平天国灭亡.而 ...
-
李鸿章淮军系临时拼凑,被称“叫花子军”,为何击败数十万太平军
▲太平军攻城略地 1962年初,太平军忠王李秀成第二次进攻上海,一度攻至靠近市区的宝山.高桥.闸北等地,驻防于此的江苏巡抚薛焕部虽有3万余众,却一触即溃,全靠租界的英法军队出战才勉强守住防线.在此情况 ...
-
李鸿章组建淮军,湘军拨来6个营还不够,自己动手又挖走两营精锐
1860年,清军重兵驻守的江南大营被太平军攻破,忠王李秀成率部乘胜追击,短短两个月内就连续攻克丹阳.常州.无锡.苏州.江阴.宜兴.长兴.吴江.嘉兴.昆山.太仓.嘉定.青浦诸城,清廷财赋重地.对外贸易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