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A250:风萧萧兮易水寒——读《荆轲》

(0)

相关推荐

  • 燕赵大地 感慨悲歌 2. 荆轲刺秦王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易水歌> 20年后回想起荆轲刺秦王三部曲,1996年<秦颂>,1998年陈凯歌<荆轲刺秦王>和2002年张艺谋<英 ...

  • 荆轲:公元前227年,刺杀大秦王上嬴政

    文 / 子玉 一个叫荆轲的人突然在燕国的江湖中声名鹊起.他好读书击剑,为人深沉,所交往的都是一些贤豪长者. 如果某一天,你在燕国都城的闹市看到一伙人,旁若无人地喝着酒,唱着歌,击着筑,时而开怀大笑,时 ...

  • 燕国最后的疯狂——荆轲刺秦王

    燕国和秦国的关系其实一直还可以,战国后期,强大的秦国的攻城略地已势不可挡,当秦国军队抵达易水附近时,燕国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危险,燕太子丹派荆轲去刺杀秦王,引出了历史上著名的荆轲刺秦王事件.本文介绍下& ...

  •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为什么会失败?

    传说荆轲本是齐国庆氏的后裔,后迁居卫国,始改姓荆. 荆轲喜读书击剑,曾游说卫元君,不为所用.后游历天下,与四方名士豪杰交往.曾经在榆次和盖聂论剑,话不投机,盖聂怒目而视,二人不欢而散.又在邯郸和鲁勾践 ...

  •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怀千古二千年的荆轲刺秦,可能是一次乌龙事件

    一剑惊天下,满朝皆失色!公元前227年,一个消息犹如迅雷一般震惊了处于风雨中的战国诸国:燕丹派遣荆轲刺秦王政,未成!秦王即将发兵伐燕! 此时,燕国都城内,焦急地盼望着消息的燕太子丹,已经煎熬地不成人形 ...

  • 白洋淀古秋风台与刺秦壮士荆轲

    远碧斋水乡鱼宴 图 /网络 文 /网络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风萧萧兮易水寒 这是战国末期燕国义士荆轲的<易水歌>中的极为悲壮的名句,从古至今,传诵久远,讲述的是中国家喻户晓的 ...

  • 史说安新:(二)荆轲与白洋淀古秋风台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这是战国末期燕国义士荆轲的<易水歌>中的极为悲壮的名句,从古至今,传诵久远.在这首歌的后面,讲述的正是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的"荆轲刺秦王&quo ...

  • 荆轲刺秦为什么会失败?只因他没做好这几件事

    <史记·刺客列传>中司马迁共描述了5个刺客,分别为曹沫.专诸.聂政.豫让和荆轲.其中描写荆轲刺秦王用了将近一半的篇幅,虽然荆轲最后刺秦王失败了,但是由此突显了刺客这一身份地位的可怕性和重要 ...

  • 必修一5《荆轲刺秦王》孙东霞

    必修一5《荆轲刺秦王》孙东霞

  • 《荆轲刺秦王》全文

    <荆轲刺秦王>出自<战国策·燕策三>,记述了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这一悲壮的历史故事,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情况,表现了荆轲重义轻生.反抗暴秦.勇于牺牲的精神.文章通过一系列情节和人 ...

  • 陶渊明诗《咏荆轲》原文、注释与翻译

    陶渊明诗<咏荆轲>原文.注释与翻译 [原诗] 咏荆轲  陶渊明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①. 招集百夫良②,岁暮③得荆卿. 君子死④知己,提剑出燕京. 素骥⑤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雄发指危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