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igratinib具有治疗化疗难治性FGFR2+胆管癌的临床活性

试验发现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2021胃肠道癌症研讨会发布的结果显示,在一项2期临床试验中,口服FGFR1-3选择性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infigratinib治疗肿瘤中含有FGFR2融合的化疗难治性胆管癌患者,除了安全可控外,还具有良好的抗癌活性。

在108例晚期/转移性胆管癌患者中,根据盲法独立评价(BIR),该TKI的客观缓解率(ORR)为23.1%(95%CI,15.6%-32.2%)。ORR包括1个完全缓解和24个部分缓解;66名受试者在药物治疗下病情稳定,11名受试者病情进展。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为5.0个月(95%CI,0.9-19.1)。

“Infigratinib是一种口服的FGFR1-3选择性TKI,对含有FGFR2融合的化疗难治性胆管癌表现出有临床意义的活性,”德州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癌症医学部胃肠道肿瘤医学系教授兼主要研究作者Milind Javle在口头介绍资料时说。“作为二线和二线以上治疗,infigratinib是这些患者的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大约14%的肝内胆管癌患者有FGFR融合的肿瘤,二线化疗对这些患者的疗效有限。然而,先前的试验表明,infigratinib治疗这些畸变的肿瘤表现出初步活性。例如,2期试验(NCT02150967)的结果显示,在FGFR突变的晚期疾病患者中,infigratinib引起的ORR为14.8%,疾病控制率(DCR)为75.4%。值得注意的是,仅对于FGFR2融合的患者,这些比率分别为18.8%和83.3%。

2期试验

这项开放标签的2期试验纳入了140例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胆管癌患者,这些患者出现病情进展,或对吉西他滨化疗不耐受。所有参与者都必须进行FGFR基因融合或重排才能入选。

患者被分配到3个试验组中的1个:FGFR2基因融合或重排的患者入选1组(n=120),FGFR1和FGFR3基因融合或重排和/或FGFR突变的患者入选2组(n=20),而那些FGFR2基因融合的患者,在先前使用infigratinib以外的选择性FGFR抑制剂治疗后出现病情进展的患者入选3组(n=20)。

患者在28天的治疗周期中接受单剂infigratinib治疗,每日剂量125 mg,持续21天。试验的共同主要终点是ORR和DOR,而关键的次要终点包括无进展生存期(PFS)、DCR、最佳总体缓解(BOR)、总体生存期(OS)、安全性和药代动力学。

2021年胃肠道癌症研讨会期间的结果集中在1组,共纳入122名患者;14名患者不被纳入分析,因为他们有其他基因突变,如FGFR1/3。共有108名FGFR2融合或重排的患者被纳入方案定义的分析人群。在这些患者中,107例接受过吉西他滨的治疗,88例有FGFR2融合,20例有FGFR2基因重排。

在数据截止时,96名患者已经停止了研究药物的治疗。大多数(n=67)因出现病情进展而停药,15例因出现毒性而停药,9例因临床进展而停药。此外,3例因患者决策而停药,1例死亡,1例失访。截止数据时,共有12名患者仍在接受infigratinib治疗。

Javle表示,试验受试者的中位年龄“相对较低”,为53岁。大多数患者(62%)是女性。此外,72.2%的患者是白人,10.2%是亚洲人,3.7%是黑人或非裔美国人,13.9%是其他人群或未知人群。大多数患者在试验开始时的ECOG体力状况为1(57.4%;n=62)和IV期疾病(99.1%;n=107)。不到70%的患者有肺转移,57.4%的患者有淋巴结转移,25.9%的患者有骨转移。

其他结果显示,BOR为34.3%(95%CI,25.4-44.0),使用infigratinib的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3.6个月(范围1.4-7.4);使用infigratinib的DCR为84.3%(95%CI,76.0-90.6)。根据研究者的评估,确认ORR为30.6%,中位缓解期为6.0个月(范围为5.2-9.0)。

此外,根据BIR,这些患者的中位PFS为7.3个月(95%CI,5.6-7.6),4个月PFS率为75.2%(95%CI,65.2-82.7)。中位OS为12.2个月(95%CI,10.7-14.9)。

接受过1次以下既往治疗的患者的ORR为34.0%(95%CI,21.2-48.8),而接受过2次以上既往治疗的患者的ORR仅为13.8%(95%CI,6.1-25.4);这意味着接受过1次以下既往治疗的亚组的BOR更高,为42.0%(95%,28.2-56.8)和27.6%(95%CI,分别为16.7-40.9)。此外,接受较少既往治疗的患者的DCR为88.0%(95%CI,75.7-95.5),而接受2次以上既往治疗的患者的DCR为81.0%(95%CI,68.6-90.1)。

使用infigratinib的大多数毒性严重程度为1级或2级;发现这些不良反应(AE)是可逆的且易于治疗。最常见的不良事件是机制性的,包括磷酸钙稳态(85.2%)、组织钙化(2.8%)、病理性骨折(0.9%)、血管钙化/矿化(0.9%)和眼部疾病(70.4%)。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样事件发生率为16.7%。

Infigratinib目前正在3期试验(NCT03773302)的探索阶段,该试验正在评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与标准治疗方案吉西他滨或顺铂比较,用于治疗FGFR2基因融合或易位的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胆管癌患者。

参考文献:

https://www.targetedonc.com/view/infigratinib-promotes-clinical-activity-in-patients-with-chemo-refractory-fgfr2-cholangiocarcinoma

(0)

相关推荐