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七次下西洋
相关推荐
-
董伦忧郁,王景和顺:迎附朱棣的建文文臣在永乐时期仕途如何?
作者:史遇春 接着说那些迎附朱棣的建文文臣在永乐时期的职位升降与宦海沉浮. 董伦--八十有余致仕出京,忧郁成疾未几去世 董伦,字安常,恩县(今属山东)人. 董氏世居燕地之宛平. 早年,董伦自处山林之间 ...
-
闲话“三保太监”:郑和
大明内官监太监,南京守备太监,七下西洋正使中官,"三保太监"--郑和.明代是被认为"宦官乱政"现象比较严重的朝代,究其根源与明成祖朱棣大量启用宦官有关.而永乐年 ...
-
郑和七次下西洋,没留下一块殖民地,原因值得我们思考
来源:头条号历史课课代表 谈及世界上的第一个伟大的航海家,那得是明朝的郑和.航海家哥伦布比郑和晚了整整87年,麦哲伦比郑和晚了114年. 郑和七下西洋时,途径南洋和中东一带,最远到达了非洲的东部,在今 ...
-
郑和七次下西洋,那些教科书没有告诉你的秘密
郑和下西洋,宣扬国威,这是我国古代航海史上的巅峰之作. 有这么一则说法,由于建文帝下落不明,民间一直在传说他没死只是逃到海外去了.所以朱棣派郑和下西洋,一大目的就是寻找建文帝的下落. 这个说法对不对呢 ...
-
郑和七次下西洋,过程轰轰烈烈,为何后来又实行海禁了呢?
很多人认为明清时期的海禁是因为统治者自大引起的,不过这并不准确.清朝可以说完全是因为天朝自尊心作祟,但明朝却不完全是.明朝曾享受过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的巨大福利,有郑和七次下西洋这样的史诗,却在之后放弃了 ...
-
郑和最后的远航:第七次下西洋,除了麒麟还带回了什么?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文定 字数:5954,阅读时间:约12分钟 编者按:每当提及明代的"郑和下西洋",往往被认为是明朝国力强盛和中国走向世界的标志.大家也都清楚,郑和下西洋与当时的 ...
-
郑和7次下西洋,背后还有很多教科书上没有的秘密
1371年,11岁的朱棣已经当上了燕王,各种繁琐的礼仪制度压得他喘不过气. 与此同时,云南一个村子中,一个健康的男婴呱呱坠地,为了孩子能安宁祥和的成长,父母给他取名为"马和". 这 ...
-
郑和驾船下西洋外交,玄奘步行西天取经,我开车环球拍《西游实录》
第161-190天 马来西亚 1.马来西亚黑木山2014年2月20日晴 身体和灵魂,有一个必在路上,今在丹诺口岸开进黑木山非常顺利,10分钟就通过,原以为在我护照盖章只给7天,结果一个月停留期,但没要 ...
-
一块墓志铭上的湮灭历史:郑和曾经八下西洋(上)
2010年6月,南京发现的明太监洪保墓中的寿藏铭证明,在已知的"七下西洋"之前,大明就有了一次远航: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洪保为副使的一次"度西洋",就把 ...
-
云南楚雄的南华县竟然是明朝七下西洋的大航海家郑和的第二故里?
郑和(1371年-1433年),一说本姓马,为明成祖朱棣赐姓郑,世称"三保太监"(又作"三宝太监" ),云南昆阳州(今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昆阳街道)人.明朝太监, ...
-
精读系列第五十二篇:郑和下西洋只有七次?真倭寇不足十分之一?
上周我们了解了明朝建立之初的国家基本盘,本周我们放大视角回看明朝,从"抗击倭寇"和"郑和下西洋"两个大事件看看明朝留给了我们哪些精神内核. 1.第一波倭寇之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