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大事件(6)分赃者的聚会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散尽之后,宰割战败国的巴黎和会于1919年1月18日在凡尔赛宫瑰丽的镜厅正式拉开了帷幕。法国刻意选择了开幕式的时间和地点。他们没有忘记48年前那耻辱的一幕:德意志帝国于1871年1月18日,在法国凡尔赛宫的镜厅宣告成立。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如今德国作为战败国被排斥在会外听候处置。

这次和会看似“盛况空前”。来自32个国家的1000多名代表(其中全权代表70人)云集一堂。但实际上和会始终遵循的是强权政治的原则。比如:与会国的权利被分成了几等。英、法、美、日、意5强属于所谓“享有整体利益”的交战

国,各有全权代表5人,有权参加一切会议;另外一些属于“享有局部利益”的交战国,只有1-3名代表,只能出席与之有关的会议;至于那些同德、奥断交、中立或即将成立的国家,则必须在讨论涉及他们、或是有5强之一的邀请,才能就直接有关的问题发表意见。

再比如,和会名义上的决策机构是“全体会议”,但实际操纵并决定一切重大问题的是“最高会议”。最高会议最初由5强的首席代表和外长组成,也称“10人会议”,后来为了便于秘密磋商,改由英、美、法、意4国首脑组成的“4人会议”所取代(日本首席代表因不是现任首相而被排除在外)。意大利因实力弱小,只是个配角,所以和会真正的主角是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和美国总统威尔逊“三巨头”。整个会议期间,“4人会议”共开了145次而“全体会议”只开

过7次,不过是形式上的点缀而已。

战胜国列强的实力虽然各不相同,但相同的是,他们都想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争霸计划。英国力图确保它在战争中抢占的德国的大部分殖民地和土耳其在中东的广大领土。对于德国,一方面要消灭它的舰队,适度削弱它的经济实力,使它不再成为有威胁的竞争对手;另方面又不愿过分削弱它,以便利用它来抗衡法国、反对苏俄。保持自己在欧洲举足轻重的地位。英国代表团团长劳合·乔治是位一流的政客,因其老谋深算、精明干练、语言犀利、能言善辩而荣膺“狐狸”的外号。这个机灵、矮小的威尔士人,在和会上玩弄各种手段,使英国的企图基本得逞。

法国决意要使它的世仇德国永世不得翻身。法国不仅要向德国勒索大量赔款,还要占领它在莱茵河以西的重要工业区,确立自己在欧洲大陆的霸权,同英国分庭抗礼。法国代表团团长克里孟梭已有78岁高龄,他政治手腕狠毒,以残酷镇压工人运动和策划推翻过18个内阁而被称为“老虎”和“倒阁神手”。但法国因经济实力有限,所以有时也不得不降低自己的要求。

已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巨人”的美国,则不甘心继续孤立于欧洲事务之外,极力想问津世界霸权。美国代表团团长威尔逊因其博学多才、工于辞令而享有“百灵鸟”之称。他在战争期间提出的“14点纲领”使他捞足了政治资本,他被塑造为“和平与正义”的化身,成了欧洲“和平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狂热崇拜的偶像。威尔逊还特别热衷建立一个以美国为盟主的国际联盟,力图以此作为争夺霸权的工具。美国反对过分削弱德国,企图利用德国来牵制英、法,对付苏俄。但美国在关键的军事实力上不如英、法,所以一旦遭遇“老虎”的强硬和“狐狸”的奸诈,“百灵鸟”就变成了“又聋又哑的唐吉柯德”。

日本主要关心的是它在远东的利益,力图使它强占中国山东半岛的权益合法化,并获得德国在太平洋上的殖民地。为了换取欧洲列强的支持,它在欧洲事务上绝少开口,因而被称为“沉默的伙伴”。

至于意大利,由于实力薄弱,在战争中的“贡献”很少,所以在会上备受冷落。威尔逊敦促意大利要表现出“最高尚、最伟大、最豪侠的优美品质-将正义常置于利益之上”。奥兰多首相一气之下曾退出会议,但并没有人挽留他。为了避免因自己缺席而使和约对意大利更不利,不久之后只好又悄悄地回来。

和会充满了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他们从会议的第一天一直吵到会议结束。

和会一开始威尔逊就提出,把他亲自主持制定的国际联盟放在最优先和最主要的地位上,克里孟梭讽刺说:“上帝满足于10戒,威尔逊这位仁兄却给了我们14点。”劳合·乔治也以不接受国际联盟为要挟,迫使威尔逊承认英国在一切海军问题上享有特殊利益。4月28日,和会正式通过国联盟约,并分别作为对各战败国和约的第一部分。威尔逊虽然是国际联盟的积极倡议者,但由于英法的抵制,国联盟约没有体现美国的旨意,美国从和约的其他条款中也没有捞到多少实惠,于是美国国会拒不批准凡尔赛和约,因此美国也没有参加国际联盟。

在讨论战败国的领土和殖民地问题时,美国很想在这份赃物中捞一把。威尔逊坚持把它交给国际联盟,再由国际联盟委托一些“先进民族”代管,并要求在“委任统治地”实行“门户开放”政策。但英法等国坚决反对,因为他们早在战争期间就已通过秘密协定占领了这些地方。经过激烈的争吵,结果是以既成事实为依据,以国际联盟“委任统治”的形式“合法”

分配了这些赃物。美国在这个问题上完全失败了。

和会上争论最激烈的问题之一是赔款问题。法国提出了天文数字的赔款要求,美国认为这无异于杀鸡取卵,有可能导致美国丧失在欧洲的庞大债务,并失去一支牵制英法、对付苏俄的力量,所以主张尽量少赔。英国即反对因巨额赔款而压垮德国经济,又坚持赔款不能太少,怕影响他偿还战争债务的能力。至于赔款的分配比例,各国意见更是严重对立。最后决定另设专门委员会来决定,在此之前德国先偿付价值200亿金马克的现金和实物。并承担占领军的一切费用。

在讨论德国的疆界时,克里孟梭要求归并年产1700万吨煤的萨尔,威尔逊极不耐烦地说:“我从来没听说过这个萨尔,也从来没听说过它是法国的。”克里孟梭立即以拆伙相威胁:“你没听说过并不说明任何问题,如果不能得到萨尔,法国决不在任何协定上签字。”威尔逊恼羞成怒:“你不就是希望我回国吗?”“不,我自己倒要这样做!”克里孟梭气呼呼地拂袖而去。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劳合·乔治激列反对法国分割德国的主张,建议莱茵区实行非军事化,克里孟梭立即反唇相讥:“英国首相对德国真的仁慈为怀的话,那就更应该在殖民地和海军方面给它补偿。”威尔逊则因反对克里孟梭的主张,借口感冒卧床不起,并下令华盛顿号轮船前往巴黎接他回国。

他们就是这样互相攻讦,威胁讹诈。正如列宁所形容的:“这是一群野兽,他们彼此斗来斗去,互相撕咬,他们要决定给谁多一些,于是彼此厮打了5个月,他们已到了不能控制自己的地步,这群野兽会撕咬得只剩下一些尾巴。”

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可是列强

竟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殖民权益作为达成交易的筹码移交给日本。中国代表据理力争,却无济于事,甚至被剥夺了行使保留意见的权利。消息传来,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无比义愤,爆发了反对帝国主义强权政治和北洋政府卖国政策的“五四”爱国运动。中国代表团最后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经过几个月的明争暗斗,列强总算勉强达成了协议。5月7日,德国代表被召到会场,克里孟梭傲慢地宣布:“清算的时间到了。你们要和平。我们同意给你们和平,我们现在就把这项和平的文件交给你们。”德国代表尽管事先被告知不许申辩,但仍含蓄而又清晰地表明了态度:“你们要我们承认我们是战争的惟一祸首。我本人如果承认,那就是欺人之谈。”暗

指英法等战胜国也同样对战争负有责任。德国本想讨价还价,但迫于战胜国列强以军事进攻相威逼,只得屈服。6月28日,各国代表再次齐集镜厅,举行了和约的签署仪式。1920年1月20日,和约正式生效。

凡尔赛和约(即对德合约)共分15部分440条。对德国的领土、军事、赔款及殖民地等都作了详尽的、极为苛刻的规定。随后,战胜国又相继同奥地利、匈牙利、保加利亚和土耳其签订了和约。所有这些和约构成一个互为联系的条约体系,建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新秩序,史称凡尔赛体系。

这是有史以来第一个世界性的帝国主义和平体系,但是它充满矛盾、危机四伏。由于对战败国的处理过于苛刻,结果激起了战败国的愤怒和向战胜国复仇的情绪;由于分赃不均而加剧了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它所确认的“委任统治地”制度大大深化了帝国主义签订时做出的精确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随着各种矛盾的激化,凡尔赛体系终于被冲垮、新的世界大战终于在1939年全面爆发了。

(0)

相关推荐

  • 那年巴黎,那年和会

    那年巴黎 那年和会 "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休战." 关于发生在1919年那场虎狼分食的会议,法国元帅福熙如是说. 正如你敏锐的感觉器官所察觉的,时间的年轮正极速回转,我们即将降落 ...

  • 《耶路撒冷三千年》导读-47(1)凡尔赛会议上的伍德罗.威尔逊

    第47章  战胜国和战利品(1919-1920) 第一节   凡尔赛会议上的伍德罗.威尔逊 伍德罗.威尔逊,第28任美国总统,代表美国参加了一战后的巴黎和会.主张世界和平和平等,同情弱国,支持并主持成 ...

  • 世界格局——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旭东读史2018-11-19 15:42:29 所谓世界格局是指在国际舞台的主要政治力量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制约所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结构状态,一种力量对比态势,包括政治格局.经济格局. ...

  • 二战德意日都是战败国,为何战后只严惩了德日,而放过了意大利?

    我们都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文明形成以来,发生的一场规模空前.参与国家数量众多.范围广泛.波及全球范围的战争.与此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也给世界各地各民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即使是许多曾经不可一世 ...

  • 世界历史大事件(1)布尔什维克党的诞生

    提起"布尔什维克"这个词,许多人可能都不会感到陌生.历史上,包括我国在内的各国共产党常常又被称为布尔什维克.那么,布尔什维克是什么意思呢?这个词又是怎么来的呢?要讲清楚它的来龙去脉 ...

  • 世界历史大事件(3)萨拉热窝事件始末

    提起萨拉热窝,许多人也许并不陌生.它是位于巴尔干半岛上的波斯尼亚的首府.它不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其反抗法西斯的传奇式事迹被誉为英雄城市,而且早在1914年,就因为奥匈帝国皇太子在这里被刺杀而为全世 ...

  • 世界历史大事件(4)震撼世界的炮声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夜晚,寒风在俄国首都彼得格勒上空呼啸.但是,市中央的各条街道上到处都晃动着工人.士兵和水兵的身影.他们是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工人赤卫队和起义士兵,正在焦急地等待伟 ...

  • 世界历史大事件(10)国际纵队与马德里保卫战

    1936年11月8日,马德里街头响起了用法语.英语.德语等唱起的<国际歌>,支援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第一支国际纵队来到马德里.在保卫新生的共和国.保卫西班牙的独立与自由的战斗中,国际纵 ...

  • 世界历史大事件(12)和平的悲剧——慕尼黑协定

    1938年9月15日,欧洲的天空是阴沉沉的.英国首相张伯伦从一清早就在匆匆赶路,他要赶往德国拜见希特勒.这个69岁的老头,生平第一次坐了7个小时飞机,又坐了3个小时的火车,接着又爬山,直到下午4时,才 ...

  • 世界历史大事件(13)战争即将来临——《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1939年8月23日正午,两架"秃鹫"式运输机载着以里宾特洛甫为首的德国代表团到达莫斯科.在大使馆匆匆吃完午饭以后,里宾特洛甫就急急忙忙赶往克里姆林宫,去会见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和 ...

  • 世界历史大事件(25)神秘的“曼哈顿”工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为了抢在纳粹德国之前造出原子弹,实施了著名的"曼哈顿工程".这项规模惊人的工程最多时曾动用了53. 9万名科学家.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间谍,总耗资高达25亿 ...

  • 世界历史大事件荟萃(二)

    一.资本主义社会(始于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终于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前夕) 1.它以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为界,分为两个时期.在前一时期中,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民族革命蓬勃兴起和发展,资 ...

  • 世界历史大事件荟萃(一)

    一.原始社会(大约二三百万年前,包括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阶段) 1.在远古,亚欧非三洲都有原始人群在生活着,经过漫长时间的发展,原始人群进入到母系氏族公社. 2.五大洲都已经有人生活. 3.大约从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