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河水注》里的运城(河津、永济等考略)

(0)

相关推荐

  • 卷一百十七

    <史部,地理类,总志之属,大清一统志,解州图> <史部,地理类,总志之属,大清一统志,解州图> <史部,地理类,总志之属,大清一统志,解州表> <史部,地理类 ...

  • 《水经.河水注》里的芮城、平陆、垣曲

    刘桓公为郡,虎相随渡河,光武闻而善之.其水侧城北流,而注于河.河水于此,有浢津之名.说者咸云:汉武微行柏谷,遇辱宝门,又感其妻深识之馈,既返玉阶,厚尝赉焉,赐以河津,令其鬻渡,今窦津是也.故潘岳< ...

  • 《水经.河水注》卷四所涉南虢、十二金人等考略

    昔周.召分伯,以此城为东西之别.东城即虢邑之上阳也.虢仲之所都为南虢.三虢,此其一焉.其大城中有小城,故焦国也.武王以封神农之后于此.王莽更名黄眉矣. 梁宁森在<虢城.焦城与陕城考>中认为 ...

  • 《水经.淇水注》里的河南浚县等考略

    淇水右合宿胥故渎,渎受河于顿邱县遮害亭东,黎山西北.会淇水处,立石堰遏水,令更东北注.魏武开白沟,因宿胥故渎而加其功也.故苏氏曰:决宿胥之口,魏无虚.顿丘.即指是渎也. 宿胥,水名,在今河南浚縣西[1 ...

  • 《水经.淇水注》里的石城、白沟等考略

    ○淇水 △淇水出河内隆虑县西大号山. <山海经>曰:淇水出沮洳山.水出山侧,颓波漰注,冲激横山,山上合下开,可减六七十步,巨石磥砢,交积隍涧,倾澜渀荡,势同雷转,激水散氛,暧若雾合.又东北 ...

  • 《水经.河水注》卷五考略

    湛水条原散见于卷六末,"其为错简无疑[1]".经系统梳理,本文以为卷六末"错简"的湛水条,按方位及行文次序等作综合考量应将其置于卷五首与湛水相关处. [1][清 ...

  • 《水经.河水注》卷五河阳县、临平亭、孟津等考略

    河水又东,迳河阳县故城南.<春秋经>书天王狩于河阳.壬申,公朝于王所.晋侯执卫侯,归于京师.<春秋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冬,会于温,执卫侯.是会也,晋侯召襄王,以诸侯见,且使王 ...

  • 《水经.河水注》卷四(下)

    河水又东,合柏谷水,水出宏农县南石堤山.山下有石堤祠铭云:魏甘露四年,散骑常侍.征南将军.豫州刺史领宏农太守.南平公之所经建也.其水北流,迳其亭下,晋公子重耳出亡,及柏谷,卜适齐.楚.狐偃曰:不如之翟 ...

  • 《水经.河水注》卷四新考(上)

    一.<水经.河水注>卷四风山.孟门.燕完水等考略 ○河水四 △又南,过河东北屈县西. 河水南迳北屈县故城西.北十里有风山,上有穴如轮,风气萧瑟,习常不止.当其冲飘也,而略无生草,盖常不定, ...

  • 《水经.河水注》卷三新考(下)

    一.<水经注>卷三树颓水流域新考(修订版) 杨年生 水经注探究系列 2017-12-21 <水经注>卷三树颓水流域新考 摘要:本文宏观层面依据文献记载着重从时间维度进行多重比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