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从哪里来?》系列 五、老子的原型原来是他!(中2)
相关推荐
-
科普:唐朝的爵位分为9等,你绝对不知道的秘密
唐朝爵位分九等:一曰王,食邑万户,正一品:二曰嗣王.郡王,食邑五千户,从一品:三曰国公,食邑三千户,从一品:四曰开国郡公,食邑二千户,正二品:五曰开国县公,食邑一千五百户,从二品:六曰开国县侯,食邑千 ...
-
诗词大会考李白“封仙之作”,选手沉吟良久才作答,董卿一语道破
在古诗词中大家觉得哪方面的内容最难理解呢?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不过对于我来说,古诗词中最难理解的内容当属"典故". 很多文人墨客都喜欢在古诗词中引用典故,本来很难一两句话说明 ...
-
为何说西周的五等爵中,唯一可以称得上是“爵位”的是“侯”?
在五等爵中,唯一可以称得上是"爵位"的当是"侯","侯"最初的含义应当与军事有关,有人认为"侯"原本是指练习射箭用的皮箭 ...
-
多尔衮和吴三桂同为一等亲王爵位,如果按照清朝官制谁更大呢?
按照清朝官制,下天子一等的是亲王,再是郡王.贝勒.贝子等等,多尔衮和吴三桂都曾是亲王爵位,明面上来看,是不分高下. 但就实际来说,多尔衮身为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是正儿八经的皇族亲王,而且他的睿亲 ...
-
文学家教李商隐写文章,李商隐写诗感恩,纪晓岚:写得太差了
唐朝有两位著名的李姓诗人,一个叫做李白,一个叫做李商隐. 这两位诗人有很多共同点,比如都姓李,比如诗都写的很好,比如同样的怀才不遇. 李白恰逢盛世,李商隐则生于唐王朝将倾之际.李白或许是因为不愿折腰事 ...
-
深度解析老子《道德经》第五十六章
大家好,这里是三宝易学堂,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老子<道德经>第五十六章,首先我们来先看原文: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故不可得而亲, ...
-
《老子道德经》(敦煌五千文本)·原文
 草庐经略 阅2115转692018-10-17 · <老子道德经>(敦煌五千文本) [周]李 耳 撰 经名:<老子道德经>(敦煌五千文本).二卷.汉魏六朝至隋唐时期道教徒传 ...
-
中国哲学系列: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你真的读懂了吗?
中国哲学系列: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你真的读懂了吗?
-
《老子从哪里来?》系列:一、《史记》中的《老子传》或为后人伪造之作
这是行之龙心理推送的第21篇文章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了老子的传记,这是正史中首次出现"老子"这一称谓.研究"老子"者皆以该传记为依据.然而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 啬,也是无为之治或闷闷之政的最好说明.治人,不就是统治天下吗?事天,也是统治天下的意思,因为古人认为为天子者,是天命所在,是按天命为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五十八章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孰知其极? 其政闷闷,是无为政治的特征.其政察察,是有为政治的特征.按我们的理解来看其政闷闷与其政察察,就很容易解释.其政的政,是统治集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 庄子称闻在宥天下,不闻治天下,在宥天下就成了无为而治的代名词.道家为什么极力反对有为?他所指的有为具体而言是什么内容?这是理解老子思想的关节点.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知是对道的知,道不可道,所以不言.这里并非什么忘言,而是不可言.由此也可知,言者必非道,所以说言者不知.玄同,是把人与道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 此章言得道之人的特异功能.得道之人,无为无心,对万物一视同仁,无任何分别,自己也与万物一样,没有彼此的区别,所以也就没有害和被害的心理.这正是赤子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