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悬解》阳明病——六条大承气应用提纲
相关推荐
-
浅说阳明少阳合病
<伤寒论>256条:"阳明少阳合病,必下利.其脉不负者,为顺也:负者,失也.互相克贼,名为负也.脉滑而数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此条前句"阳明少 ...
-
二十四、阳胆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躁)〔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鞕尔,宜大承气汤(主)〔下〕之。原文215
二十四.阳胆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躁)[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鞕尔,宜大承气汤(主)[下]之.原文215 [郑论] 按(躁)[燥]屎与但鞕,二者有轻重之分,其间谵语.潮热.不能 ...
-
赵永山伤寒讲义•阳明病相关辩证及承气汤相关论治
让中医思想因为你的关注而变得更有价值 二零七.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 "不吐不下",在以往的注解中有两种理解,一种认为是讲治法,意思是未经过吐法和下法:一种认为 ...
-
《伤寒悬解》下法辨证——大小承气,土瓜根散,猪胆汁
阳明二十三 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微烦,小便数,大便因硬者,与小承气汤和之愈. 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伤其津液,微觉心烦,小便数行,大便因硬者,此将来之大承气证.宜早以小承气汤和之,即愈.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30)——阳明胃家实之大承气方证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30) 第三章.阳明病 第二节阳明方证 十.胃家实证 1.大承气汤 伤寒209: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 ...
-
冯世纶:《伤寒论》第214条大小承气之辨
对<伤寒论>第214条,后世注家多以条文无误做解说,经方学家胡希恕先生在早期亦如是,但后期认为条文有误,曾做反复探讨,二十年的研究成果对后人深有启迪.今整理其研究笔记以飨同道. 214条 ...
-
急性麻癖性肠梗阻‖大承气【第689期】
上期原医案 万某,女,28岁. 阵发性腹痛2天,停经4个月,已确定早孕.2天前突感右下腹阵发性性剧痛,进行性加重住院.体检记录:体温38.5℃,腹部膨胀,拒按,右下腹有压痛,肠鸣音减弱.B超发现右侧卵 ...
-
李可危重急症医案:真热假寒大实有羸状,一剂大承气起死回生
名医某,1964年12月26日,即冬至节后2日,忽患奇疾.始病似外感小恙,3日后忽然昏迷.气息微弱,面色灰滞,手冷过肘,足冷过膝,头汗淋漓,神识似清似蒙,六脉似有似无.某医断为"伤寒,少阴亡 ...
-
金匮诵读83丨大柴胡、大承气、大建中
尤在泾注解 [大柴胡汤]按之而满痛者,为有形之实邪.实则可下,而心下满痛,则结处尚高,与腹中满痛不同,故不宜大承气而宜大柴胡.承气独主里实,柴胡兼通阳痹也. [大承气汤]减不足言,谓虽减而不足云减,所 ...
-
倪海厦《伤寒论》条辨一一六:临床上看到大肠癌的病人,一开始有些是承气汤证,有些是大柴胡汤证
一一六:「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过经十余日,就是拖了十几天了,照理已经进入别的 ...
-
十六、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因与承气汤一升,腹中转(矢)气(即前21条转失气之意)者,更服一升;若不转(矢)气〔者〕,勿更与之。明日又不大便,脉反微涩者……
十六.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因与承气汤一升,腹中转(矢)气(即前21条转失气之意)者,更服一升:若不转(矢)气[者],勿更与之.明日又不大便,脉反微涩者,里虚也,为难治,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