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通鉴(131)小鲜肉的焰火人生

读通鉴(131)着肉汗衫如脱了,方知棒喝诳愚痴

注:董贤算是一个最火的小鲜肉!

元寿二年庚申,公元前1年

春,正月,匈奴单于及乌孙大昆弥伊秩靡皆来朝,汉以为荣。是时西域凡五十国,自译长至将、相、侯、王皆佩汉所授予的印绶,凡三百七十六人;而康居、大月氏、安息、罽宾、乌弋之属,皆以绝远,不在数中,其来贡献,则相与报,不督录总领也。自黄龙以来,单于每入朝,其赏赐锦绣、缯絮,辄加厚于前,以慰接之。单于宴见,群臣在前,单于奇怪董贤年少,以问翻译。皇上令翻译报说:"大司马年少,以大贤居位。"单于乃起,拜贺汉得贤臣。是时皇上以大岁厌胜所在,舍单于上林苑蒲陶宫,告之以加敬於单于;单于知之,不喜悦。

夏,四月,壬辰晦,日有食之。

五月,甲子,正三公官分职。大司马、卫将军董贤为大司马;丞相孔光为大司徒;御史大夫彭宣为大司空,封长平侯。

六月,戊午,哀帝崩于未央宫。

皇帝目睹孝成帝之世官禄皆去王氏家庭宗室,等自己即位,屡诛大臣,欲强主威而对标武帝和宣帝。然而宠信谗谄,憎疾忠直,汉业由是更加衰败。

注:哀帝是个弱主,没有意志也没有承担能力,但他自大到认为自己可以超过武帝或者宣帝,国家权力在他手上成了打击异已的工具。为了体现皇帝的威信,他竟然在加封董贤上来示威证明自己是厉害的皇帝。哀帝的死大家都高兴,王氏高兴,朝臣高兴,至于他怎么死的,没有愿意去追究。

太皇太后听闻哀帝驾崩,即日驾之未央宫,收取玺绶。太后召大司马董贤,引见东箱,问董贤丧事调度如何处理。董贤内心忧惧,不能对答,免冠谢。太后说:"新都侯王莽,前以大司马奉送先帝大行,晓习故事,吾令王莽帮助你。"

董贤顿首:"幸甚!"

太后遣使者飞驰召王莽。下诏尚书房,所有发兵符节、百官奏事、中黄门、期门兵皆属王莽。王莽以太后指,让尚书弹劾董贤皇帝病不亲自医药,禁止董贤不得入宫殿和司马中;董贤不知所为,诣阙免冠徒跣谢罪。己未,王莽使谒者以太后诏即阙下册董贤说:"董贤年少,未更事理,为大司马,不合众心,其收大司马印绶,罢归第!"即日,董贤与其妻皆自杀;董家惶恐,连夜下葬。王莽疑其诈死。有司奏请发董贤棺,至狱诊视,因埋狱中。

注:清远禅师说:着肉汗衫如脱了,方知棒喝诳愚痴。董贤这个人以色迷哀帝,乱了朝纲,皇帝赏给他那么多的东西他竟然都拿了,不知道危惧,哀帝一死他就被埋于狱中。居大司马一职基本的事务一窍不通,也敢于处于大位之上。

太皇太后下诏"公卿推举可大司马者"。王莽故大司马,辞位避丁、傅二族,众庶皆称王莽以为贤能,又是太皇太后近亲,自大司徒孔光以下,举朝皆推举王莽。独前将军何武、左将军公孙禄二人相与谋划,以为"往时惠、昭之世,外戚吕、霍、上官持权,几危社稷;今孝成、孝哀比世无嗣,方当选立近亲幼主,不宜令外戚大臣持权。亲疏相错,为国计便。"于是何武举公孙禄为大司马,而公孙禄亦举何武。庚申,太皇太后自用王莽为大司马、领尚书事。

注:何武和公孙禄就是一对活宝,他们不愿意推举王莽,但又不能找到超过王莽声名的人,王太后在哀帝一死即将各种权柄象征的重要礼具全给收了,这是等了很多年的,如果王家不是做万全的准备,怎么会如此举动?王氏清洗朝廷动作也相当快,一连串的动作一点不停顿。

太皇太后与王莽商议立嗣。安阳侯王舜,王莽的堂弟,其人修饬,太皇太后所信爱也,王莽白以王舜为车骑将军。秋,七月,遣王舜与大鸿胪左咸使持节迎中山王刘箕子以为嗣。

王莽又白太皇太后,下诏相关部门指皇太后赵飞燕前与妹妹赵昭仪专宠锢寝,残灭继嗣,贬为孝成皇后,徙居北宫。又以定陶共王太后与孔乡侯傅晏同心合谋,背恩忘本,专恣不轨,徙孝哀皇后退就桂宫,傅氏、丁氏皆免官爵归故郡,傅晏将妻子迁徙到合浦。独下诏褒扬傅喜说:"高武侯傅喜,姿性端悫,论议忠直,虽与故定陶太后有属,终不顺指从邪,介然守节,以故斥逐就国。《传》不云乎:'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其还傅喜长安,位特进,奉朝请。"

傅喜虽外见褒赏,孤立忧惧;后复遣就国,以寿终。

王莽又贬傅太后号为定陶共王母,丁太后号为丁姬。王莽又奏董贤父子骄恣奢僣,请收没入财物县官,诸以董贤为官者皆免职。父董恭、弟董宽信与家属徙合浦,董母别归故郡巨鹿。长安中小民欢哗,乡其第哭,几获盗之。县官斥卖董氏家财,凡四十三万万。董贤所厚吏沛朱诩自劾去大司马府,买棺衣,收董贤尸葬之。王莽闻之,找了一个其它罪名击杀朱诩。

注:董贤是个最愚蠢可笑的人,只靠美色从朝廷弄回家43亿的银子,怎么不被别人憎恨和惦记呢?

王莽以大司徒孔光名儒,相三主,太后所敬,天下信之,于是盛尊事孔光,引孔光女婿甄邯为侍中、奉车都尉。诸一向自己不喜悦者,王莽皆傅致其罪,为请奏草,令邯持与孔光,以太后指风孔光。孔光一向畏慎,不敢不上;王莽白太后,辄可其奏。

于是劾奏何武、公孙禄互相称举,皆免官,何武就国。又奏董宏子高昌侯董武父为佞邪,夺爵。又奏南郡太守毋将隆前为冀州牧,治中山冯太后狱,冤陷无辜,关内侯张由诬告骨肉,中太仆史立、泰山太守丁玄陷人入大辟,河内太守赵昌谮害郑崇,幸逢赦令,皆不宜处位在中土,免为庶人,徙合浦。中山之狱,本立、玄自典考之,但与毋将隆连名奏事;王莽少时慕与毋将隆相交,毋将隆不甚亲附,故因事排挤他。

红阳侯王立,太后亲弟,虽不居位,王莽以诸叔父内心敬惮,畏惧王立在太后面前说得上话,令自己不得肆意行事,再次令孔光奏王立罪恶:"前知定陵侯淳于长犯大逆罪,多受其赂,为言误朝。后白以官婢杨寄私子为皇子,大家者说:'吕氏少帝复出。'纷纷为天下所疑,难以示来世,成襁褓之功。请遣立就国。"太后不听。

王莽说:"今汉家衰败,比世无嗣,太后独代幼主统政,诚可畏惧。力用公正先天下,尚恐不从;今以私恩逆大臣议,如此,群下倾邪,乱从此起。宜可且遣就国,安后复征召之。"太后不得已,遣王立就国。王莽之所以胁持上下,皆此类也。

于是附顺莽者拔擢,忤恨者诛灭,以王舜、王邑为腹心,甄丰、甄邯主击断,平晏领机事,刘秀典文章,孙建为爪牙。丰子寻、秀子棻、涿郡崔发、南阳陈崇皆以材能幸于莽。莽色厉而言方,欲有所为,微见风采,党与承其指意而显奏之。莽稽首涕泣,固推让,上以惑太后,下用示信于众庶焉。

八月,莽复白太皇太后,废孝成皇后、孝哀皇后为庶人,就其园。是日,皆自杀。

大司空彭宣以王莽专权,乃上书言:"三公鼎足承君;一足不任,则覆乱美实。臣资性浅薄,年齿老眊,数伏疾病,昏乱遗忘,愿上大司空、长平侯印绶,乞骸骨归乡里,俟寘沟壑。"王莽白太后策免彭宣,使就国。王莽恨彭宣求退,故不赐黄金、安车、驷马。彭宣居国数年,薨。

班固赞曰:薛广德保县车之荣,平当逡巡有耻,彭宣见险而止,异乎苟患失之者矣!

注:班固这是在说风凉话,整个朝廷,稍有脑子的人都知道王氏必然要夺权,成帝在位时王氏就做足了功夫,而哀帝在位没有能力,只是忙着把傅太后一家升了官,却没有对王氏做清洗,哀帝一死,王政君夺了权力就飞驰召回了,而哀帝用的那个大司马董贤就是一个饭桶,谁意就被王莽所代替了。最可恨的就是刘向一家人,父亲在成帝的时候天天假把式的哀叹,儿子却成了王莽的喉舌。

戊午,右将军王崇为大司空,光禄勋东海马宫为右将军,左曹、中郎将甄丰为光禄勋。

九月,辛酉,中山王即皇帝位,大赦天下。

平帝年九岁,太皇太后临朝,大司马王莽秉政,百官总己以听于王莽。王莽权柄日盛,孔光忧惧,不知所出,上书乞骸骨;王莽白太后,皇帝幼少,宜置师傅,徙孔光为皇帝太傅,位四辅,给事中,领宿卫、供养,行内署门户,省服御食物。以马宫为大司徒,甄丰为右将军。冬,十月,壬寅,葬孝哀皇帝于义陵。

注:王莽上位后特别辛苦,首先拿下了一些群众痛恨的人,树立了私恩,这个过程中,顺便把自己的人给扶持上位,一些官员知道他有野心,放下官印跑路的都有了,剩下的孔光等人只能忧惧不知所出。

(0)

相关推荐

  • 西汉历代帝皇(十):痛失中兴机会的汉哀帝刘欣

    公元前7年3月的一天早上,汉成帝刘骜突然驾崩,随后十九岁的刘欣继承帝位,成为西汉第十位皇帝--哀帝.汉成帝一生无子,这个刘欣是何来历呢?翻阅汉室宗谱,刘欣是汉元帝刘奭的庶孙,汉成帝刘骜的侄子,定陶恭王 ...

  • 《西汉趣事》之四十七:傅后争名 董贤受宠

    在本周正文开始前,邀请读者朋友们参与个小调查: 郎中令冷褒等上奏说:"定陶共皇太后.共皇后不宜再连带定陶藩国的名称."皇上交群臣讨论,大家都顺应说:"母以子贵,宜立尊号以 ...

  • 皇帝穿越记之姑姑篇

    王莽当了几十年的圣人,第一次出手就取信了王根.弄死了淳于长.打败了王立,顺利的当上了大司马.作为帝国的三把手,王莽要做的就是不露声色,尽量把汉朝的三元政治局面变成二元,然后再由二元变成他自己的一言堂. ...

  • 王莽是怎么架空西汉的?王莽的血腥篡位之路!

    趣历史 2020-02-18 16:19:16 王莽在历史上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有人觉得王莽的篡汉行为是"巨奸",但也有人觉得王莽是历史上首位社会改革家,是一位非常有远见的人,所 ...

  • 皇帝穿越记之大清洗篇

    汉哀帝在历史上留下的名声并不怎么好,但是不代表这个君主的政治手腕有问题.汉哀帝接班就是一个王家独大的局面.为了制衡王家,汉哀帝强力扶植傅氏集团,让王.傅两家互相斗争.其实汉哀帝也不喜欢傅家,于是又扶植 ...

  • 《西汉趣事》之四十八:王氏翻盘 王莽揽政

    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六月,戊午日,孝哀帝刘欣崩于未央宫,在位五年,终年24岁.  太皇太后王政君听说哀帝死了,当天就到未央宫,收取玉玺绶带,召大司马董贤,问丧事如何安排.董贤答不上来,脱帽谢罪.太后 ...

  • 《资治通鉴》通俗故事 汉哀帝

    汉哀帝即位后,太皇太后下诏让王莽回家,王莽因此请求退休.汉哀帝下诏请王莽回来,又派丞相等人对太皇太后说如果王莽不在职,皇帝就难以处理政事.于是恢复了王莽的官职. 汉成帝时期,奢靡的音乐盛行,皇亲国戚和 ...

  • 读通鉴(154)表演者马援的人生败局

    读通鉴(154)马援的败局 注:马援的最后一仗自己死于军中,实现了马革裏尸的豪言,马援喜欢打仗的感觉,他也是闲不住,因此就不会考虑,宗均使用的那些招数,招抚的办法,他需要的是军功,所以不光是平定叛乱, ...

  • 读通鉴(152)马援与窦融的两种人生态度

    读通鉴(152)马援和窦融的两种不同人生态度 注:光武帝治国上求稳,不轻言革新,因为说出去的话就收不回来,天下初定,则人情汹汹,想当官的人都伸长脑袋看着什么机会出现能让自己占个坑位,光武帝反其道行之, ...

  • 读通鉴(57)面子和排场就是人生的全部意义

    读通鉴(57)要面子的韩信排场大 夏,五月,兵皆罢归家. 皇帝下诏:"民以前有一些相聚自保于山泽,不要记他们的姓名和数量.今天下已安定,令他们各归其属县,恢复过去的爵位.田宅:官吏以文法教训 ...

  • 读通鉴(251)没有同一利益就没有同一认知

    读通鉴(251)没有同一利益就没有同一认知 嘉平二年庚午,公元250年 夏,五月,以征西将军郭淮为车骑将军. 当初,会稽人潘夫人有宠于吴主,生少子孙亮,吴主有偏爱.全公主既与太子孙和有矛盾,想要预先自 ...

  • 读通鉴(250)高平陵之变

    读通鉴(250)高平陵之变 嘉平元年己巳,公元249年 春,正月,甲午,皇帝谒高平陵,大将军曹爽与弟弟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散骑常侍曹彦皆跟从前往.太傅司马懿以皇太后令,闭诸城门,勒兵据武库,授兵 ...

  • 读通鉴(252)曹操以力胜而得天下,司马懿以治胜而得民心

    读通鉴(252)曹操以力胜而得天下,司马懿以治胜而得民心 嘉平三年辛未,公元251年 春,正月,王基.州泰攻击吴兵,皆攻破,降者数千口. 三月,任命尚书令司马孚为司空. 夏,四月,甲申,任命王昶为征南 ...

  • 伴读 | 学会忍耐,才能赢得人生

    百草园书店 阅读是最美的姿态,每天清晨百草园用美文.声音.故事和你说早安.一家人文书店,相伴读者二十年. 2087篇原创内容 Official Account 文 | 季如慕 · 主播 | 茉莉 · ...

  • 说到心坎上的人生感悟,每日一读,豁达一生(让人生豁达)

    一.有时候,你对人生所有的规划,抵不过命运一次不怀好意的安排. 二.无论你如何努力,也会有人因为你的不足而离开你.不用怪人家太功利,只能怪自己没有足够好到让人忽略这些不足.陪伴无价,离开有理. 三.遇 ...

  • 读通鉴(249)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

    读通鉴(249)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 正始七年丙寅,公元246年 春,二月,吴国车骑将军朱然进击柤中,杀略数千人而去. 幽州刺史毌丘俭因为高句骊王位宫数次侵叛,督诸军征讨:位宫败走,毌丘俭于是屠丸都,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