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心与心沟通的桥梁

周末布置了两篇日记,其中一篇是《我们学校变样了》。昨天批改周末的日记,看到薛兵的日记:“……上个学期,校长就吵吵着要盖楼……”“吵吵着”,这词儿也能写进日记?我哭笑不得。

教务处通知让去实验楼领书,我便叫几个同学一起下楼。正好,薛兵走到我身边,我立马想到他日记里那句“吵吵着”,忍不住对他说起这个事,他也觉得不好意思了。我又多说了几句,无非是写日记要运用书面语,在特殊情况下才能用口语之类的要求。

今天,改到薛兵的日记,我明显感受到了他的用心。他写的是《爸爸的家常菜》,内容真实,语言朴素。其中有一句是这样写的:“白色的碗里盛着黄油油的鸡蛋羹,我尝了一口,幸福的味道立刻萦绕在我的心间。一口,又一口,我吃上了瘾。”想不到薛兵能写出这么细腻的句子!真是出乎我的意料!

写作,绝对是需要积极情绪的参与的。所谓文如其人,文章不仅反映人的性格,也能反映人的情绪。在浮躁、不耐烦、心不在焉的状态下写的日记,和平和喜悦的情绪下写的日记,一眼就能看得出来。用心写的日记,字体哪怕不漂亮,至少是工整的,字数上也绝不会斤斤计较到达到老师的要求即可。最重要的是情感,积极情绪下写的日记,哪怕平铺直叙,也自有一种浸润心田的舒适感,哪怕没有什么优美语句,读来也是流畅自然,给人以艺术的享受的。

难得薛兵是这样听得老师教导的学生。有多少学生,明明知道自己写的字不好,老师苦口婆心地说,就是不想费力气把字写好,就这样任字一直“烂”着写下去!很多时候,不想改变也是人性的弱点,明明能做到,就是囿于惰性,而懒得改变。这样看来,薛兵“听我一句话,立马调整状态”的自我突破多难得啊!

所以,我立马在班内表扬了薛兵,并读了他的第二篇文章里的好句子。同学们也对他的好句子很认可,都频频点头。薛兵脸红了,露出了少有的笑容。

一节课,薛兵听课的状态都很好,腰杆挺得直直地,一会儿认真听课,一会儿低头记笔记。专注的眼神和享受课堂的神情,让我忍不住一次次把目光投向他,认真听课的同学气场就是足啊!

这个学期我要求同学们每天写日记,背诵、阅读和写作,就是我们语文学习的根本,只要把这三样抓好,同学们的语文不会太差。对于日记内容,我也倾向于让同学们记录自己的生活,让每一位同学都写出一本类似于《奶奶家》那样的充满烟火气的生活随笔。

这本日记,不仅是同学们语文练笔的载体,是记录成长足迹的练习簿,还是我们师生心与心沟通的桥梁。我可以从中了解同学的喜怒哀乐和生活琐事,在阅读他们的日记时,看见他们更多的故事和性情,在欣赏中肯定他们的优点,在赞扬中让他们走向成熟和优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