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民窑器的特征

中国瓷器纹饰发展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两宋时期为中国古代瓷器发展的高峰期。由于这一时期的官窑和民窑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所以形成了官民有别、南北各异的格局。

宋代重文政策的实施、文化的兴盛、商业的繁荣、理学的发展、绘画思潮的改变、皇帝的好恶、文人地位的提高、市民阶层的形成以及自身所形成的文化精神,都在这一时期民窑瓷器的装饰纹饰上显现出一些特有的风格。因此民窑瓷器纹饰在不断的发展演变中,发生了历史性的改变。

两宋时期的瓷器发展,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意义。随着政治格局的改变,经济、商业的繁荣发展,民窑在两宋时期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

由于政治相对稳定、重文政策的实施,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和文化修养都得到了提高。而对于民窑的发展,需从写实性表现形式、写意性表现形式两个方面进行了解。

写实性表现形式

1、世俗类纹饰

宋代受到逼真写实的绘画思潮的影响下,自然、生动的写实性“生色花”纹饰便应运时局而产生,并且普通民众对富贵花牡丹情有独钟。

瓷工把牡丹的仰、俯、穿插、转折,都表现得精纯而朴实、自然而生动。如宋的折枝牡丹花荷叶形枕,整个枕面以一枝牡丹为主。

叶片三两成组的生于枝茎之上,呈半包围之势围于花头周边。把牡丹花真实生动、自然和谐地体现于整个枕面之上。

在当时大部分窑厂都位于大河流域附近,游鱼作为现实生活题材也充分体现了画工对现实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力求真实地再现游鱼的各种形态特征。

鲶鱼强而有力地在流动的水中寻找食物,没有因为水的流动而没有方向感。这充分体现了画工对游鱼细致入微的观察,更体现出写实性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的世俗生活题材,也运用到了瓷器纹饰中。

2、民俗类纹饰

两宋时期有多名皇帝既是君王又是艺术家,如宋徽宗赵佶。虽然在政治上无作为,但是在艺术上引领着整个社会的发展走向,当然这也与他的特殊地位不无关系。

他的喜好将影响整个艺术的发展,民间瓷器纹饰也受其影响。在绘画上宋徽宗要求更加细致入微的观察,要更接近实物。

而且宋徽宗赵佶为了细致观察,在皇宫内圈养了许多珍禽瑞兽,如徽宗所绘制的《六鹤图》便是经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后所绘制的作品。

其中,昂鸣鹤、回首鹤、附身鹤、独立鹤的形态便在民窑瓷器中得到了运用。虽然瓷工没有多少机会亲自观察当时的珍禽仙鹤,但是借鉴了皇帝所绘图式形态,这也可以表现出瓷器纹饰的写实性表现形式。

两宋时期,风靡全社会的蹴鞠活动和风俗习惯“七夕”节人们求子多福的寓意,反映农村和市民生活、儿童生活趣事专题画的流行。

描述相关内容的有些绘画,便直接成为瓷器纹饰的蓝本。这就使得蹴鞠、婴戏等图像,都运用于瓷器纹饰中,也传递了两宋民窑瓷器纹饰的写实性表现形式。

二、写意性表现形式

1、题材

两宋时期纹饰中,出现了不同于以往的写意之风的山水纹饰。如豆形山水枕在纹饰中,以墨线为主简单数笔便绘出一种超越现实的空蒙旷远之意。

铁锈花山水枕在构图上,以行写神、虚实结合,追求空灵超脱的境界,这些充分体现了写意性的表现形式。

同时有些作品又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写意性,既天人合一,强调主观世界、个体内省的理念,把对心灵的震撼呈现于瓷纹饰中。

写意性的需求是艺术者的内在精神需要,瓷器纹饰的画匠也是艺术者的一部分。因此瓷器纹饰的写意性,便也是画工所追求的。

3、消费者

民窑瓷器的消费者中,不乏有学识渊博的文人士大夫。瓷工为了迎合他们的审美情趣,被用来借物言志的写意性花鸟纹饰便在瓷器纹饰中被大量运用。

梅兰竹菊尤其受到了青睐,如磁州窑竹叶纹四耳瓷瓶。笔墨酣畅,以大写意形式把疏密有致的竹叶描绘出来,别具意境。

5、战争影响

当时的社会环境下皇室无作为,对内欺压,对外摇尾乞怜。人们对朝廷的失望无所宣泄时,他们便把这种情绪以纹饰的形式宣泄于瓷上,表现自己的内在精神世界。他们对所受之辱和所失去的土地,具有一种强烈的反抗情绪。

如画工所绘的鹰兔纹枕便可以感受到,纹饰内容中间绘有一只苍鹰俯冲向一只肥美的白兔欲要捕食的情景。这一题材纹饰在当时,也是描绘较多的场景。肥美的白兔被寓意为宋,雄鹰被寓意为是外来侵略者,表现出人民大众对反抗侵略者激烈情绪的表露。这也充分体现了,瓷器纹饰写意性的表现形式。

在两宋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瓷器也进入了“黄金时期”。其中民窑瓷器装饰在受到社会整体文化精神需求的改变、帝王的喜好、绘画思潮的改变和理学思想“简易”“致用”以及文人画兴盛的影响下,形成了具有历史性变革的写实性与写意性两种表现形式。

也为后世的纹饰发展奠定了基础,具有开创性意义。因此通过这段历史的回溯,可了解宋代思想与艺术的碰撞点。

(0)

相关推荐

  • 瓷器八大造假方法,一个比一个过分!

    随着收藏热的升温,艺术品市场拍卖的火爆,很多人通过收藏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从上个世纪90年代成立的中国拍卖公司,为全中国大众打开了一扇致富之窗,成交价一浪高过一浪的文物交易,鼓舞着人们争先恐后的相继四出 ...

  • 漫谈:皇权的影响,看明代皇权兴衰与陶瓷的发展

    导读: 皇权在中国历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公元前221 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王朝,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皇权自此不断发展强大.陶器是中国约两万多年前就开始烧 ...

  • 清凉寺出土汝窑器 ,揭秘最牛瓷器的面纱 !

    清凉寺2000年的第6次发掘,共发现了窑炉19座,作坊两处,以及水井.灰坑.过滤池.沉泥池等重要遗迹. 村内发掘,弥补了长期以来研究汝窑瓷器不见窑址和实物标本缺乏的遗憾,窑址中出土的遗物之丰富,也是历 ...

  • 明代德化窑如何鉴别?明代德化窑瓷器鉴别特征方法

    明代德化窑鉴定真假要慢慢的去了解其中才能更好的去鉴别也要慢慢的去累积经验,那么接下来小编给藏友们总结分析出了明代德化窑鉴别技巧的方法有哪些要点,希望能帮助到各位藏友,供大家参考. 明代德化窑如何鉴别 ...

  • 宋代官窑瓷的特征和鉴别方法(图)

    南宋官窑瓷的釉色(釉色是官窑瓷器技术和艺术上的最高追求) A.主要是粉青色(极浅的蓝绿色).天青,也有以月白.米黄.油灰.灰色.绿色.黄绿色色调.色取粉青为上,月白次之,油灰色之下.色青带粉红. B. ...

  • 一部青瓷发展史:就看“母亲瓷”越窑的历代特征了

    越窑是中国古代最为著名的青瓷窑系,其釉色类玉.类冰,造型精美,器物众多.越窑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的原始瓷生产,东汉时,越窑烧造出成熟的青瓷,嗣后,经历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大发展时期,隋.唐 ...

  • 井陉窑瓷器的特征和装饰手法

    太行八陉之五的井陉,自古就被称为四省通衢,井陉窑就分布在它的古道旁.山水间.它近距离受到邢.定的熏陶,同时其产品也可见到鹤壁集.当阳峪.磁州.耀州,甚至钧窑等窑冶的影响.形成并丰富了自己的特色,并在冀 ...

  • 浅谈宋钧窑瓷器的特征和元钧瓷的区别

    钧瓷始于唐盛于宋,中国传统陶瓷烧制工艺的稀世珍品,为中国著名的五大名瓷之一,是中国历史上的名窑奇珍,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被誉为"国之愧宝".宋代钧窑瓷器历来存世稀少,异常珍 ...

  • 景德镇宋代湖田窑影青瓷特征

    湖田窑是景德镇著名古窑场.是我国宋.元两代各大制瓷规模最大,延续烧造时间最长.生产的瓷器最精美的古代窑场.遗址保存有宋末的"马蹄窑",明早中期的"葫芦窑"等.在 ...

  • 涨知识篇 : II 官窑器瓶型的规矩

    官窑的器型由宫廷有时甚至是皇帝钦定.在烧制中,不讲成本,唯精.唯奇.唯美,官窑制度将中国的瓷器水平推向了世界的顶峰. 当然,作为一件瓷器,能做到"美而无用",则是最大的褒扬.有些官 ...

  • 钧窑瓷器的特征和元钧瓷的区别

    钧瓷始于唐盛于宋,中国传统陶瓷烧制工艺的稀世珍品,为中国著名的五大名瓷之一,是中国历史上的名窑奇珍,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被誉为"国之愧宝".宋代钧窑瓷器历来存世稀少,异常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