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温疫条辨》——承气解毒汤
相关推荐
-
补遗刘渡舟火证论
刘渡舟火证论一 刘渡舟火证论二 刘渡舟火证论三 其方剂有大黄黄连泻心汤,三黄泻心汤,葛根芩连汤,栀子豉汤,白头翁汤,黄芩汤,黄连阿胶鸡子黄汤等方剂,大都由伤寒论方证组成.而后世一些泄火良方刘老并没有介 ...
-
经典必读-温病经方:杨璿承气汤
大医 双合 DaYi Shuanghe 第102期 每天一期,弘扬中医 COURSE ARRANGEMENT 导读:三焦大热,痞满燥实,谵语昏乱不识人,热结旁流,舌卷囊缩,厥逆脉沉伏,及瓜瓢温,疙瘩温 ...
-
《温病条辨》——承气合小陷胸方
<温病条辨>卷二中焦篇. 十.温病三焦俱急,大热大渴,舌燥.脉不浮而燥甚,舌色金黄,痰涎壅甚,不可单行承气者,承气合小陷胸汤主之. 三焦俱急,谓上焦未清,已入中焦阳明,大热大渴,脉躁苔焦, ...
-
秋后防疫,不容小觑
秋韵越来越显著了,随着气温下降,病毒性疾病的发病率也逐日上升,预防病毒性疾患也是深秋以后需要注重的医事,特别是新冠疫情流行以来,防疫防病意识逐渐被重视.虽然历代医家对于防疫防病也多有论著,但是对于防疫 ...
-
加味凉膈散的作用与功效、适应症、临床应用、医案配方组成方解
[来源]清·杨栗山<伤寒瘟疫条辨>卷四. [组成]白僵蚕酒炒,三钱蝉蜕(全)十二枚广姜黄七分黄连二钱黄芩二钱栀子二钱连翘去心,三钱薄荷三钱大黄三钱芒硝三钱甘草一钱淡竹叶三十片. [用法]水 ...
-
《深师方》——三黄石膏汤
三黄石膏汤 石膏.黄连.黄柏.黄芩各二两,豆豉一升,栀子十枚,麻黄三两[. <外台秘要>卷一引<深师方> 石膏汤 外感表证未解,三焦里热已炽,症见壮热无汗,身体拘急,面赤目赤, ...
-
《伤寒温疫条辨》与升降散
<伤寒温疫条辨>一书乃清代医家杨栗山先生所著.该书对伤寒与温病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以及方药进行了详细剖解,条分缕析,解释确当.杨栗山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遵师而不泥古,敢于立新,创立了以升 ...
-
《伤寒温疫条辨》——升降散善治郁热
<伤寒瘟疫条辨>:是方以僵蚕为君,蝉蜕为臣,姜黄为佐,大黄为使,米酒为引,蜂蜜为导,六法俱备,而方乃成. 僵蚕味辛苦气薄,喜燥恶湿,得天地清化之气,轻浮而升阳中之阳,故能胜风除湿,清热解郁 ...
-
冯世纶:《伤寒论》第214条大小承气之辨
对<伤寒论>第214条,后世注家多以条文无误做解说,经方学家胡希恕先生在早期亦如是,但后期认为条文有误,曾做反复探讨,二十年的研究成果对后人深有启迪.今整理其研究笔记以飨同道. 214条 ...
-
《伤寒悬解》阳明病——六条大承气应用提纲
中药芒硝 阳明三十五 阳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满,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 1 阳明病,下之,心中懊恼而烦者,胃中有燥屎者,此为实烦,此可攻之(本 ...
-
【名方研习】《伤寒瘟疫条辨》升降散医案10则
关于升降散 陈勇毅 升降散由僵蚕.蝉蜕.姜黄.大黄组成,最早见于明代医家龚廷贤的<万病回春>"内府仙方",后在清代医家杨栗山<伤寒瘟疫条辨>中,将其列为&q ...
-
【杨栗山《伤寒瘟疫条辨》升降散】
升降散 温病亦杂气中之一也,表里三焦大热,其证治不可名状者,此方主之. 如头痛眩运,胸膈胀闷,心腹疼痛,呕啰吐食者: 如内烧作渴,上吐下泻,身不发热者, 如憎寒壮热,一身骨节酸痛,饮水无度者: 如四肢 ...
-
十、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则)外未解也,其热不潮,(又)未可与承气汤(主之);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原文208后段
十.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则)外未解也,其热不潮,(又)未可与承气汤(主之):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原文208后段 [郑论] 按汗多微发热.恶寒,在久病阳虚 ...
-
薛生白《湿热条辨》气分——湿热熏扰肺胃证
十七湿热证∶呕恶不止,昼夜不瘥欲死者,肺胃不和,胃热移肺,肺不受邪也.宜用川连三四分.苏叶二三分,两味煎汤,呷下即止. 自注:肺胃不和,最易致呕.盖胃热移肺,肺不受邪,还归于胃,必用川连以清湿热,苏叶 ...
-
薛生白《湿热条辨》气分——暑湿伤肺络
十八湿热证∶咳嗽(吴本喘逆,面赤,气粗).昼夜不安,甚至喘不得眠者,暑邪入于肺络.宜葶苈.枇杷叶.六一散等味. 自注:人但知暑伤肺气则肺虚,而不知暑滞肺络则肺实,葶苈引滑石,直泻肺邪,则病自除. 青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