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大讲堂】楷书,方方正正的傲骨(二)
相关推荐
-
经典魏碑丨你是人间四月天
作者:薛元明 北魏<元昉墓志>又名<光州刺史懿公元昉墓志>, 刻于建义元年公元528年七月卅日 (公元528年) , 志高53.3厘米, 宽54.5厘米, 18行, 行20字, ...
-
最强碑帖融合!国展评委谈创作实战:想要粗犷的碑学书风体现“精微”,这条路线必学
很⻓时间⾥,楷书是被书法家们作为⼀种基础和⼊⻔的书体来对待的,很少⼈去挖掘楷书中的⽆穷表现⼒. ⾏草书作为当代精神的隐喻和象征性的书体,是绝对占据书法的王冠宝座的. 但是,洪厚甜是其中的理性⽽冷静的参 ...
-
【汉字大讲堂】楷书,方方正正的傲骨(五)
事物发展的规律,古人已经说得十分透彻了,用<史记·范睢蔡泽列传>中的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日中则移,月满则亏",讲的是"物盛则衰"的道理,其实也是&q ...
-
【汉字大讲堂】楷书,方方正正的傲骨(四)
唐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绝不容忽视的朝代:盛唐,以其辉煌气度让世界重新认识了华夏民族.这伟大朝代的开端,就是"贞观之治":而宣告盛世到来的,非"开元盛世"莫属. ...
-
【汉字大讲堂】楷书,方方正正的傲骨(三)
楷书经历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大发展,行至隋唐时期,已进入鼎盛阶段.隋朝的统治时期虽然短暂,但其楷书书法的成就不可小觑.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即便我们不钻研学习书法也会略有耳闻,这就是王羲之"永字八 ...
-
【汉字大课堂】楷书,方方正正的傲骨(一)
<论语·八佾>中有这样一则故事: 孔子周游列国的途中,来到一个名叫"仪封"的地方.当地有一位非常热衷于拜访名人的人,他自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q ...
-
【汉字大讲堂】与孩子有关的二三事
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的流逝,从来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按照惯例,胎儿期.幼童期之后,我们应该妥妥地进入到成长期.但是,孩子从出生到成长的过程中,也还有很多事我们不得不 ...
-
【汉字大讲堂】假借,古人应急时的“别字”(二)
之前我们说过,虽然现在提及"假借",似乎有两重含义,即:许慎<说文解字>中的"本无其字"的假借,以及我们在中学时代就接触过的"通假&quo ...
-
【汉字大讲堂】转注,同源而出的汉字兄弟(二)
或许是因为掌门人许慎的语焉不详,后学者对"转注"纷纷开启符合自己想法的解读,这正是上一篇分享中我们提到的内容.不过,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在主流的三家学说中,选择了以章太炎为首的&qu ...
-
【汉字大讲堂】会意,汉字世界里的默契合作(二)
如果用两句诗来形容一下会意字,你能想到哪一句?在我看来,似乎"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已是十分恰当了.在特定的场合下,有情人之间不需要语言就能够明了彼此的心意:同样地,在一 ...
-
【汉字大讲堂】象形,造字的祖先都是艺术家(二)
说到文字的重要性,从古至今都没有什么异议,因为人们早已达成共识:若没有文字,就根本不会有中华文明的上下五千年.至于说到汉字造字理论的发展,其实从古至今也基本没有太大变化:即便有,也不过是一些概念的微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