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学习基础(二)

(0)

相关推荐

  • 淮河流淌的诗词

    蒋玉良/文 隋朝大业九年(613年)秋的一个傍晚,淮阳郡淮河边的河滩上,一位三十多岁的男子,衣冠胜雪,玉面如画,却又难掩一脸风尘.他负手而立,面对着缓缓流过的淮河水,良久,吟出两句诗来:"金 ...

  • 诗词学习基础(十二)

    转自:石湖春涨 第十三章  对仗的种类     关于对仗的种类,自古至今没有统一分类的标准,各种书上所列类格各异.<文心雕龙.丽词>列出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四类:<诗苑类格上> ...

  • 诗词学习基础(十五)

    转自:石湖春涨 词押韵的格式有五种:     (一)平韵格     一首词从头至尾全是平声押韵的称平韵格.小令.中调.长调中都有平韵格.小令如<十六字令>.<浪淘沙>.< ...

  • 诗词学习基础(十一)

    转自:石湖春涨 十 变通与拗救     上篇所举的五绝.五律.七律各四首,除一首五绝外,每首诗都有变通用字.作诗,按标准填入汉字,不容易.因为有的汉字,义合适,声未必合适.有些字可以换,如" ...

  • 诗词学习基础(十)

    转自:石湖春涨 九 近体诗平仄的基本规则 在辨四声的基础上学会了辨平仄,就可以学平仄配置的规则了.学这规则,最好从学平仄标准句式开始.所谓标准句式,就是一句诗的每个字都符合平仄要求,也就是理想的句式. ...

  • 诗词学习基础(九)

    转自:石湖春涨 八 辨四声是学平仄的基础     我国的诗歌发展到了唐代,它的声调.格式走向严格的规范化,形成一种格律诗.早在南北朝,诗歌就讲究声律,同时受骈体文的影响,诗歌中的对偶逐渐工仗.因此,从 ...

  • 诗词学习基础(八)

    转自:石湖春涨 七 日积月累,持之以恒     如上所述,比.兴创作手法的运用,是为了达到诗歌的形象思维.艺术夸张.含蓄蕴藉等艺术效果,而这些效果又是为诗歌的思想内容服务的.据古籍载:上古时代人民群众 ...

  • 诗词学习基础(七)

    转自:石湖春涨 六 "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     形象思维是艺术创作的共同规律和思维特征:艺术夸张是诗歌的艺术特色:含蓄蕴藉则是中国诗歌的传统特点.要体现这些特征.特色.特点 ...

  • 诗词学习基础(五)

    转自:石湖春涨 四 "诗要讲形象思维"     上面谈了起步和入门的问题,这里说说提高的问题.     古往今来,有关诗词创作方面的评论和资料,真可谓"汗牛充栋" ...

  • 诗词学习基础(三)

    转自:石湖春涨 诗词,尤其是格律诗,因为受押韵.平仄.对仗等要求的制约,有的字的字义往往是似而非,不像在散文中那样确切.例如马戴<送客南游>:"苇干云梦色,桔熟洞庭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