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民国学者主张废除汉字始末,中华文化险断代!
相关推荐
-
靠文字受益,且忧国忧民的鲁迅,为何却说“汉字不灭,国必亡”?
前面我们讲了一个有关鲁迅和秋瑾的段子,说得是秋瑾在某次集会时,以"投降满虏,卖友求荣"的罪名,宣判了鲁迅死刑,并高呼一声: "贼人吃我一刀!" 经过一番考证之后 ...
-
瞿秋白提议将汉字拉丁化,赵元任写下96字奇文反驳,全文一个读音
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现今已有六千余年的历史.汉字是中华民族特殊的发明,它历经千年不断被改革创新,从最初的象形文字到今日的简体汉字,无论外形怎么变化,不变的是它始终被我们使用着. 然而, ...
-
【摘要】林翔:从“简字”到“简体字” ——清末民初文字改良策略的调整
【摘要】林翔:从“简字”到“简体字” ——清末民初文字改良策略的调整
-
鲁彦《厦门印象记》:“听没有”的厦门话
鲁彦<厦门印象记>:"听没有"的厦门话 鲁彦夫妇于鼓浪屿寓所(1930年) 清乾隆末年,江苏名士赵翼到厦门公干.期间,赵氏在福泉漳之间频频跑动,与闽省各类方言作密切接触 ...
-
鲁迅与洪深的现代文字改革观念对比!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文字改革一直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领域.所谓独立,一是文学史较少涉及文字改革的内容: 另一方面是文字改革运动的发展脉络和学术判断亦不如文学史中其它文学现象明晰.其实,中国现代文学与现代文 ...
-
奇葩又费解的《施氏食狮史》,其最初意图并不是为汉字唱赞歌
原创字本论2019-08-12 16:14:16 语言学大师赵元任先生的一篇奇葩短文,让人费解,读后方知汉字强大 20世纪30年代,语言学大师赵元任先生用同音异形的汉字写了一段小故事,该短文共计90余 ...
-
从山西和陕西的汉语拼音谈起:中国汉字拉丁化直到80年代才终止
山西和陕西,如果用现在的汉语拼音来拼写,那只有第一个字的声调有区别. 如果要制作英文介绍,那是不是两个省份就区分不开呢? 但你要看这个两个省份的官方网站,你会发现,事实上他们的英文名称是做了区分. 山 ...
-
民国专家建议废除汉字,他写下96字奇文,全篇只有一个读音?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从全人类的文明史来看,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有两种危机堪称"亡国之险":一是遭受战争侵略,国土无存:二是文化衰微,国魂不再:而19世纪的中国,两种 ...
-
“最”汉字!中华文化太神奇
“最”汉字!中华文化太神奇
-
我赞同友的观点。以汉字为主中华文化具有强...
我赞同友的观点.以汉字为主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独特性,尤其是文字是独有的表意文字,几千来以此而衍生出来的文化其吸合力,包容性,延续性,扩展性,创造性更显现出其强大的活力.在过去的历史长河中,无论遇到什么 ...
-
汉字与中华文化第一讲 文明的晨曦——汉字的起源(上)
汉字与中华文化第一讲 文明的晨曦——汉字的起源(上)
-
张祥龙先生: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生命线——新文化运动后果反思(节选)
張祥龍先生 漢字是中華文化的生命線 --新文化運動後果反思(節選) 漢字是中華文化的生命線.靠了它,此文化得以長傳不息,在千難萬險中不碎裂.新文化人士卻只看到西方拼音文字的優越,力主消滅漢字,用拉丁化 ...
-
从汉字窥见中华文化的“精气神”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曹静/刘芳旭 日期:2021-09-26 孔子讲学图 书中插图 (1/2) ■本报记者 曹 静 实习生 刘芳旭 古人在造字时有何哲学思辨?古人眼中的世界如何通过汉字表达?三千余年 ...
-
汉字与中华文化第二讲 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表意文字(上)
汉字与中华文化第二讲 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表意文字(上)
-
汉字与中华文化第八讲信息时代的汉字规范(上)
汉字与中华文化第八讲信息时代的汉字规范(上)
-
莱布尼茨与白晋通信选:关于汉字和中华文化
萊布尼茨與白晉通信選:關於漢字和中華文化 白晉(Joachim Bouvet,1656 年-1730 年),漢名白晉,耶穌會法國傳教士. Letter B: 2 December 1697, Lei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