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长期成就的既不是天赋,也不是努力,竟然是

查询高考问题时,看到知乎有个热门问题:

「前 1% 的高中生是靠天赋还是靠努力?」

那么,你认为天赋重要还是努力重要,或者说都很重要呢?

知友edmond的答案得了11.9万的高赞。

他认为前1%的高中生既不是靠天赋,也不是靠努力,而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在十几年中,由成长环境,出身阶级,教育资源,人生轨迹等因素潜移默化形成的「习惯霸权」。

edmond 通过观察总结出,让「学神」们用更少付出获得更好成绩的因素,归结为两类:

  • 学习习惯

  • 思维习惯

心理学家将一个人的能力分为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认知能力指的是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我们常说的智商等智力测验结果,反映的主要是认知能力。

非认知能力指的是动力,韧性,自律,社交能力和好奇心等,这些能力不好测量,但对一个人的影响更大。

非认知能力决定长期成就

克莱门特·杰克逊是美国西北大学人类发展与社会政策学教授,他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教育数据。

他构建了一个「行为指数」,可以用这个指数了衡量学生在学业以外的非认知能力表现。杰克逊通过像缺勤、停课、课程成绩和按时升级等可量化的数据来衡量学生的非认知能力。

他的分析数据告诉我们:

如果一位教师能让学生的行为指数提高一个标准差,那么该学生从高中毕业的机会可以增加1.47个百分点。

如果老师能够让学生的考试成绩提高一个标准差,那么该学生毕业的机会仅增加0.12个百分点。

行为指数要比考试成绩,更能影响学生的毕业率。这也说明,相比于考试分数,像韧性,自律等非认知能力对学生的长期成就更具有决定性影响。

记得我在上初中时,有位刚毕业的年轻老师,讲完课后在学生自习时,会拿出他手枪形状的打火机,按下开关,潇洒的点一支烟在教室前面抽。

接着班里就有好几个同学买了同样的打火机,有两个原来不抽烟的同学买了打火机后,也开始学着抽烟了。

我们看到,老师不仅能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更对塑造学生的习惯,社交能力和情商等非认知能力带来正面或者负面的影响,这个效应持续时间更长,影响也更大。

「习惯霸权」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很大,那么对成年人,也适用吗?

决定成功的2小时

吴军在《硅谷来信》专栏中分享了一组美国人的时间使用数据,在2019年,美国人平均每天:

  • 手机屏幕时间:4小时

  • 阅读时间:不到10分钟

  • 锻炼时间:不到半小时

吴军还跟自己的一些朋友交流,这些人大多已经不在一线工作,其中有公司管理层,大学教授、投资人等职业发展取得成绩的人士。

对照发现,普通人和成功人,使用时间的方式跟平均数据并没有太大的差异,比如成功人士读书的时间也没有更长,花在家务上的时间也相近。

比较明显的差异是,成功人士:

  • 每天工作的时间更长,他们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比平均数据增加了2小时

  • 成功人士锻炼的时间更长,每天锻炼1小时

  • 手机屏幕时间比平均时间少1小时

总之来说,吴军的结论是,职业发展比较好的人,跟普通人其实就只差在如何利用下班后的2小时上。如果一个人能将手机时间减少到2小时,通过时间管理,改变一些习惯,更高效的利用这2小时,就能让自己的生活发生大的改变。

一位美国作家,还提出了一个很具体的建议——每天花4个15分钟,做4件小事,一年后,你就会和现在不同。

为了帮助你培养这些小习惯,我设计了「进步日记本」,你可以:

  • 每天花15分钟冥想

  • 每天花15分钟规划每天最重要的1件事

  • 每天花15分钟写间歇日记

  • 每天花15分钟回顾复盘

不需要1年,只要持续这四个习惯90天,你就能感觉到明显的变化。

著名计算机科学家理查德·哈明(Richard Hamming)退休后,在《你和你的研究(You and Your Research)》的演讲中讲述了一件事:

哈明年轻时仰慕一位同事,觉得这位同事的水平比自己高许多。当他偶然发现这位同事年龄竟然比自己还小,就有点受不了。

哈明就去请教他的主管博德,说我怎样做才能跟那位同事一样?

博德说,知识和生产力是一种复利。如果两个能力差不多的人,有一个人比另一个人多做10%的工作,后者的产出会是前者的两倍以上,因为:

  • 你学习越多,你理解的就越多

  • 你理解的越多,你能做的就越多

  • 你做的越多,机会就越多

这很像复利,两个能力完全相同的人,如果有一个人日复一日地,每天多花一个小时思考,那么他的一生就会有巨大收获。

篮球明星科比之所以厉害,也是因为他每天都比别人多练 2 小时的球,再加上他对篮球本身的思考。跟学神一样,训练习惯加思考习惯让科比在篮球场上无人能敌。

硅谷投资人 Naval 说,

人类基本上是习惯机器,我认为学习如何培养习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元技能,几乎比其他任何技能都能更好地服务于你的生活。

好消息是,「习惯霸权」并不是特权,它是一种非认知能力。习惯培养就像弹琴、游泳、滑冰技能一样,可以通过练习而掌握。

你可能有多次改变自己,而没有成功的经历。这并不是你的问题,而是方法问题,是设计问题。

从今天开始,停止苛责和抱怨,把你想达成的愿望分成多个小习惯,把生活当成实验室,把每次的错误看成是新的发现,你就能培养出服务于自己生活的各种习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