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言不乱忍成功——《论语》悟读【396】
相关推荐
-
素说《论语》:卫灵公篇(四)
一.原 文 卫灵公第十五 15.04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二.释 解 老师说:"当年,尧帝统一了华夏诸族,制定了顺天时. ...
-
论语日课304:不焦虑的活法是怎样的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 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
-
素说论语:为政篇(20)
一原文为政第二2.20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试解]季康子问:"如何才能使民众拥护 ...
-
素说《论语》:述而篇(二十九)
素说《论语》:述而篇(二十九)
-
《论语》“不违如愚”解
<论语 为政第二>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按: 甲."不违" "不违" 解为 ...
-
论语日课153:现在的每一天,都是不进则退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7.03) 德之不修 对道德不修养.道德是人立身之根本,自己的羽毛须爱惜.<朱子语 ...
-
素说论语:学而篇(01)
学而第一 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试译]孔老师说:"学了,然后能在合适的时候去重复实习把握它,不也 ...
-
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儒家文化的「忠恕之道」
书海泛舟,人间清欢 大家好呀~ 今天,我们继续来读「儒家经典」,四书里的<论语>. 上一篇,我们读到了孔子心中成大事者的两个特征: 一个是话不要说太满,但行动要努力,要敏捷,言能顾行,行能 ...
-
素说论语:八佾篇(03)
一原文八佾第三3.03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试解]孔老师说:"一个人的内心之中没有了仁德,却讲谦让敬人的礼,这有什么用呢!一个人的内心之中没有 ...
-
正言正行惟君子——《论语》悟读【330】
行为自有苍天鉴, 念想岂无神鬼知? <论语>第十四篇第四章: [原文] 子曰:"邦有道,危(正直)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通"逊")." [译文] ...
-
不言则已言必中——《论语》悟读【261】
不言则已,言必有中. <论语>第十一篇第十三章: [原文] 鲁人(鲁国的执政大臣)为(翻修)长府(鲁国国库名).闵子骞曰:"仍(因袭)旧贯(规制,样子),如之何?何必改作?&qu ...
-
纳言敏行亦君子——《论语》悟读【87】
文质彬彬后君子,纳言敏行亦君子. <论语>第四篇第二十四章: [原文]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译文] 孔子说:"君子说话应该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
-
言谨则能崇其德——《论语》悟读【3】
行谨则能坚其志, 言谨则能崇其德. 宋朝胡宏<胡子知言·文王>中的告诉我们:做事谨慎,志向更坚定:说话谨慎,德行更崇高. [原文] 子日:"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 ...
-
言贵而后道亦重——《论语》悟读【377】
言贵而后道亦重,言轻而后道也轻. <论语>第十五篇第八章: [原文]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译文] 孔子说 ...
-
读国学经典《论语》‘公冶长篇’第5.25节,“巧言、令色、足恭”
读国学经典《论语》‘公冶长篇’第5.25节,“巧言、令色、足恭”
-
不言之教可化育——《论语》悟读【444】
不言之教,无形而心成. <论语>第十七篇第二十章: [原文] 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 [译文] 孺(rú)悲要求见孔子,孔子不肯见,托辞有病.传命者走出 ...
-
万千思维输中庸——《论语》悟读【340】
塑脊梁中不偏,立德行庸不易. <论语>第十四篇第十四章: [原文] 子问公叔文子(卫国的大夫)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公明贾对曰:"以 ...
-
惟其义尽故而仁——《论语》悟读【339】
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仁故能爱. <论语>第十四篇第十三章: [原文] 子路问成人(人格完备的完人).子曰:"若臧武仲(鲁国大夫臧孙纥)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鲁国卞邑大夫)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