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金匮》之奔豚气病即《内经》之心痹病

(0)

相关推荐

  • 《金匮要略》中的温法如何应用?一起来学习

    中医治病所用之温法,即是用温性.热性药物,振奋人体阳气,驱除寒邪以治疗寒证的治疗方法.其主要作用是回阳救逆和温中祛寒. <内经>云"寒者热之""治寒以热&qu ...

  • 苓桂剂的六个方剂

    刘渡舟:苓桂术甘汤演变的6个方你都知道吗? 2019-01-17一起养生 刘渡舟先生从水气的含义开始,将水气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并且介绍了苓桂剂是治疗水气病的主要方剂.水气病的表现也千差万别,可以存在于 ...

  • 一.《金匮要略》的“克我”之治 肝病传脾,相克

    一.<金匮要略>的"克我"之治 肝病传脾,相克 11-05 11:07阅读 1.<金匮要略>所论 <金匮要略>首篇第七条道:"寸囗脉动 ...

  • 《金匮》湿病全解析………………

    一. 湿病定义: 湿病是由于人体感受了湿邪,留羁于肌表,或内外湿邪相互交困而导致的以身体疼烦肿重或恶风恶寒发热,甚或伴有二便失调的一组疾病. 其兼风者为风湿,兼寒者为湿家(寒湿),表里俱病湿者为湿痹. ...

  • 经方大家胡希恕讲金匮:水气病

    水气病是一个大章,这水气包括痰饮,甚至于前头讲的痉.湿.喝的那个湿,咱们说痰饮和水气都是一回事,全都是因水致病. 根据它的轻重.形态不一样,古人把他分成这么几种. 最轻的是湿,所以说风湿关节痛等等,组 ...

  • 【许师解疑】辨太阴中风传痈脓,析金匮病机依病传

    医案 患者女性,36岁 主诉 月经淋漓伴外阴皮肤易溃破1月余 现病史 外阴瘙痒,带不多,外阴局部皮肤易出血.渗血,皮肤不干燥,排卵期带偏多.色清. 月经周期35天,经期10天,量可,色鲜,无血块,腰困 ...

  • 经方大家胡希恕讲金匮:大病胃都不好

    守正学堂 守正学堂 今天 夫病人饮水多,必暴喘满.凡食少饮多,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 --<伤寒论> 这个"病人"指的是伤寒病,<伤寒杂病论>都是大 ...

  • 《金匮》湿病全解析

    <金匮>湿病全解析------ 一. 湿病定义: 湿病是由于人体感受了湿邪,留羁于肌表,或内外湿邪相互交困而导致的以身体疼烦肿重或恶风恶寒发热,甚或伴有二便失调的一组疾病. 其兼风者为风湿 ...

  • 金匮诵读——水之病

    I导读:2018年,中医书友会举办了第一次经典诵读--<伤寒诵读>,每周两期,持续更新了一年,很多书友陪伴了我们一年,感谢你们的坚持. 今年,咱们正式开始<金匮诵读>,每周两期 ...

  • 金匮诵读——水气病

    尤在泾注解 (一)风水,水为风激,因风而病水也.风伤皮毛而湿流关节,故脉浮恶风而骨节疼痛也.皮水,水行皮中,内合肺气,故其脉亦浮,不兼风,故不恶风也.其腹如鼓,即<内经>然不坚之意,以其病 ...

  • 金匮诵读75丨奔豚气病

    尤在泾注解 (一)奔豚具如下文.吐脓有咳与呕之别,其从惊得之旨未详.惊怖即惊恐,盖病从惊得,而惊气即为病气也.火邪见后惊悸部及<伤寒·太阳篇>.云太阳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经不 ...

  • 《金匮悬解》内伤吐血——脉法与病理解

    吐衄下血瘀血十四章 1 吐衄下血者,是木郁之令冲,血离经而外溢也,内伤之血从吐衄下泻而外亡也.血离经而不能外溢者,则内蓄积而瘀血也.血离经而外溢者,从木冲而来.或为虚劳,或痰阻经络. 吐衄下血一 寸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