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方就圆”通达人性的最高境界

编辑: 人生感悟    www.yiqig.com

古时候人们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所以有了天圆地方之说。而人立于天地之间,人道的玄机也就隐藏在这方圆之间。老祖宗的做人智慧就藏在“外圆内方”这句话中。简单四字能做到者从古至今真是少有人,尤其至今社会风气崇尚自由个性,做自己,相比外圆,内方显得更重要些。

也有人不赞同,那在我们小的时候,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学校受的教育都是做人要善良、正直,诚实。当我们走上社会后,却发现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善良被人欺;正直被排挤;说真话就是傻冒,相比外圆的处世圆滑会说话的人好处全拿到,步步高升。我们纯真的梦想开始在现实的无情中碰得粉碎,于是我们犹豫、彷徨,怀疑我们所接受的思想,怀疑自己做人还坚守着“方”是不是很傻气?

可没有底线的人或民族是可怕的,亦是可怜的。没有方,世界便没有秩序,便失去约束。一个国家有自己的法律制度;一个军队有自己的纪律条令;一个企业有自己的规章制度;一个家庭有自己的规矩习惯;一个人有自己的主张和原则——这些都是”方“。这种“方”犹如一个大厦的钢筋水泥结构和一个人的骨络,是大厦和身体赖以存在、支撑和站立的基础,这就是“有圆无方则不立”。

一个民族、一个人为人处事,只有圆,没有方,处处“打太极拳”,讲话态度不鲜明,让人摸不着头脑,模棱两可;行为上不果断,犹犹豫豫,则让人觉得过于圆滑,没有个性或缺少魄力,很难真正在社会上成就一番事业。

在《资治通鉴》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魏王攻陷了一座城池,大宴群臣。

宴席之上,魏王问文武百官:“你们说我是明君呢,还是昏君呢?”

大多数官员都是趋炎附势之人,纷纷说:“大王当然是一代明君了。”

正当魏王飘飘然时,问到任座,正直的任座却说:“大王是昏君。”

魏王如被泼了一盆冷水,问:“为什么这样说?”

任座回答说:“大王您获得了胜利,攻下了城池,没有按功劳分给您的弟弟,而是分给了您的儿子,可见您是昏君。”

魏王大怒,马上下令,将任座赶出去听候发落。

接着问下一位臣子。这位大臣说:“大王是明君。”魏王心中暗喜,忙问:“为什么这样说?”

这位大臣说:“古人经常说,明君的手下多是些直臣,现在大王手下有像任座这样的直臣,可见大王是明君!”魏王听后,立刻把任座重新请回来赴宴。

故事里大多数官员是“只圆不方”的人,没有原则,没有操守,属于世故小人;任座则是“只方不圆”的人,说话不看场合,让对方下不来台,这样的人难免受到挫折,被人穿小鞋,甚至招来杀身之祸;那位大臣就是“内方外圆”的人了,既没有抵触对方,又帮别人化解了矛盾,让对方很受用。

做人处世如果过分方方正正、有棱有角,只方不圆,必将碰得头破血流,处处有碍。讲究说话的方式不是圆滑,你想想面对努力却没取得好成绩的同事向你请教,你说我早看着你那样做就知道一定会失败,可谁知道你愿意不愿意听呢?你下次就该这么这么做,巴拉巴拉说一堆。你虽帮了他,可能他不但不领情还记恨了你,想着原来等着看我笑话呢,哼哼。。。

你若换成这样说:“我看过了你怎么做的,觉得问题不大,你看看这样这样修改怎么样?”可能又是一种结果了。

还有人觉得我就烦人说假话,一副假惺惺地样子,什么都为别人好,其实都是为了自己。自己说话直,也让别人说话直,否则就是假。为人处事死守着一些规矩和原则,毫无变通之处,不懂得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把握,则流于呆滞和拘泥,又会走向另一个极端。

但是如果八面玲珑,圆滑透顶,只圆不方,总是想让别人吃亏,自己占便宜,也必然会使别人心生疑虑,处处提防,阻碍自己的发展。

因此人这一辈子大多在内方与外圆之间做平衡,追求那个做人的至高境界

你看那水没有固定的形态,在方形的容器里就是方的,在圆形的容器里就是圆的,这就是“随方就圆”。它才是智慧与通达的成功之道。随方就圆作为古人做事的智慧,指的是当方则方,当圆则圆,既勇往直前、坚持原则,又灵活变通、圆融自如。

方,是一种做人的原则;圆,是一种处世的智慧。善于做事的人,会把那“口”字变成圆圈,留下一个圆满的结局;不善做事的人,事后只会留下一个缺口。

放到具体环境里,需要我们加强学习,充实自己的学识,加强自己的修养,做一个有内涵的人。学识和涵养是“外圆内方”的基础。有了知识,有了技术,有了底气,才能做好“外圆内方”。真正外圆内方的人,外表非常谦和谦虚,实际上子里头有非常坚定的东西,有种信念。外圆内方的表现就是在处理事情,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能够做到游刃有余,处变不惊。这既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体现,也是外圆内方的修养的必然结果。

(0)

相关推荐

  • 秦国首位称王的秦惠王,上位就杀商鞅,他到底是明君,还是昏君?

    秦国在经过秦献公和秦孝公的厉行变法,使得秦国的实力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而秦孝公的儿子嬴驷即位后,秦国再接再厉,一举收服河西之地,成功打开了通往中原的大门,使得秦国正式参与到了中原争霸之列.但秦惠 ...

  • 古代“上打昏君,下斩奸佞”的四大神器,别说你只知道尚方宝剑!

    在我国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有着许许多多的神兵利器,不过能代表权力的却并不多见.接下来说说古代"上打昏君,下斩奸佞"的四大神器,别说你只知道尚方宝剑! 1.打王鞭 打王鞭是由先皇 ...

  • 处世的最高境界,外圆内方

    慈 怀 观 慈怀读书会推出全新栏目"慈怀观":外观世音,内观自在.解世间迷局,洞世事学问,察人性之美,明人情道理.让我们不仅仅是观世界,更是观内心,用心灵去洞察,用心灵去过更好的生 ...

  • 为人处世,掌握这三个诀窍,就能越活越顺

    有句俗话说得好,人生适宜三七分,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当一个人走在拼搏的路上,因为遇到环境的不同和所积累经验的差异,最终将走向不同的人生. 可如果你能掌握为人处世中的法则,就会左右逢源,接下来的路 ...

  • 真正的智者,为人处事,往往懂得这三点,活得更从容

    人与人之间境界的不同,就在于智慧的不同. 真正的智者,为人处事,往往懂得这三点,活得更从容. 1 真正的智者,处世外圆内方,懂得变通. "取象于钱,外圆内方." 这是黄炎培送给儿子 ...

  • 说方道圆

    一 在众多的世间形状中,最有特色的要算方和圆.方和圆,是两个最基本的几何图形,在生活中常常见到.人们喜欢这两种图案,除了熟悉其形之外,还因为这两种图形符号以及它们组成的图形符号,能演绎出人类本身的性格 ...

  • 有一种智慧:叫方与圆

    在微博上看到一个热搜话题, 认定的事就一定要执着吗? 这不禁让我想起,自己一直以来坚守的人生信条: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要走完. 曾经我管这叫坚持,直到后来,经历的越多就越发觉得,生活中并不是每件事都该执 ...

  • 所谓的高情商,就是会三件事

    <红楼梦>中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生活是最大的学问,人生在世,就是在不断地学习人情世故. 无论什么年纪,一定要会三件事:会说话,会办事,会做人. 会 ...

  • 此3人在历史上名声并不好,影视剧中却成功洗白,还被看作英雄

    引言: 曾经有一位学者说过这样一句话:"历史就是一位可以让人随意打扮的小姑娘",其实细细想来,这句话还是挺有道理的.比如在演义和小说中,曹操一般都是反面的例子,被人们看作乱臣贼子, ...

  • 历史欠朱厚照一个公平,被抹黑上百年,其实他不算是一位昏君

    谈到明朝,后人对整个历史的看法都是不同的.对于明朝的皇帝,有人说是越来越优秀,也有人说是一代不如一代. 在历史长河中,朝代更迭,皇帝轮番执掌大权.他们代表的不仅仅是自己身处皇族中,而是整个国家. 所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