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爱德华·斯泰肯:摄影史中的“全才”
“每隔十年,人就应该鞭策自己,
好使自我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

爱德华·斯泰肯
Edward Steichen
(1879年-1973年)
他在画意摄影方面承前启后,又是时尚摄影开山鼻祖;在两次世界大战,皆为随军摄影团指挥官,在创作上更是把“画意派”、“纯摄影派”和“纪实派”以至“抽象构成派”等家之长汇于一身;第一次拍摄纪录片便获得奥斯卡奖;在拍卖市场里,作品身价扛鼎世界。实属二十世纪摄影史中的“全才”。

▲熨斗大厦,1904

▲街上的树,1902
爱德华·斯泰肯1879年出生在卢森堡,
两岁时便随家人移民到美国。
在15岁时,他进入了密尔沃基市艺术公司,
开始了四年的印刷制版学徒生涯。

▲爱德华·斯泰肯,1901年
在那里,他得到了大量的绘画训练
并开始进行艺术创作,
那时的他立志成为一位顶尖的画家。

▲月光,哈德孙河,1907

▲月光风景
然而,公司旁边碰巧就是一家摄影器材店,
出于好奇心的驱使,他经常光顾那里,
并买下了人生中第一台二手相机。


▲自拍,Cameira Work第二期,1903年
一开始,斯泰肯的摄影技艺并不出色,
一次他为家人拍摄了50张照片,
可最后只冲洗出一张,
其余的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失败。

▲通往峡谷的路

▲月光,1907年
父亲责备他技艺不精,
史泰钦也对自己失望至极,
几乎决定从此放弃拍照,
但母亲却称赞这张硕果仅存的照片很优秀,
意义超过了那失败的49张。

▲现代学派青年(前排二为斯泰肯),1907年

▲尤金、斯蒂格里茨、Kuhn和斯泰肯,1907年
也许是母亲的肯定使斯泰肯获得了继续拍照的信念,他继续钻研摄影技术,并在不久后和几个同样喜爱摄影的朋友一起筹集了资金,在密尔沃基的一幢写字楼里租了一个房间作为他们的工作室,并把自己的这个组织命名为“密尔沃基艺术学生联盟”(Milwaukee Art Students League)。
斯泰肯的早期摄影颇具绘画的风格,
也就是后世所说的画意摄影,
1904年,他拍摄了著名的《池塘月光》。

▲池塘月光,1904年
作品中皎洁的月亮从树林的缝隙中露出,月光铺洒在夜晚的池塘中,颇有印象派绘画的风格。这张摄影史上的杰出之作,最终在2006年的苏富比纽约拍卖中以292.5万美金的价格成交,至今位列史上最贵的摄影作品名单之中。
四年后,斯泰肯在纽约遇到了斯蒂格里茨,
他对斯泰肯的作品大加赞赏,
用五块美金的价钱购买了三幅作品。
这次偶然的相遇大大增加了斯泰肯信心,
并奠定了两人日后合作的基础。
两年后,斯蒂格里茨创办《摄影作品》杂志,
斯泰肯为杂志设计了Logo、封面、海报,
他的作品也常常见于这本杂志之中,
两人在1905年共同创办了“291画廊”。
点击阅读:【人物】现代摄影艺术之父——阿尔弗雷德·斯蒂格利茨

▲“摄影分离派”广告,斯泰肯设计

▲《摄影作品》杂志,封面、Logo,斯泰肯设计
早在彩色摄影到来之前,
斯泰肯就已经开始有所动作了,
他从事彩色摄影实验已多年。

▲尝试用三色摄影,Camera Work第十五期,1906年
在卢米埃兄弟发明的卢米埃奥托克罗姆微粒彩屏干版之初,斯泰肯就一眼看出了卢米埃工艺的独创性,并立即对其进行了革新,研究出了透明正片,而且洗印技术简单有效,克服了卢米埃底片色彩亮度和保真度不高的缺陷,且不会衰减。而他很快就利用这些彩色底版拍摄出了第一批彩色作品。
尽管斯泰肯很年轻,
却有着优越的社交能力,
他结识到欧洲一大批对以后绘画艺术界
有深远影响的现代艺术家,
并与他们建立了友谊。
(巴勃罗·毕加索、亨利·马蒂斯、马斯登·哈特利等)


▲罗丹和《思想者》,1902年
斯泰肯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斯泰肯时年38岁,
负责空中侦察拍摄,
这是美军第一次运用空中侦察摄影。

▲高空丢下的炸弹 ,1918年
▲爱德华·斯泰肯身穿飞行服,带着他改造的照相机站在飞机前,摄于法国,1918年
44岁的斯泰肯因为战争和离婚,
已是支离破碎、狼狈不堪。
但《名利场》刊登的一篇名为
“十位美国肖像摄影大师的照片”,
其中就有斯泰肯,
这成为斯泰肯人生的转折。

▲名利场, 1931

▲Vogue封面, 1928
斯泰肯被聘为孔代纳斯特总摄影师,
成为了数本时尚杂志的首席摄影师。
(如《名利场》《Vogue》)


▲嘉宝,1928年
在斯泰肯为电影明星嘉宝拍摄的短短5分钟的过程中,他发现嘉宝的头发有些凌乱,便停止拍摄,于是嘉宝把乱发从她美丽的脸颊上拢回去。斯泰肯见状,让她重复了几次这样的动作,而就是这刹那间的即兴之作成为了嘉宝的“形象名片”,更成为斯泰肯彪炳史册的名作。
而在这期间,
他把自己的所有画作都付之一炬,
以火的誓言宣告自己绘画艺术的终结,
将摄影作为其唯一的艺术手段。

▲荷花屏障

▲花田少女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斯泰肯已61岁,
仍然肩负侦察摄影的要职。

▲飞机返回列克星敦军舰上,1943年

▲躺在床上的疲惫士兵,1943
1945年他制作的有关太平洋上的海军战役纪录片——《女斗士》,获得奥斯卡奖。
二战之后,斯泰肯来到了MoMA,
担任摄影部门主任。
1956年,为庆祝MoMA创建25周年,
他策划主办《人类一家》的摄影展。
展览在十几年的时间里,
走过了69个国家展出,
超过900万人观看。

▲斯泰肯(穿海军制服者)和卡尔·桑德堡在布置展览模型

▲展览“艰难岁月”现场结尾处,配以天空和土地景观
他在两年的时间里征集了200万张照片,精心挑选出了包括68个国家273位作者在内的503幅作品。影展以一张象征着人类诞生的照片为开端,表现了人生路上的母爱、成长、恋爱、婚姻、传承,宗教,死亡等话题;也包括人类社会的生产、文化、宗教状况。
1962年,斯泰肯从MoMA摄影部荣退,
将摄影部主任的位置交给萨考夫斯基。
他用对这个世界的思考和关照,
为文化艺术工作者建立了一座灯塔,
以身体力行实践了自己的艺术使命,
直到1973年去逝,享年94岁。
▲斯泰肯晚年和乔安娜·陶布(第三任妻子)
▲42岁时,遇到的第二任妻子达娜·德斯伯勒·格洛弗,后因白血病离世
▲第一任妻子克拉拉

▲镜子, 1902 年

▲奥古斯特·罗丹,1902年

▲JP Morgan,1903年

▲斯蒂格利兹与女儿,1904

▲巴黎,1907

▲帕特农神庙的Isadora Duncan,1907年

▲马蒂斯,1909年

▲斯蒂格利兹在“291”

▲Sawyer小姐,1914年

▲Brancusi,1920年
▲Gloria_swanson,1924

▲查尔斯·卓别林, 1925年

▲华尔特·迪斯尼

▲1921

▲载花盆的独轮车,1920

▲玫瑰,1914

▲莲花,1915

▲NYC, 1925

▲威尼斯的下午, 1907

▲Maypole,1932

▲牛奶瓶,纽约, 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