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河水注》卷五河阳县、临平亭、孟津等考略

(0)

相关推荐

  • 风陵得名之由来及嬗变过程

    风陵渡地处秦.晋.豫三省交界,是黄河中游的一处重要津渡,其地以风陵而名.风陵得名,明清以来则素有"女娲墓"与"风后(或称"风伯")墓"两说. ...

  • 《水经.河水注》里的运城(河津、永济等考略)

    △又南过皮氏县西. 皮氏县,王莽之延平也.故城在龙门东南,不得延迳皮氏,方届龙门也. 皮氏县故城,县址在今山西河津市阳村乡太阳村东南,太阳村原村口牌坊上书"古皮氏城"四个大字. 注 ...

  • 《水经.清水注》里的姜太公故里、牧野等考略

    △东北过获嘉县北. <汉书>称,越相吕嘉反,武帝元鼎六年,巡行於汲之新中乡,得吕嘉首,因以为获嘉县.后汉封侍中冯石为侯国.县故城西有汉桂阳太守赵越墓,冢北有碑,越字彦善,县人也,累迁桂阳郡 ...

  • 《水经.河水注》卷五考略

    湛水条原散见于卷六末,"其为错简无疑[1]".经系统梳理,本文以为卷六末"错简"的湛水条,按方位及行文次序等作综合考量应将其置于卷五首与湛水相关处. [1][清 ...

  • 《水经.河水注》卷四函谷关、风陵、河北县故城、段干木冢、黄帝铸鼎原等考略

    历北出东崤,通谓之函谷关也.邃岸天高,空谷幽深,涧道之陕,车不方轨,号曰天险.故<西京赋>曰:岩崄周固,衿带易守,所谓秦得百二,并吞诸侯也.是以王元说隗嚣曰:请以一丸泥东封函谷关,图王不成 ...

  • 《水经.河水注》卷四华阴县、河曲、船司空县等考略

    △又南至华阴潼关,渭水从西来注之. 汲郡<竹书纪年>曰:晋惠公十五年,秦穆公帅师送公子重耳,涉自河曲.<春秋左氏.僖公二十四年>,秦伯纳之,及河,子犯以璧授公子,曰:臣负羁绁, ...

  • 《水经.河水注》卷四蒲水、阴山县故城、丹水等考略

    河水又南合蒲水,西则两源并发,俱导一山,出西河阴山县,王莽之山宁也.阴山东麓南水,东北与长松水合,水出西丹阳山东,东北流左入蒲水.蒲水又东北与北溪会,同为一川,东北注河. 蒲水,有学者认为蒲水即今宜川 ...

  • 《水经.河水注》卷四所涉南虢、十二金人等考略

    昔周.召分伯,以此城为东西之别.东城即虢邑之上阳也.虢仲之所都为南虢.三虢,此其一焉.其大城中有小城,故焦国也.武王以封神农之后于此.王莽更名黄眉矣. 梁宁森在<虢城.焦城与陕城考>中认为 ...

  • 《水经.河水注》卷四(下)

    河水又东,合柏谷水,水出宏农县南石堤山.山下有石堤祠铭云:魏甘露四年,散骑常侍.征南将军.豫州刺史领宏农太守.南平公之所经建也.其水北流,迳其亭下,晋公子重耳出亡,及柏谷,卜适齐.楚.狐偃曰:不如之翟 ...

  • 《水经.河水注》卷四新考(上)

    一.<水经.河水注>卷四风山.孟门.燕完水等考略 ○河水四 △又南,过河东北屈县西. 河水南迳北屈县故城西.北十里有风山,上有穴如轮,风气萧瑟,习常不止.当其冲飘也,而略无生草,盖常不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