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长城第一县——偏关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建的自媒体平台,采取文献研究和实地探访相结合,让文史研究的成果走出文献库房和专业圈子,不断通过新发现、新求证、新视野,挖掘遗珠漏宝,传承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从而有利于鉴古知今,更好地发挥『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正能量。

雁门关,宁武关,偏头关。自明代以来,三关相互依托,成掎角之势,为晋北抵御外族入侵的军事重镇。三关之首,为偏头关,位于今偏关县。如今,偏关小城的古建筑大部分已荡然无存,但年逾八旬的徐尚忠老人硬是靠着自己的执着“找回”了偏关古城历史印迹。10年来,老人不停地走访、考证,并于近日绘制出明清时代古城复原图。军营、街道、粮仓、草场、盐店、寺庙、水井……一一再现。

偏关是万里长城第一县。从长度说:全境现有长城500公里,占山西全省长(2500公里)的1/5,居全国各县之首;从年代说:偏关长城纵跨赵、秦、北魏、明四个朝代;从密度说:偏关长城包括大边、二边、三边、四边、内边、黄河边六道长城,一边二边连三边,处处设关,步步设防,长城沿线三里一墩、五里一台、二十里一堡,墩台多达千余座,城堡多达49座,城堡相望,营寨相接,形成一个非常庞大的军事防御体系,长城遗迹密度居全国各县之最;从类型说:偏关长城包括石砌长城、砖包长城、土夯长城、崖壁长城四种基本类型,涵盖了关、隘、营、寨、城、堡等形式,类型之多。偏关县境内的长城墙高七米左右,宽为六米。偏关关城占据有利的防守位置,偏关城在整个过程中占据重要的战略地位。

偏关古堡有:战国和隋唐的吴王城,西汉的九龙山古城,五代北汉的偏头寨,明代古堡更是遍布全境。从1429年太原镇总兵移驻偏关城后,再次开始大修城堡。从当年开始兴建桦林堡到1637年修建五眼井堡结束。二百余年间,明朝历代总兵、兵备先后尤在偏关(今县境内)修建有关城、长城戍堡、中心应援接应的堡城等22处。

其中关城包括偏关营、老营、水泉营。偏关营为指挥中心。长城戍堡包括桦林堡、老牛湾堡、五眼井堡、柏杨岭堡、老营堡、滑石堡、草垛山堡、水泉营堡;中心应援接应的堡城包括马站堡。以上城堡除罗汉坪堡于正德十一年(1516年)与三边、四边同毁外,其它境内城堡均有遗存。当时,太原镇总兵在军事防区内共辖营堡有四十九个,俗话有“一关四十九堡”之说。

留言之窗

*郑志东||游烽火边塞  ·  读长城历史 2020塞上朔州长城旅游节侧记

*翟耀文||咏长城、边塞诗词

*贺文||山西长城看偏关 水路隘口关河口

*贺文||山西外长城--偏关杨洼子段

*赵德荣||岢岚境内的长城

*杜鹃||从“生意人”到“文化人”的华丽转身  ——记草根长城专家贺文

*郑志东||守望长城从山阴开始

*侯建忠||长城,孕育民间文学的沃土

*忻州境内明长城

*美丽的河曲长城

山西文史交流平台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办的一个微信公众平台, 本平台优先选登史政发展、塞外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民俗以及非遗保护等方面的文史稿件及图片,弥补省内各地文史典籍缺失。注意事项:

1、文史来稿要求原创,1500字以上,引用史料必须注明出处,图片说明来源,素材切勿抄袭,文责自负;稿件附上有关照片及作者简介,均以附件形式发邮箱:scgsjzb@163.com。

2、本平台发布的原创作品,赞赏10元以下(含10元)作平台运作;赞赏10元以上部分按70%作稿酬发给作者;如果阅读量达到1000以上,在作品推出一月内全部支付作者。请加主编微信sczb0972,以便发放稿酬。

3、特别敬告:在其他微信平台推出标注原创的作品不要再投本平台。

4、凡本平台发表的原创作品,其版权归《文史艺苑》所有;转载其它媒体的作品,由于未能及时联系到作者和有关媒体,如涉侵权问题,接到告知之日及时删除。

史政发展、塞外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民俗、文物考证以及非遗等文化  

对此感兴趣的朋友  请关注 文史艺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