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双全 | 一个“腌”字了得

一个“腌”字了得

文/闻双全

中国人腌咸菜,妇幼经历,妇幼皆知,当本人考证中华民族的初期繁衍依漆沮之滨的卤泊滩为食盐基地时,便依卤泊滩的盐和原始爨灶进入了上古人类生活形态的探讨和考证。

于是便想到了《诗经》记载上古畋猎漆沮之滨兽之所同,麀鹿麌麌……儦儦俟俟,或群或友”,想到了先民“既张我弓,既挟我矢。发彼小豝,殪此大兕”,既射死了小野猪,又击死了大犀牛。当时频阳大地野兽真多呀,成群结队的。但是围了一次猎之后,大量的猎物怎么处理呢,一天两天是吃不完的,放时间长了就必然生蛆坏臭,当然用盐水浸泡后便不生蛆坏臭,所以腌咸肉的技术便在实践中被我们的祖先掌握了。

漆沮之滨不仅“兽之所同,麀鹿麌麌……儦儦俟俟,或群或友”,漆沮之水也“……潜有多鱼。有鳣有鲔,鲦鲿鰋鲤。”,这么多的鱼捕捞后也是一天两天吃不完的,特别是秋季,所以先民也将其和兽肉一样腌将起来,既保存了它的不坏,又保证了冬天有肉、鱼可餐。

在关中沃野上,野兽的成群结队是建立在植物繁茂基础之上的,“周原膴膴,堇荼如饴”,何止周原,荆山也是同样的。堇菜荼菜,春季采摘,鲜嫩可口,可是怎么保存呢?所以先民们就在实践中掌握了腌菜的方法。

现在看来,上古先民劳动的食品,除过粮食黍糜谷凉晒彻底可以保存外,其余野兽肉鱼类和家养的牲畜肉以及蔬菜野菜类晾干和盐腌是唯一的保存办法。上万年的生活文明积累,使中华民族的腌鱼腌肉腌菜技术炉火纯青,达到了饮食生活的顶峰。

而且这一个腌字,几乎承载着中华民族上万年的生活。所以,你不管认为中华民族几千年?还有什么夏、商、周断代,但是上万年中华民族一个“腌”字打不断,中华民族用盐腌菜腌肉没有中断上万年是无法否定的。

由于我们的祖先对食物腌制技术的掌握,由于富平县卤泊滩有充足的取之不尽的盐,其对中华民族上古时期的生活条件、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无疑是举足轻重的。甚至可以说是中华民族襁褓期健康生存和繁衍壮大的基础。

回忆童年,每年秋季,母亲和奶奶便腌一大缸咸菜,窝一大缸酸菜,这便是当时我们一大家人口一个冬季和春初的主菜了。乃时村村如此,家家如此。今天想起来,这是我们中华民族上万年的生活衍续呀。当然,咸鱼咸肉随着加工水平烹饪水平的提高,已升入高档饮食食品系列了。

当笔者运笔本文时,慕然意识到“腌”、“盐”同音。于是便联想,中华民族对盐的最早食用,当是中华民族在关中卤泊滩开始生存的时候,应该近万年了吧,所以这个时候盐的发音就应该有了,所以用盐腌食品,应该是“腌”、“盐”不分的。腌肉也应该是盐肉,腌菜也应该是盐菜。只是到了上5000年轩辕黄帝时代,语言进一步发达了,文字也产生了,“腌”、“盐”就开始分离了。

所以盐菜盐肉比腌菜腌肉要早遥的多,而且是几千年的早遥。

西方人为我们中华民族预设什么历史文明标准,其实他们至今还不懂得怎么腌菜腌肉,中华民族能够腌菜腌肉的时候,他们的祖先确实还在茹毛饮血。

所以腌菜腌肉是中华民族饮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她的起始和发轫就在我们关中的富平。

讲述富平人的故事,

凝聚富平人的力量,

弘扬富平人的精神,

打造富平人的品牌!

富平人投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