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唯一私人创办的985大学,力压中大哈工大,鲁迅为何嫌弃它
在中国提到一流大学,必定绕不开985这个数字。985大学,不仅代表着高水平办学能力,还代表着国家的支持扶持力度,因此,几乎所有的学子们,都以考上985大学为荣。

目前,全国共有39所985大学,大多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校,如清华北大这些有着上百年历史的国立老牌大学。但如果我们仔细去了解它们,便发现这其中还有一所很独特的学校。说其独特,是因为这是我国唯一的一所私人创设的985大学,它就是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创建于1921年,学校总占地约9000多亩,经过近百年的发展,校舍建筑总面积210多万平方米,在校学生4万多人。学校本部位于厦门岛南端,占地约2500多亩,校园一面是著名寺院南普陀寺,一面是海滨与胡里山炮台,被誉为中国最美大学校园。

关于厦门大学的来历,还要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说起。清同治13年,即1874年,中国社会在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福建厦门集美的小村庄里,一个叫陈嘉庚的小男孩呱呱坠地。

1890年,16岁的陈嘉庚登上了前往新加坡的轮船,到南洋闯荡。初入商场,陈嘉庚少年血性,急于做一番事业。然而,他却发现自己仅有的几年私塾底子,远远不敷使用。此时,他便明白了教育的重要性。1893年,陈嘉庚奉母命回乡完婚,拿出了仅有的2000元积蓄,为集美办了一所“惕斋学塾”。这是他兴资办学的开端。

自此之后,陈嘉庚一发不可收拾,一头扎在了振兴教育以救国的道路上。5年之后,中国便出现了一个从小学到中学、设施完备的美丽的现代教育学村。当时,《社会与教育》杂志称集美学校“是世界上最优良,最富活力的学校”!

随着陈嘉庚在南洋生意的发展,陈嘉庚心中又涌出了更大的办学目标。欧洲各国混战的硝烟还未散尽,一所一流大学的蓝图已经勾勒成型。1919年5月,陈嘉庚回到集美,正式开始筹建厦门大学。这期间他遭遇了无数挫折,但终于,1921年4月6日,“自强,自强,学海何洋洋”的歌声冲天,响彻浔江两岸!厦门大学成立了。

1926年,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陈嘉庚的企业开始出现亏损,每况愈下,为维持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的运营,他不惜变卖家产,出卖了3栋别墅。这一“毁家兴学”的举动震惊了全国,人们称之为“出卖大厦,维持厦大”。
但即使这样,厦门大学的学科依然在每年递减。为帮厦大走出困境,1936年5月,陈嘉庚痛下决心,放弃自己的所有权益,无条件将厦大产业交给政府,以求得学校继续生存。1937年7月1日,厦门大学正式改为国立。厦门大学交出去了,陈嘉庚却并未远离它,直到1961年病逝前,他仍在不遗余力、无私地为学校筹建校园。学习生活在这里的厦大人,无一不感念这位无私无畏、胸怀教育的创始人!

如今,经过多年的发展,厦门大学先后入选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双一流”大学名单,厦门大学一直以来是许多学霸的梦想,不仅由于校园风景优美,更吸引人的地方是它的超强的学科水平和学校整体实力,厦门大学的会计学,金融学,财政类等经济类学科都是王牌专业,在多次大学排行榜中,厦门大学都是力压同为中坚九校的中山大学,哈工大等名校,特别是近几年中坚九校的高考录取分数线显示,厦门大学在全国31省市的平均录取分数线遥遥领先。

今天,你如果来到厦门大学,会发现厦门大学的校名出自鲁迅手稿。难道厦门大学与鲁迅还有什么渊源?是的,1926下半年鲁迅曾在这里任教,不过时间很短,大概也就三个多月的时间。此后,鲁迅便离开厦大,赴中山大学任教。当时,一度传言鲁迅嫌弃厦大,所以才很快离开。

鲁迅为何要嫌弃厦大?1926年,在北师大任教的鲁迅,因发表《纪念刘和珍君》等文章,遭到北洋军阀的通缉,不得不离开北京到南方暂避,并受到老友林语堂邀请,到厦大任教。可鲁迅刚刚在厦大安顿下来,胡适的弟子顾颉刚也来到了厦大任职。

由于鲁迅不久前刚刚才与胡适、陈源、顾颉刚等人结束了一场论战,双方的矛盾正处于深度激化中。此时,鲁迅一见顾颉刚,即火冒三丈,誓不与此人为伍,立即离开厦大,前往中山大学任教。从此,社会上有了鲁迅嫌弃厦大的传言。

可见,鲁迅离开厦大,并非是嫌弃厦大,而是另有原因。至今,在厦大的本部,还设立有鲁迅广场和塑像,以纪念这位曾在此任教的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